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wàng xíng zhī qì忘形之契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旧题宋 尤袤《全唐诗话 韦丹》:“丹与东林灵澈上人为忘形之契,丹尝为《思归》绝句以寄澈。”
fù pén zhī yuān覆盆之冤翻过来放的盆子,阳光照不到里面。形容无处申诉的冤枉。《抱朴子·辨问》:“周孔自偶不信仙道。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ù bài zhī dì不败之地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先秦 孙武《孙子 形篇》:“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
méi jié zhī nèi眉睫之内形容近在眼前。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jiǔ wǔ zhī wèi九五之位九五:指帝位。指帝王的尊位。《宋书·武帝纪》:“夫或跃在渊者,终飨九五之位。”
dàn rán chǔ zhī淡然处之淡然:不经心;不在意;处:处理;对待。用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事物。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之。”
qiè píng zhī zhì挈瓶之智挈瓶:汲水用的容量小的瓶子。比喻浅薄的知识或智谋。亦作“智类挈瓶”、“挈瓶之知”。
xuán qìng zhī jū悬磬之居磬:石制乐器。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家贫如洗,一无所有。三国·魏·应璩《与韦仲将书》:“夫以原宪悬磬之居,而值皇天无已之雨,薪刍既尽,谷亦倾匮。”
mí mí zhī shēng靡靡之声同“靡靡之音”。《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pìn jī zhī chén,wéi jiā zhī suǒ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牝:雌性的;索:尽。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yán zhī bù yù言之不预没有预先说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七:“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衷心劝告,‘勿谓言之不预也’。”
shī zhī háo lí,chà zhī qiān l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zhuī dāo zhī lì锥刀之利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后汉书 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
zhé fù zhī jí辙鲋之急辙鲋:陷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比喻因厄迫身。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篇》:“车辙中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xíng yú zhī huà刑于之化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诗 大雅 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
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不登大雅之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yì měi zhī yán溢美之言过分夸奖的话。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dòng liáng zhī cái栋梁之材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qīn jìng zhī chén钦敬之忱钦佩敬重的真诚的情意。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我们对于所有这样的军队,特别是在前线抗战的军队,都是具有钦敬之忱的。”
wú yá zhī qī无涯之戚无尽的忧伤。涯:边际。戚:忧伤。唐·韩愈《蔡十二郎文》:“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gàn fù zhī gǔ干父之蛊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周易 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hòu gù zhī yōu后顾之忧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指来自后方或将来的忧患。北齐 魏收《魏书 李沖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一朝忽有此患。”
háo mò zhī chā毫末之差指由于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南朝·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月,积微成著。”
yè zhǒu zhī huàn腋肘之患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当斯这时,进退狼跋。’”
huá tiān xià zhī dà jī滑天下之大稽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鲁迅《花边文学 小品文的生机》:“不但唱工,单是黑头涎脸扮丑脚,丑脚挺胸学黑头,戏场上只见白鼻子的和黑脸孔的丑脚多起来,也就滑天下之大稽。”
yī fū zhī yǒng一夫之勇犹言匹夫之勇。《三国志·魏志·荀彧传》:“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fěi gōng zhī cāo匪躬之操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晋书·刘隗传》:“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yī miàn zhī cí一面之词单方面的言辞;即某一个方面的意见。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糟糠之妻不下堂指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今也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1)用以指称与共患难的妻子。
(2)用以谦称自己的妻子。糟糠,酒渣及穀皮,指粗劣的食物。糟:酒渣。糠:谷皮。贫穷时,与自己共尝糟糠的妻子。
《后汉书 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zài chén zhī è在陈之厄《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chún lú zhī sī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shì dào zhī jiāo市道之交指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交情。
mí mí zhī lè靡靡之乐同“靡靡之音”。《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先此声者,其国必削。”《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kuā dàn zhī yǔ夸诞之语夸诞:荒诞不经。指荒诞不切实际的话汉·王充《论衡·道虚》:“自知以必然之事见责于世,则作夸诞之语。”
zì xīn zhī lù自新之路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yī zhī yǐ shèn一之已甚见“一之谓甚”。唐·任蕃《梦游录·张生》:“酒至白面少年,复请歌。张妻曰:‘一之已甚,其可再乎?’”
