首页成语词典循诵习传循诵习传的故事

循诵习传的成语故事


拼音xún sòng xí chuán

基本解释①谓习惯于读死书、传旧闻。②谓诵习。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龊,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


暂未找到成语循诵习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循诵习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因循守旧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习非成是西汉 扬雄《法言 学行》:“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空谷传声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祖传秘方曲波《林海雪原》:“他说涂上既能防冻又能治疗,并说这是他祖传秘方。”
黄耳传书《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以讹传讹清 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薪烬火传梁启超《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传爵袭紫
话不虚传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二折:“人说此人矜骄傲慢,果然话不虚传。”
因循苟且宋 吕祖谦《答潘叔度》:“以此等语言自恕,则因循苟且,无一事可为矣!”
循序渐进《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风俗习惯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不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自以为是,看不起人家。”
循循善诱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传为笑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嘉平公子》:“公子虽愧恨,犹不知所题,折帖示仆。闻者传为笑谈。”
六艺经传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圣经贤传唐韩愈《答殷侍御书》:“圣经贤传,屏而不省,要妙之义,无自而寻。”
习以为常《逸周书 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不见经传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传龟袭紫《后汉书 阴识传赞》:“恂恂苗胤,传龟袭紫。”李贤注:“公侯紫绶金印龟纽。”
治谱家传《南齐书·傅琰传》:“琰父子并著奇绩,江左鲜有。世云诸傅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
传三过四石灵《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识好歹的人说几句闲言杂语,你在大爹面前,也该遮盖遮盖,怎么传三过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气!”
言归正传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和尚一看不对头,赶紧言归正传,预备说完了好告辞。”
有章可循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那里是怎么解决的,这儿也就有章可循了。”
讹以传讹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不然,长髯紫衣,怪诞幽显之说,何其骇异哉?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讹以传讹也。”
习俗移性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晏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
循环往复唐 李华《祭亡友故扬州功曹萧公文》:“古称管鲍,今则萧李,有过必须,无文不讲,知名当世,实赖吾人。循环往复,何日亡此。”
循规蹈矩宋 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