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微旨远的成语故事
拼音yán wēi zhǐ yuǎn
基本解释旨:含意。言辞微妙,含意深远。
出处唐·白居易《礼部试策王道》:“圣哲垂训,言微旨远。”
暂未找到成语言微旨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言微旨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流言蜚语 | 《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
满纸空言 | 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
交浅言深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
直言贾祸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
高蹈远举 | 宋·王琳《野客丛书·穆生邹阳》:“穆生高蹈远举,意盖有在,逆知异日必不能免,非知几畴克尔哉。” |
风言影语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
迩安远至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
谨小慎微 | 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
致远恐泥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难言之隐 |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
体恤入微 |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
丑声远播 | 《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
臭名远扬 |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
德容言功 |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
杜绝言路 |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
笃近举远 |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陈言务去 |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
视微知着 | |
言而无信 |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
溢于言表 |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
行不顾言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
花言巧语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谠言直声 | 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
将寡兵微 |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然刘备将寡兵微,我则彼立刘朝,复兴汉世,非小官之能。”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
兵微将寡 |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 |
散言碎语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语带去,却又不是劳而无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