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高谭清论高谭清论的故事

高谭清论的成语故事


拼音gāo tán qīng lùn

基本解释谭:同“谈”。高妙清正而空泛不实的言谈。

出处《东观汉记·赵勤传》:“到叶见霸,不问县事,但高谭清论,以激励之。”


暂未找到成语高谭清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高谭清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人高升,众人得济梁斌《红旗谱》第一卷:“一人高升,众人得济。你一个人挣钱,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一偏之论宋·朱熹《答沈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
一家之论清·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排斥众说,以申一家之论,而通往之路狭矣。”
一概而论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一清二楚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一清二白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一清如水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船头上一清如水,郑氏不知利害,径跄上船。”
一褱而论
一路风清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用违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乃使作陕西巡抚,助讨宁夏。”
一高二低路遥《人生》上篇第二章:“他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的面前,和高明楼他们比个一高二低!”
七高八低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独自一个,在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脚绊一脚的望前走去。”
万丈高楼从地起沈从文《新与旧》:“‘万丈高楼从地起’,同队人也觉得这家伙将来不可小觑。”
万丈高楼平地起沈从文《虎雏再遇记》:“他记得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
三清四白
上篇上论
不分高下
不刊之论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论曹吴体法》第一卷:“况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
不敢高攀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二 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不易之论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二 宋》:“然佞臣不可执笔,则是不易之论。”
不根之论《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不清不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所以设下这个毒法儿,要把我拉在浑水里,弄一个不清不白的名儿,也未可知。”
不知天高地厚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愧悔。”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不知高下明 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谢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话儿敢说幺?”
不知高低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不识高低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东山高卧《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两袖清风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