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避凶趋吉避凶趋吉的故事

避凶趋吉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 xiōng qū jí

基本解释避:避开;趋:奔赴。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出处宋 王观国《学林 祠卜》:“以此知曾参不入胜母,汉祖不留柏人,避凶趋吉,所不可废。”


暂未找到成语避凶趋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避凶趋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吉星高照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吉光片羽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2回:“祖宗诗文,在旁人观之,不过行云流水,我们后辈视之,吉光片羽,皆金玉珠贝。”
避俗趋新叶圣陶《未厌集 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趋新。”
天相吉人元·施惠《幽闺记·兄弟弹冠》:“违和,天相吉人身痊可,却望节饮食,休劳碌。”
大势所趋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阿时趋俗恽代英《再复毕几庵书》:“故办杂志者,当研究社会心理(然此决非阿时趋俗,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
乱世凶年
不可避免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避重就轻宋 刘挚《忠肃集 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万事大吉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岁朝把笔,万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避世绝俗先秦 庄周《庄子 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晋书 华轶传》:“栖情玄远,确然绝俗。”
避影敛迹宋 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镱见象,奸民未尝不避影敛迹也。”
避让贤路西汉 司马迁《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趋之若骛清 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避世离俗东汉 王充《论衡 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黄道吉日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今日是黄道吉日,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敦请太师入朝授禅。”
退避三舍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避影匿形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二》:“昔人所谓非亲非故,何由习知之也。此二者已当不同观,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举,为身累者乎?”
扬长避短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吉人天相元 无名氏《桃花女》:“你只管依着他去做,吉人天相,到后日我同女孩儿去贺你也。”
大吉大利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避人耳目
避风港张贤亮《心安即福地》:“外面的世界虽然波涛汹涌,家总是一个安宁的避风港。”
吉祥如意南北朝 张成《造像题字》:“为亡父母敬造观音像一区,合家大小八口人等供奉,吉祥如意。”
趋炎附势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逢凶化吉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2回:“豪杰交游满天下,逢凶化吉天生成。”
避李嫌瓜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