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降纳顺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āo xiáng nà shùn
基本解释招:招引;纳:接纳;顺:归顺。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
暂未找到成语招降纳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招降纳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帆顺风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三只大船载了许多人马头领,却投穆太公庄上行,一帆顺风,早到岸边埠头。” |
一帆风顺 | 唐 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
一物降一物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1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违了旨意?” |
一路顺风 | 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 |
上勤下顺 | 唐·韩愈《郓州豀堂诗》:“惟所令之不亦顺乎,上勤下顺遂济登兹。” |
不打自招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乘顺水船 | |
买马招兵 | 《再生缘》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买马招兵尽壮怀。” |
买马招军 | 明·汤显祖《牡丹亭·牝贼》:“有这等事?恭喜了!借此号令,买马招军。” |
从天而降 | 东汉 班固《汉书 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
伏虎降龙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
低眉顺眼 | 晋 王隐《晋书》:“人或说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然随俗低眉下意乎?’” |
作善降祥 | 《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
依头顺尾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前儿我们还议论到这里,再不能依头顺尾,必有两场气生。” |
养贤纳士 | 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一折:“养贤纳士,修德治民。” |
出纳之吝 | 《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
凿楹纳书 | 《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
千依万顺 | 明 董说《西游补》第六回:“忽有一对侍儿跪在面前,请大王娘娘赴宴,行者暗想道:‘我还不要千依万顺。’” |
千依百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凡是船家教他做些什么,他千依百顺。” |
千随百顺 | 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一折:“欲要见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随百顺。” |
半筹不纳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他,那西施半筹也不纳,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 |
去故纳新 |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
去逆效顺 | 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如能去逆效顺,因事建功,明设科条,以示褒劝。” |
名不正,言不顺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名正理顺 | 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高祖谥太武,用汉制;太宗谥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顺,垂之无穷。” |
名正言顺 | 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吐故纳新 | 先秦 庄周《庄子 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
含垢纳污 |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