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sì zhī guò xì驷之过隙语出《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后用以喻光阴飞逝。语出《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
yú mǐ zhī dì鱼米之地见“鱼米之乡”。元·柯丹邱《荆钗记·参相》:“江西是鱼米之地。”
gǔ zhǎng zhī shàng股掌之上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纵、控制的范围之内。《国语·吴语》:“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jīn lán zhī yǒu金兰之友指亲密的朋友。《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chú ráo zhī jiàn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bù yú zhī xì不虞之隙不虞:没有料到;隙:裂痕。指意外的误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这日不知为何,二人言语有些不和起来。”
pí ròu zhī kǔ皮肉之苦泛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0章:“河南人除过受了点皮肉之苦,屁也没损失——他带着预支的一个月高薪落荒而逃了。”
hòu gù zhī yōu后顾之忧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指来自后方或将来的忧患。北齐 魏收《魏书 李沖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一朝忽有此患。”
zhōng shí zhī jiān终食之间吃完一顿饭的时间。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wáng guó zhī yīn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wén xiàn zhī jiā文献之家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yī qín zhī wēi一芹之微芹:芹菜。像芹菜这样微薄。指自己的礼品微薄。清·陆陇其《三鱼堂文集·与郑堂邑书》:“一芹之微,聊申鄙忱,并祈哂纳。”
hǔ láng zhī wēi虎狼之威威:威力,威风。形容威严的气派和声威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告大人暂息雷霆之怒,略罢虎狼之威。”
rén yì zhī shī仁义之师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rǎng rén zhī měi攘人之美攘:窃取、夺取。夺取别人的好处。形容窃取他人的利益和好处。
fù xīn zhī yōu负薪之忧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jīng bái zhī xīn精白之心精白:精纯洁白。指纯洁的心。汉·桓宽《盐铁论·讼贤》:“二公怀精白之心,行忠正之道。”
mí liú zhī jì弥留之际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状况;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尚书 顾命》:“病日臻,既弥留。”
hàn mǎ zhī láo汗马之劳①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②指用马运输的劳累。《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róng xī zhī ān,yī ròu zhī wèi容膝之安,一肉之味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列女传·贤明》:“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
lěi luǎn zhī wēi累卵之危好比堆叠起来的蛋,极容易打碎。比喻情况极危险。汉 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dāng wù zhī jí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yún shù zhī sī云树之思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唐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zhà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五节:“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zhūn zhān zhī shì迍邅之世迍邅:处境困难。指困难的乱世。《晋书·张轨传》:“今事未靖,不可以拘系常言,以太平之理责人于迍邅之世。”
nèi zhù zhī xián内助之贤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bǎi suì zhī hǎo百岁之好好:友爱。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妻。明 屠隆《昙花记 士女私奔》:“亦雅慕其才藻,故将图百岁之好,非仅邀一夕之欢。”
jiān ér yǒu zhī兼而有之指同时占有或具备有关的各方面。墨翟《墨子 法仪》:“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利之?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yī shí zhī móu衣食之谋谋:计谋。维持生活的办法。宋·陆游《谢参政启》:“比坐啼号之迫,浪为衣食之谋。投檄无缘,强颜可笑。”
wàng nián zhī hǎo忘年之好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南朝 宋 颜延之《吊张茂度书》:“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比虽艰隔成阻,而情问无睽。”
tài shān zhī ān泰山之安安:安稳。像泰山那样稳固。形容稳固安定。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
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xué chǔ zhī tú穴处之徒穴:洞;处:居。居住在洞穴中的人。比喻孤陋寡闻、见识浅薄的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魏嚣传》:“而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
huá gǔn zhī zèng华衮之赠华衮:古代帝王的礼服。形容贵重的赠与。晋·范宁《谷梁传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一言之贬,辱过市井之挞。”
fù zhī shì shuǐ付之逝水付:交给;之:它。扔在流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清·汤斌《汤子遗书·请旨行取疏》:“亲朋为之惋惜:以为半生功名付之逝水。”
lóu yǐ zhī chéng蝼蚁之诚
tiān yuān zhī gé天渊之隔渊:深水潭。形容相隔极远,差别很大。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徐言、徐召虽也挣起些田产,比着颜氏,尚有天渊之隔,终日眼红颈赤。”
yī mù zhī shì一目之士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于元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动以诋斥宋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wǎng jí zhī ēn罔极之恩罔:无,没有。极:尽头,到头了。恩:恩情,恩德。极大的恩德。旧时用以颂扬父母养育子女的恩德无穷无尽。《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唐·陈子昂《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缅维罔极之恩,思崇永锡之道”
qǐn qiū zhī zhì寝丘之志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zhòng shǐ zhī dì众矢之的许多箭射击的共同靶心(矢:箭;的:靶心)。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清 谭嗣同《报贝元徽》:“今之原祸始音,必以合肥为众矢之的。”
bǎi lǐ zhī cái百里之才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庞士元非百里之才。”
quán quán zhī yì惓惓之意惓惓:恳切。诚恳的心意。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知章奉意,到家宣谕李白,且备述天子惓惓之意。”
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yī shí zhī xiù一时之秀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亦作“一时之选”。《周书·唐瑾传》:“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后主问帝:‘萧妃何如此人?’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sàng jiā zhī gǒu丧家之狗失去靠山,无家可归者或丧失了主子、惶张惊恐,无处投奔者。《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yán zhī yǒu wù言之有物物:指内容。说话或写文章内容具体。《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sāng jiān zhī yīn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
tiān rǎng zhī jué天壤之觉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bù shí zhī cí不实之词没有事实根据的话。
