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邪惩恶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ú xié chéng è
基本解释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出处鲁迅《编校后记》:“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暂未找到成语除邪惩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除邪惩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斩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遏恶扬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
鬼怕恶人 |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
褒善贬恶 |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
恶衣恶食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欺善怕恶 | 明 杨柔胜《玉环记 韦皋别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欺善怕恶,欺善怕恶。” |
十恶不赦 |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
恶醉强酒 | 《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
善善恶恶 | 先秦 荀况《荀子 强国》:“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
改恶向善 | 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 |
除恶务本 | 《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蔡沈集传:“去恶则务绝根本。” |
无恶不作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
惩恶劝善 |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
淫辞邪说 | 《孟子·滕文公下》:“头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
恶作剧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
归邪返正 | 唐·韦表微《麟台碑铭》:“周虽不纲,孔实嗣圣,《诗》《书》载删,《礼》《乐》大定,惩恶劝善,归邪返正。” |
除暴安良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0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
作恶多端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
恶有恶报 | 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
干将莫邪 |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
采善贬恶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
异端邪说 | 宋 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异端邪说日交驰,圣哲攻之心费辞。”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陈善闭邪 | 《孟子·离娄上》:“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
除旧布新 |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
好善恶恶 | 《说岳全传》第七三回:“好善恶恶,人人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