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荆衡杞梓荆衡杞梓的故事

荆衡杞梓的成语故事


拼音jīng héng qǐ zǐ

基本解释荆:荆山;衡:衡山;杞梓:两种好木材,比喻优秀的人才。比喻南方的优秀人才。

出处《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之秀实,驰英华于早年。”


暂未找到成语荆衡杞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荆衡杞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散带衡门《诗经·阵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合从连衡《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披荆斩棘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权衡轻重《周书 王褒庾信传论》:“权衡轻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壮,丽而能典。”
掊斗折衡《庄子 胠箧》:“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薮中荆曲
荆榛满目《旧五代史·卢文进传》:“文进在平州,率奚族劲骑,鸟击兽搏,倏来忽往,燕赵诸州,荆榛满目。”
地棘天荆朱谦良《感怀和病侠》:“地棘天荆谁管得,此身权寄水云邨。”
鉴空衡平清·杨潮观《开金榜朱衣点头》:“今司文柄,鉴空衡平,不受一毫请托。”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参前倚衡《论语 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布裙荆钗宋 周煇《清波杂志 陶穀》:“有善谋者,选籍中艳丽,诈为驿卒孀女,布裙荆钗,日拥彗于庭。”
班荆道故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
举动荆棘
恭敬桑梓《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困心衡虑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荆笔杨板《晋书·五行志中》:“二月末,三月初,荆笔杨板行诏书。”
荆天棘地清 壮者《扫迷帚》:“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荆天刺地,生气索然。”
荆棘铜驼《晋书 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杞宋无征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权衡利弊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衡门深巷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闲岁月衡门深巷,淡衣冠博带宽裘。”
望衡对宇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沔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
敬恭桑梓《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杞人忧天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衡石量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荆棘载途《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孔颖达疏:“言无道路可从,冒榛薮也,说其穷困之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