mài qiū zhī zhù麦丘之祝指直言之谏。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忘其出位,贡此狂言,请赋《祈招》之诗,以代麦丘之祝。”
duó rén zhī ài夺人之爱夺:抢夺。剥夺别人所喜爱的人或事物。钱钟书《围城》:“你不是跟她很好么?夺人之爱,我可不来。人弃我取,我更不来。”
gāo shì zhī zhì高世之智高世:超出世人;智:才智。超出世俗的才智。形容非凡的才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臣光曰: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
huáng lú zhī tòng黄垆之痛垆:放酒瓮的土墩子;黄垆:黄公酒垆;痛:悲痛。收集亡友的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稽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yòng zhī bù jié用之不竭竭:尽。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宋·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yǎng wū zhī qín仰屋之勤仰:脸向上。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后之君子,傥能芟削繁芜,增广阙略,矜其仰屋之勤,而俾免于覆车之祸。”
bù yì zhī diǎn不易之典不变的法则。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
chéng tiān zhī yòu承天之佑承:受;佑:保佑。蒙受老天的保佑。《周易 大有》:“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wǔ chǐ zhī tóng五尺之童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xià chē zhī shǐ下车之始指官吏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
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大开方便之门给予极大的方便。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
lì zhuī zhī tǔ立锥之土立锥:插锥子。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极小地方。曹冏《六代论》:“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
wàng nián zhī qì忘年之契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唐 颜真卿《孙逖文集序》:“十五时,相国齐公崔日用试《土火炉赋》,公雅思遒丽,援翰立成,齐公骇之,约忘年之契。”
wáng zuǒ zhī cái王佐之才佐:辅佐,帮助。指有辅助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yán zhī yǒu gù言之有故所说的话有根据。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恶也。”
jiǔ hòu zhī yǒng酒后之勇借着酒劲充当勇敢。
yùn chóu wéi wò zhī zhōng,jué shèng qiān lǐ zhī wài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运:运筹;帷幄:军用帐幕;千里之外:指战场。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qiū háo zhī mò秋毫之末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yào ér lùn zhī要而论之犹言要而言之。概括地说,简单地说。《天讨 豕韦之裔〈普告汉人〉》:“要而论之,满人之人中国也,据其土地山河,窃棋子女玉帛……固古人所谓倒行逆施者矣。”
àn mèi zhī shì暗昧之事暗昧:昏暗。指见不得人的丑事。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2回:“庞吉你乃堂堂国戚,如何行此小人暗昧之事?”
yī yán yǐ bì zhī一言以蔽之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yán zhī zhūn zhūn,tīng zhī miǎo miǎo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bù xiáng zhī zhào不祥之兆祥:吉利;兆:预兆;苗头。不吉利的预兆。古代人迷信;烧龟甲根据其裂痕的形状和数量占卜吉凶。也作“不祥之征”。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风流阵》:“时议以为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兵乱。”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bǎi shì zhī shī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fǎn jiàn zhī jì反间之计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孙子·用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zhǔ wěi zhī huì麈尾之诲谓高明的教诲。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yě勿谓言之不预也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shǒu shàn zhī dì首善之地①指首都。②最好的地方。《汉书·儒林传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
liū zhī dà jí溜之大吉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吉:吉利;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指溜掉了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帮他几个,其中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què jiǎo zhī fèn雀角之忿指雀和鼠都能毁人们的房子,就如同打官司一样。比喻打官司带来的烦恼《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xīng xīng zhī huǒ,suì chéng liáo yuán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赖奸徒窜入其中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míng chá qiū háo zhī mò,ér bù jiàn yú xīn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shǒu qiū zhī qíng首丘之情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dào xuán zhī jí倒悬之急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bì yóu zhī lù必由之路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dàn rán chǔ zhī淡然处之淡然:不经心;不在意;处:处理;对待。用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事物。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之。”
zhū wén zhī zhěn朱文之轸轸:古代车后的横木,代指车。绘有朱红色文饰的车子。形容高官所乘车的精美华贵。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皓王龚传论》:“晨门有抱关之夫,柱下无朱文之轸也。”
tiān fǔ zhī tǔ天府之土天府:天然的仓库。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tūn zhōu zhī yú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wàn quán zhī jì万全之计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三国志 蜀志 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xīn fù zhī yōu心腹之忧犹心腹之疾。明·郭勋《英烈传》第69回:“我兵宜先救心腹之忧,后除手足之患。”
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什么也干不出来。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qǐng kè zhī jiān顷刻之间顷刻:片刻。指极其短暂的时间。《旧五代史·周书·太祖记》:“纷纭而逼胁愈间,顷刻之间,安危莫保。”
chǐ yá zhī huá齿牙之猾见“齿牙为猾”。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司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然以忧栗间于多虞,卒成耳环目之塞,道致齿牙之猾。”
bǎi lóng zhī zhì百龙之智龙: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代表,著有《公孙龙子》;智:智慧,聪明。100个公孙龙的智慧。形容非常聪明。《孔丛子·公孙龙》:“虽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其前也。”
fǎn bǔ zhī sī反哺之私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zhì zhī nǎo hòu置之脑后放在一边不再想起。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dǒu shāo zhī bèi斗筲之辈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囊瓦乃斗筲之辈,贪功侥幸,今史皇小挫,未有亏损,今夜必来掩袭大寨,不可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