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终身大事终身大事的故事

终身大事的成语故事


拼音zhōng shēn dà shì

基本解释终:从开始到末了。关系到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男女婚嫁而言。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一时间凭着两局赌赛,偶尔亏输,便要认起真来,草草送了终身大事,岂不可羞!这事断然不可!”


暂未找到成语终身大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终身大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因小失大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大义灭亲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人小鬼大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1回:“人小鬼大,你竟敢弄这样的戏法。”
食指大动《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妄自尊大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麻痹大意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大公无私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不登大雅之堂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身无分文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皆大欢喜《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落落大方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安身之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胸无大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条条大路通罗马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大有可为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绿林大盗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大名鼎鼎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名山大川《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挺身而出《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夸大其词《宋史 王祖道传》:“蔡京开边,祖道欲乘时徼富贵,诱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士,夸大其辞。”
五花大绑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艺高人胆大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孤身只影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以小见大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首身分离《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