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阴尺璧的成语故事
拼音cùn yīn chǐ bì
基本解释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暂未找到成语寸阴尺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寸阴尺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命归阴 |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9回:“兰生一铜人横扫过去,打着穆春腰肋,一命归阴。” |
一寸丹心 | 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一寸赤心 | 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 |
一尺水十丈波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8回:“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七尺之躯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三寸不烂之舌 |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老儿放心,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见了伍员,不怕他不来。” |
三寸之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三寸金莲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一看了便也要浑了。” |
三寸鸟,七寸嘴 | |
三尺童子 | 《宋史·胡铨传》:“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
不遗寸长 | 《宋史 娄机传》:“称奖人才,不遗寸长。” |
不遗尺寸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但职司国课,其所以不遗尺寸者,亦将以尽瘁济其成法。” |
不阴不阳 |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
中外合璧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
中西合璧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这边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萨坐在右首,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 |
五尺之僮 | 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五尺之童 | 《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
五尺竖子 | 战国·赵·荀况《荀子·仲尼》:“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 |
五尺童子 | 《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 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
光阴似箭 | 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也有一年以上。” |
光阴如电 | 明·陆采《怀春记·青销相窥》:“光阴如电逝难追,百岁开怀能几回。” |
光阴如箭 | 唐 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光阴荏苒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