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首足异处首足异处的故事

首足异处的成语故事


拼音shǒu zú yì chǔ

基本解释头和脚分开在不同的地方。谓受杀戮而死亡。

出处春秋·越·勾践《属诸大夫告》:“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


暂未找到成语首足异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首足异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夔已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一失足成千古恨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一手一足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一无是处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事与心违,无一是处,未知何日遂得释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七足八手沙汀《替身》:“这时候,那个可怜的盐客,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七首八脚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这时着了急,七首八脚的乱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
三分鼎足《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足鼎立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三首六臂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不一而足《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不便之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54回:“阿珠要自己去劝,毕竟有好些不便之处,亦不敢上楼。”
不堪回首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不壹而足《汉书·陈汤传》:“御使大夫财禹、博士匡衡以为《春秋》之义‘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颜师古注:“言节制之,不皆称其所求也。”
不足与谋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足为凭宋 刘安世《尽言集 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不足为外人道晋 陶潜《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为奇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不足为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主帅差矣!输赢胜败,兵家常事,不足为怪。”
不足为意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不足为据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不足为法清 赵翼《瓯北诗话 李青莲诗》:“骚人斯起,然词多哀怨,已非正声;至杨、马益流宕。建安以后更绮丽,不足为法。”
不足为虑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卫臻传》:“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
不足为训明 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不足为道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此女棋本下劣,枉得其名,不足为道。”
不足之处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不足介意明 陶宗仪《辍耕录 落水兰亭》:“大风覆舟,行李皆淹溺无余,彝斋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