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焚舟破釜焚舟破釜的故事

焚舟破釜的成语故事


拼音fén zhōu pò fǔ

基本解释釜:古代用的锅。烧掉船只打破锅。比喻坚决不能动摇的决心。

出处南朝·颜竣《为世祖檄京邑》:“支军别统,或焚舟破釜,步自姑熟,或迅楫芜湖,入据云阳。”


暂未找到成语焚舟破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焚舟破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破镜重圆宋 李致远《碧牡丹》:“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乘风破浪《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冰解的破清 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不攻自破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心急如焚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鱼死网破《杜鹃山》第五场:“他就是张网捕鱼,我也拼他个鱼死网破。”
家破人亡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破釜沉舟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逆水行舟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老牛拉破车吴强《红日》第六章:“那么,什么时候解决战斗?还是老牛拉破车,慢慢吞吞的吗?”
刻舟求剑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皮开肉破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1回:“四个喽啰听了,那敢怠慢,登时上来两个,把大盗紧紧按住;那两个举起大板,打的皮开肉破,喊叫连声。”
胆破心寒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胆破心寒,比敌人慑服之状;风声鹤唳,惊士卒败北之魂。”
焚书坑儒汉 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破壁飞去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因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读书破万卷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长风破浪《宋书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颠扑不破宋 朱熹《朱子全书》:“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而言,方是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斧破斨缺《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破柱求奸《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
支离破碎元 许谦《白云集》:“近代以文辞取士,而不考其实,惟务雕镌镂刻,破碎支离,波淫邪遁之辞,靡所不至。”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祸从天降,灾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玉石俱焚《尚书 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