wēi jí cún wáng zhī qiū危急存亡之秋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
hé suí zhī zhēn和隋之珍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形容极为难得的东西。汉·班固《答宾戏》:“先贱而后贵者,和隋之珍也。”
chóng yú zhī xué虫鱼之学指繁琐的考据订正。唐 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dú dào zhī chù独到之处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
quǎn mǎ zhī chǐ犬马之齿齿:年轮。自己的年龄。宋·杨万里《答张子仪尚书》:“今兹犬马之齿,七十有六矣。”
fèi fǔ zhī tán肺腑之谈肺腑:内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我东人曾说,倘得见面,命我……替他竭诚拜谢,还有许多肺腑之谈。”
jì wú fù zhī计无付之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sāng tǔ zhī fáng桑土之防喻防患于未然。明·张居正《答王鉴川计贡利害》:“至于桑土之防,戒备之虑,此自吾之常事,不容一日少懈者。”
yī qín zhī wēi一芹之微芹:芹菜。像芹菜这样微薄。指自己的礼品微薄。清·陆陇其《三鱼堂文集·与郑堂邑书》:“一芹之微,聊申鄙忱,并祈哂纳。”
yào hài zhī dì要害之地要害:人体上能致命的部位,比喻军事上处于至关重要位置的地方。多比喻军事战略要地。亦作“要害之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凡东北一带要害之地,皆其统辖,声势强盛。”
àn gǔ zhī biàn岸谷之变岸:喻指高位。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táo lǐ zhī kuì桃李之馈《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原谓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fēn ér zhì zhī分而治之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yī fū zhī yòng一夫之用谓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后汉书·冯异传》:“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
xiáo hán zhī gù崤函之固比喻地势十分险要。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xiàng yú zhī qì向隅之泣向隅:面朝屋子的角落。形容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哭泣。宋·陈亮《谢陈侍郎启》:“宁失不经,忍视向隅之泣。”
jù zhī mén wài拒之门外拒:拒绝。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3章:“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
cháng yè zhī yǐn长夜之饮指通宵宴饮。《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fēi fèn zhī niàn非分之念分:本分;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指超出本分的想法念头。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手上戴有两副赤金镯子,因此触动了一部分士兵的非分之念。”
yī shì zhī xióng一世之雄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ù máo zhī dì不毛之地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qín jìn zhī yuán秦晋之缘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君主之间世代联姻,关系亲密。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我与你合秦晋之缘何如?”
bǎi nián zhī yè百年之业百年的事业。指长远的事业。东汉·班固《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bǎi lóng zhī zhì百龙之智龙: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代表,著有《公孙龙子》;智:智慧,聪明。100个公孙龙的智慧。形容非常聪明。《孔丛子·公孙龙》:“虽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其前也。”
kùn ér xué zhī困而学之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大开方便之门给予极大的方便。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
gōng zhī yú zhòng公之于众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8回:“曾向玉帝上过条陈,拟把电力公之于众,要使人间负有执法权者,皆可利用吾电,以惩治恶人。”
miǎn chí zhī gōng渑池之功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rán qí zhī mǐn燃萁之敏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 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uò shuǐ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bù chěng zhī tú不逞之徒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yóu zhōng zhī yán由衷之言衷:指内心;本心。出自内心的话。引申为向交谈的对方真心实意地敞开心扉;以求得对方的理解、谅解或同情。清·恽敬《辨微论》:“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bù bái zhī yuān不白之冤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chí yú zhī yāng池鱼之殃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祸害。《剪灯新话 三山福地传》:“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
wú míng zhī pǔ无名之朴亦作“无名之璞”。①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hǔ láng zhī guó虎狼之国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ǒu yī wéi zhī偶一为之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宋 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wú wàng zhī zāi无妄之灾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周易 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sāi wēng zhī mǎ塞翁之马塞马。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
qiáo sōng zhī shòu乔松之寿乔、松: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王乔和赤松子。指像仙人那样的长寿。《汉书 王吉传》:“大王诚留意如此,则心有尧舜之志,体有乔松之寿。”
gù rén zhī qíng故人之情故人:旧友。指老朋友的情意。唐·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gǔ ròu zhī qíng骨肉之情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介甫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恻呜咽。”
qiān lǐ zhī zú千里之足原指千里马。后也用以比喻英俊的人才。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
bì yóu zhī lù必由之路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yī xiàn zhī lù一线之路谓一条活路。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若权奸之去,则正当洗肠涤胃。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之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dōng chuáng zhī xuǎn东床之选谓佳婿的人选。五代·危德兴《寻阳长公主墓志》:“潜应坦腹之姿,妙契东床之选。”
yán zhī zhě wú zuì,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yàn què zhī jiàn燕雀之见比喻浅薄的见识。清·戴名世《朱翁诗序》:“[翁]乃欲为鸿飞之冥冥,于人世已不复置其一喙,而吾犹呶呶焉为之悲怜其遇,其犹燕雀之见也夫!”
gǒu zhì zhī xíng狗彘之行狗彘:猪狗。形容无耻之人的行为如猪狗一样。明·郭勋《英烈传》第20回:“你受吴王大恩,不思图报,敌兵一至,便要投降,乃是狗彘之行!”
pín jiàn zhī jiāo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后汉书 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shū shuǐ zhī huān菽水之欢菽:豆类的总称;菽水:指普通的饮食。指供养父母,使父母欢乐。西汉·戴圣《礼记·檀弓》:“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fù zhī lí zǎo付之梨枣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段序》:“然欲付梨枣而啬于资,素愿莫偿,恒深歉怅。”
qī yí zhī shòu期颐之寿期颐:百年。高寿的意思。《南齐书·禇炫传》:“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zhī sǐ mí tā之死靡他同“之死靡它”。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贽《昆仑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危自奋,之死靡他。”
dǒu shāo zhī tú斗筲之徒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斗筲之徒,何足选也。”
quǎn mǎ zhī yǎng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fěng jià zhī mǎ泛驾之马泛驾:覆驾,不受驾驭。不受驾驭的马。比喻敢于创新的英雄人物。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kǎn jǐng zhī wā坎井之蛙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庄周《庄子 秋水》:“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qiān yáng zhī pí,bù rú yī hú zhī yè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比喻众愚不如一贤。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是以忧也。”
zhī mìng zhī nián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