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敌惠敌怨敌惠敌怨的故事

敌惠敌怨的成语故事


拼音dí huì dí yuàn

基本解释犹言报德报怨。

出处《左传·文公六年》:“夷之蒐,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


暂未找到成语敌惠敌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敌惠敌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克敌制胜孙武《孙子 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化敌为友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2章:“我们说这就具备了化敌为友的条件。”
敌众我寡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自怨自艾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背腹受敌《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清·无名氏《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
举世无敌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市怨结祸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己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肉眼惠眉
以直报怨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怨府祸梯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毋为怨府,毋为祸梯。”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任劳任怨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怨离惜别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两下里怨离惜别,分外恩情,一言难尽。”
牛饩退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以萦带全城。”
所向无敌三国 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任怨任劳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市恩嫁怨《宋史·吕大防传》:“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凡八年,始终如一。”
柳啼花怨宋 卢祖皋《夜行船 暖入新梢风又起》词:却说当时,柳啼花怨,魂梦为君迢递。
恩恩怨怨王朔《我是“狼”》:“当你认定十年韬晦已足以使人们忘却你和你下决心干掉的那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你便开始行动了。”
腹背受敌北齐 魏收《魏书 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
无怨无德《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以怨报德《国语 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怨家债主唐 孔思义《造像题记》:“业道受苦及怨家债主,悉愿布施欢喜,速得神生净土。”
寡不敌众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无敌天下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则无敌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