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始末缘由始末缘由的故事

始末缘由的成语故事


拼音shǐ mò yuán yóu

基本解释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缘故由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

出处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你将始末缘由,细细说来,不可欺隐。”


暂未找到成语始末缘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始末缘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宋史·邓绾传》:“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缘悭分浅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缘悭分浅,不获再睹丰仪。”
进本退末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必由之路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本末倒置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香火姻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离本趣末汉 徐幹《中论 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头上末下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9回:“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
末大必折《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始终一贯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国不但应当和中国人民的始终一贯的良友苏联相联合,而且应当按照可能,……”
天缘凑合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这婚姻是天缘凑合。”
不由分说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贯彻始终曾朴《孽海花》第34回:“对于内学相宗各法门,尤能贯彻始终。”
始作俑者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由浅入深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善始善终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强弩之末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末路穷途《吴越春秋 王僚伎公子光传》:“子胥曰:‘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
天末凉风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听天由命清 无名氏《说唐》:“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楼上,抛球择婿,对天祝道:‘姻缘听天由命。’”
有缘千里来相会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报本反始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舍本逐末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舍本问末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岂舍本而问末者耶?”
始终如一《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一。”
终而复始《淮南子 说山训》:“通于学者若车轴,转毂之中,不运于己,与之致千里,终而复始,转无穷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