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身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shě shēn qiú fǎ舍身求法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shēn dāng qí jìng身当其境见“身临其境”。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可惜这些资料,我在目前不能得到,我不能写些更具体的事实来,使未身当其境的朋友们也同样感泣一下。”
qì zhì yí shēn弃智遗身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tūn tàn qī shēn吞炭漆身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
shēn shǒu yì dì身首异地见“身首异处”。《天安门诗抄·警告丑类》:“丑类敢越雷池,小心身首异地。”
zhe shù děng shēn着述等身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着书等身”、“著作等身”。
hún shēn xiè shù浑身解数浑身:全身;全部的;解数:原指武术中的架势、招式;后泛指手段;本事。全身所有的本事。明 吴承恩《西游记》:“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shēn xiān shì zú身先士卒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yī shēn dōu shì dǎn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shēn bù yóu jǐ身不由己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xùn yì wàng shēn殉义忘身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陈书·鲁广达传论》:“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
bó jì zài shēn薄技在身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dǎn dà yú shēn胆大于身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fěn shēn suì gǔ粉身碎骨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liǎo shēn dá mìng了身达命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人问道亚仙的今世今生,则俺那郑元和可甚么了身达命。”
pī fà wén shēn披发文身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shèn shēn xiū yǒng慎身修永为长治久安而真诚修身。《尚书 皋陶谟》:“慎厥身修思永。”
cháng shēn hè lì长身鹤立鹤立:像鹤站立。形容瘦而高的人。曾朴《孽海花》第32回:“就在这一阵笑语声中,有一个长身鹤立的人……两脸绯红,醉态可掬,七跌八撞的冲进房来。”
zhōng shēn bù chǐ终身不齿齿:录用。一辈子不录用。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suì shēn fěn gǔ碎身粉骨身体粉碎。指死亡。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暂愿不为(违)于说者,碎身粉骨效驱驰。”
ān shēn lì mìng安身立命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quán shēn yuǎn hài全身远害远:离。保全生命,远离灾害、危害之地。亦作“远害全身”、“全身远祸”、“潜身远祸”。《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shēn zuò shēn dāng身做身当谓自己做事自己承当。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哥哥,小人身做身当,岂敢带累你也。”
shēn qīng yán wēi身轻言微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后汉书·孟尝传》:“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
yǐ shēn shì fǎ以身试法身:亲身;指生命;试:尝试;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尝试法律。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zhe zuò děng shēn着作等身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shù shēn shòu mìng束身受命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chì shēn lù tǐ赤身露体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体,或睡或坐。”
jī shēn fěn gǔ齑身粉骨齑:碎。指粉身碎骨。明 王守仁《辞封爵普恩赏以彰国典疏》:“臣世受国恩,齑身粉骨,亦无以报。”
dǐng míng tì shēn顶名替身犹言顶名冒姓。《西游记》第十五回:“顶名替身者取首级,交头互耳者取首级。”
yī bù zhē shēn衣不遮身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曹州有一个穷汉,叫做贾仁。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
ní pú sà luò shuǐ,zì shēn nán bǎo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yī shēn ér èr rèn一身而二任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yán jiào shēn chuán言教身传既用言语来传授,又用行动来以身作则。指行动起模范作用。李欣《老生常谈续编·再谈百年树人》:“不能以身作则,言教身传,没有正确的观点方法,打算‘精选勤育’新生一代,是做不到的。”
shēn wēi yán qīng身微言轻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后汉书 孟尝传》:“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shēn bài míng liè身败名裂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shēn yuǎn xīn jìn身远心近谓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晋·干宝《搜神记·紫玉》:“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tǐng shēn ér chū挺身而出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ān shēn lè yè安身乐业安身:立身。安稳快乐地过日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二人不知谁生谁死,这如何便当作安身乐业的去处?”
