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嘲热讽的成语故事
拼音lěng cháo rè fěng
基本解释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语。用尖锐、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出处清 袁枚《随园三十二种 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暂未找到成语冷嘲热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冷嘲热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冷若冰霜 |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
心灰意冷 |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
炙手可热 | 唐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热气腾腾 | 明 吴承恩《西游记》:“那饭热气腾腾的。”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
热泪盈眶 | 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
火热水深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回:“我算什么,明相国不动声色,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
热可炙手 | 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安乐公主,上之季妹也。附会韦氏,热可炙手,道路惧焉。” |
趁热打铁 | 姚雪垠《李自成》第34章:“是的,我们要趁热打铁,一举攻破南阳。” |
冷血动物 | 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 |
脸红耳热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听得老太太说完了,越觉得脸红耳热,连忙跪下道:‘老太太息怒。这都是媳妇一时偏执,惹出老太太气来。’” |
一腔热血 | 明·吾丘瑞《运甓记·问卜决疑》:“胡骑猖狂,中原无主,一腔热血,无以自效。” |
酒酣耳热 |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
热火朝天 |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
聊以解嘲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五柳先生上》:“子美困顿于山川,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失学,故聊解嘲耳。” |
放冷箭 | 鲁迅《无花的蔷薇》:“我对于‘放冷箭’的解释,颇有些和他们一流不同,是说有人受伤,而不知这箭从什么地方射出。” |
热热闹闹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5回:“热热闹闹采莲船,撒科打诨。” |
龟冷支床 | 《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
冷语冰人 | 宋·曾造《类说·〈外史梼杌〉》:“潘柱迎,孟蜀时,以财结权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愿,不欲以冷语冰人耳。’” |
泼冷水 | 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不要禁止,出于群众热情,也不泼冷水。” |
火尽灰冷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日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沟睿中,祸不远矣。” |
不因人热 | 汉 刘珍《东观汉记 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
玄辞冷语 | 明·文璧《<南濠居士诗话>序》:“玄辞冷语,用以博见闻资谈笑而已,奚史哉?” |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
热肠冷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