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陈词滥调陈词滥调的故事

陈词滥调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én cí làn diào

基本解释陈词:陈旧的不合实用的言词;滥:空泛;失真。陈旧、空泛、不切实际的论调。

出处萧乾《老报人馀笔 随想录》:“里面开列了记者经常使用的一些陈词滥调,诸如‘众所周知’。”


暂未找到成语陈词滥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陈词滥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榻横陈唐·李商隐《北齐》诗之一:“小莲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一面之词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一面虚词《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避祸屯田计》:“明公休听外人一面虚词,欲杀某也。”
万口一词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不以词害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不实之词
不能赞一词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不赞一词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严词厉色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严词拒绝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同时老段又借题发挥,要求黎元洪总统解散国会,黎严词拒绝之。”
严陈以待
丽句清词
义正词严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乏善足陈《追求》:“正所谓贱体粗安,乏善足陈。”
以词害意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众口一词唐 令狐楚《谢赐冬衣状》:“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众口难调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侧词艳曲《雅言杂录》:“少敏悟,薄行无检幅,多作侧词艳曲。”
僭赏滥刑《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
兴词构讼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回:“那麒麟村的居民,最好兴词构讼。”
具自陈道
内查外调《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
冗词赘句
出言吐词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出词吐气宋·苏轼《送水丘秀才序》:“水丘仙夫,治六经百家说为歌诗,与扬州豪俊交游,头骨硗然,有古丈夫风。其出词吐气,亦往往惊世俗。”
出陈易新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仓谷与库银并重,今年有常平捐谷,照地亩劝输谷,各有款项。且每年出陈易新,或粜或贷,俱秋收时还仓。”
击钟陈鼎《史记 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务去陈言清·朱彝尊《鱼计庄词》序:“休宁戴生锜,从余游,其为词,务去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