zàng shēn yú fù葬身鱼腹葬身:埋葬尸体。尸体被鱼所食。指淹死水中。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yì duō bù yā shēn艺多不压身艺:技艺,本领。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也不会造成自身负担。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艺多不压身,日后你们要是不愿跟着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马卖解,饿不了肚皮。”
shēn qiáng lì zhuàng身强力壮身体强健;精力旺盛。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fèn bù gù shēn忿不顾身同“奋不顾身”。《镜花缘》第三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只知惟义是趋,都是忿不顾身,竟将王宫内院视为儿戏。”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gè xiǎn shēn shǒu各显身手各:各自;显:表现,显露;身手:本领。各自显示某人的智慧或技巧。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rùn wū rùn shēn润屋润身后用为恭贺新屋落成的题辞。《礼记 大学》:“富润屋,德润身。”
yàn míng zhèng shēn验明正身验清楚确是其本人,而非冒名顶替者。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只要‘验明正身’,不是冒充,他们陈家族长来不来,倒也不生关系。”
bù chī yáng ròu kōng rě yī shēn shān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坏名气的。”
yáo shēn yī biàn摇身一变摇晃一下身子;就改变了身份。形容变化得快。旧小说中指有神通的人用法术使自己变成别的形体。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科(棵)松树。”
jié shēn zì hào洁身自好洁:沌洁;好:喜爱。保持自身的清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不关心大多数人的利益。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是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dà dǎn bāo shēn大胆包身谓胆量极大。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四折:“关云长雄略盖世,赵子龙大胆包身。”
le shēn tuō mìng了身脱命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如今不遭王法,不受刑罚,至如我指空说慌瞒咱,这一场了身脱命亏他。”
yī shēn zuò shì yī shēn dāng一身作事一身当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2回:“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
gū shēn zhī yǐng孤身只影形容孤单一人。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xián shēn guì tǐ贤身贵体指身分高贵。《管子 立政》:“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有敢用其财。”
yī shēn shì dǎn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yī shēn èr rèn一身二任任:职务,责任。一个人担任两项职务或同时承担两项任务。亦作“一身而二任”。《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wú róng shēn zhī dì无容身之地①指没有栖身立脚的地方。②指羞愧而无处可以藏身。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
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xiū shēn shèn xíng修身慎行提高自身修养,小心谨慎行事。东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
shēn xiān shì zhòng身先士众见“身先士卒”。《旧唐书·李密传》:“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广也!”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yáng máo chū zài yáng shēn shàng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明 唐顺之《公移 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yǎng shǒu jiē fēi náo,fǔ shēn sǎn mǎ tí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技艺高超。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zhōng shēn zhī jì,mò rú shù rén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终身:人的一生。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培养人才。春秋·齐·管仲《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shēn jià bèi zēng身价倍增建立或增进个人的权威、影响或声望。
chì shēn luǒ tǐ赤身裸体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体,或谁或坐。”
shēn cāo jǐng jiù身操井臼语本《后汉书 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后因以“身操井臼”指亲自操持家务。语出《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
rén bǎi qí shēn人百其身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suì gǔ fěn shēn碎骨粉身见“碎身粉骨”。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崇黑虎大怒骂曰:‘好匹夫!苏护违犯天条,有碎骨粉身之祸;你皆是反贼逆党,敢如此大胆,妄出狂言。’”
fèn bù lǜ shēn奋不虑身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宋史·赵汝愚传论》:“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
qū shēn rǔ zhì屈身辱志屈:降低。降低自己的人格,改变自己的心志。《新刊大宋宣和遗事》:“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日草莽兮,事何可说。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
huáng páo jiā shēn黄袍加身黄色的龙袍穿到身上。指被拥立为帝王。清 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suǒ死无葬身之所葬:埋葬。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鲁迅《而已集·答有桓先生》:“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
yǐ yǎng shāng shēn以养伤身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庄子·让王》:“夫人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按,此语亦见《吕氏春秋·审为》与《淮南子·道应训》。
zhèng shēn míng fǎ正身明法端正自身,严明法纪。《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shā shēn chéng míng杀身成名为正义捐弃生命而赢得美名。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士固有杀身以成名,唯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
máng cì zài shēn芒刺在身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身上。形容心中内心惶恐,坐立不安。柳青《创业史》第13章:“他觉得那个姓周的在背后盯住他,使他有如芒刺在身,脊梁骨痒痒,可又不敢回头。”
qīng shēn xià qì轻身下气形容谦恭的态度。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倾家破产,急士之穷,轻身下气,而交名胜。”
shēn wài zhī wù身外之物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名誉、地位、权力、金钱等。唐 吴兢《贞观政要》:“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dǎ fān shēn zhàng打翻身仗通过行动摆脱困境或不利局面。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9章:“张普景是一腔热血要在政治上打个翻身仗,梁必达对他也表示充分尊重。”
shǒu shēn fēn lí首身分离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shēn tǐ fà fū身体发肤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孝经 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fǎn zhì qí shēn反治其身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yǔn shēn suì shǒu殒身碎首犹粉身碎骨。唐·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在臣一门,叨幸斯极,殒身碎首,无以上报。”
shēn wú wán fū身无完肤①《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后以“身无完肤”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shēn jì hǔ wěn身寄虎吻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晋·桓彝《荐谯无彦表》:“凶命屡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huī shēn mǐn zhì灰身泯智见“灰身灭智”。明·智旭《教观纲宗》:“若灰身泯智,名无余涅盘。”
shā shēn bào guó杀身报国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于尧舜。”
rǔ shēn bài míng辱身败名指自身受辱,名声败坏。《说岳全传》第三一回:“一旦失手,辱身败名,是为不智。”
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xuán wèi què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庄子 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xiàn shēn shuō fǎ现身说法本佛教用语;指佛能依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显现出种种身形来讲解佛法。后比喻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释迦牟尼佛》:“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
jiè shēn bào chóu借身报仇见“借交报仇”。明·高启《结交少年场行》:“结交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
shēn huái liù jiǎ身怀六甲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yǐn huǒ shāo shēn引火烧身比喻自招灾祸;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也可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错误;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都送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