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指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ǐ rì ér dài指日而待 | 见“指日可待”。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一回:“将来执掌昭阳,可指日而待,为何夫人双眉反蹙起来?” |
gǒng yī zhǐ huī拱揖指挥 | 同“拱挹指麾”。 | 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名声足以暴炙之,威强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挥,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 |
diǎn zhǐ jí jiǎo点指划脚 |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划脚”。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只见来到肆前,果然一个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里点指划脚教人下棋。” |
diǎn zhǐ cè jiǎo点指莋脚 | 见“点手莋脚”。 | |
zhǐ diǎn jiāng shān指点江山 | 指点:批评;江山:指国家。指批评国家大事。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diǎn zhǐ huà zì点指画字 | 指在合同文约或供词上按手印签字画押。 |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家礼·婚礼》:“诸婚娶两家,并用点指画字,写立合同文约,明白具载往回聘礼。” |
zhǐ shì lèi qíng指事类情 |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 |
zhǐ jī mà gǒu指鸡骂狗 | 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 |
zhǐ dōng guā mà hú lú指冬瓜骂葫芦 | 指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 |
zhǐ huī ruò dìng指挥若定 | 指挥调度;似有定局(若:好像;定:定局)。形容从容不迫;很有把握。 | 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yǔ jìn zhǐ yuǎn语近指远 | 语言浅近,含意深远。指,本旨。 | 太平天国·汪吉人等《〈钦定军次实录〉序》:“文浅意深,语近指远。” |
zhǐ sāng mà huái指桑骂槐 |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骂乙。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
yǎn yǔ yí zhǐ眼语颐指 | 颐指:以下巴的动向示意。用眼色或下巴的动向示意。 | 明·刘若愚《酌中志·正监蒙难纪略》:“监不开口明说,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画字写字形,或眼语颐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
shǒu qū yī zhǐ首屈一指 | 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
zhǐ nán gōng běi指南攻北 | 犹声东击西。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
zhǐ zhū mà gǒu指猪骂狗 | 犹指桑骂槐。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百般指猪骂狗,欺侮俺娘儿们。” |
xiān yì chéng zhǐ先意承指 | 见“先意承志”。 | 晋·葛洪《抱朴子·臣节》:“先意承指者,佞谄之徒也。” |
zhǐ yī shuō shí指一说十 | 指着一说成是十。形容存心夸大事实。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0回:“如今把他的锁扭开,明日未必不指一说十,讲那‘走了鱼儿是大的’话。” |
zhǐ fù cái jīn指腹裁襟 |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裁襟: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 | 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道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 |
shì rì zhǐ tiān誓日指天 | 见“誓天指日”。 | 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沥肝碎首,无以鸣冤,誓日指天,莫能伸曲。” |
zhǐ bù shèng lǚ指不胜偻 | 见“指不胜屈”。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奇遇之多,指不胜偻,若今日所昵,未数数觏也。” |
shì tiān zhǐ rì誓天指日 | 对着天、日发誓。 | 明·方孝孺《正俗》:“而其臣抱君之遗孤,奔走海岛,誓天指日,拥立为帝。” |
zhǐ zhǐ chuō chuō指指戳戳 | 指在人背后用手指点着说。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1回:“其中就有好性儿的跟着他,三三两两在背后指指戳戳。” |
rú zhǐ zhū zhǎng如指诸掌 |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后用“如指诸掌”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
zhǐ huái mà liǔ指槐骂柳 |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 老舍《四世同堂》:“然后,指槐骂柳的仍对两位小姐发言,而目标另有所在……” |
zhǐ dí wàng shēn指敌忘身 | 指敌:与敌人作战。与敌人作战,要舍生忘死,勇于牺牲。 | 战国·尉缭《尉缭子·兵教下》:“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 |
zhǐ gù jiān shì指顾间事 | 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这时奉系军阀老巢的攻破,郭部亦操左券,只是指顾间事了。” |
zhǐ zhǐ diǎn diǎn指指点点 | 指给人点化或背后评论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芹走进书房,只见那些下人指指点点,不知说什么。看起这个样儿,不象宫里要人。” |
qiān fū suǒ zhǐ,wú bìng ér sǐ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 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 东汉·班固《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 |
héng méi lěng duì qiān fū zhǐ,fǔ shǒu gān wéi rú zǐ ni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横眉:怒目而视;千夫指:众人都指责;孺子牛:甘为为人服务的人。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 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zhǐ sāng shuō huái指桑说槐 | 见“指桑骂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 |
zhǐ shǒu diǎn jiǎo指手点脚 | 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彦思]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
zhǐ huà kǒu shòu指画口授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清·查继佐《罪惟录·徐光启传》:“盖四十年耳治目营,指画口授惟此,他无及也。” |
zhǐ dōng mà xī指东骂西 | 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8回:“这一丈青气忿忿的走到后边厨下,指东骂西。” |
xuě hóng zhǐ zhǎo雪鸿指爪 | 同“雪泥鸿爪”。 | 明·王世贞《与徐子与书》:“雪鸿指爪,又未知竟落何地也。” |
fā zōng zhǐ shì发综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xiào yǔ zhǐ huī笑语指麾 | 麾:通“挥”,指挥。指边笑边谈,边调度指挥。 | 唐·韩愈《杜君墓志铭》:“纂辞奋笔,涣若不思;公牒盈前,笑语指麾。” |
kǒu jiǎng zhǐ huà口讲指划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七章:“每条凳子可容几人,哪里是站台,哪里是门……都口讲指划地详细说给他们听。” |
fā shàng zhǐ guàn发上指冠 |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
zhǐ yàn wéi gēng指雁为羹 |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元 宋方壶《醉花阴 赶苏卿》:“当初指雁为羹,似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
zhǐ lǐ tuī zhāng指李推张 | 谓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比较》:“临期听比,无指李推张之弊。” |
zhǐ tiān wéi shì指天为誓 | 见“指天誓日”。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
zhǐ xiá zào xì指瑕造隙 | 犹言寻找事端,制造分裂。瑕,玉上的斑点。隙,裂缝。 | 宋·朱熹《少帅魏国张公行状下》:“彼或内变既平,指瑕造隙,肆无厌之欲,发难从之请,其将何词以对?” |
zhǐ kōng huà kōng指空话空 | 谓故弄玄虚。 | 元·王晔《桃花女》第四折:“非是我指空话空,做这等巧神通,也只为结婚姻本待谐鸾凤。” |
zhǐ tiān shì rì指天誓日 |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其若可信。” |
zhǐ tiān shuō dì指天说地 | 指着天说到地。形容无所不谈。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6回:“那媒人指天说地,叫屈称冤。” |
shǒu zhǐ jiǎo huá手指脚划 | 用手脚比划。 | |
zhǐ zhǎng kě qǔ指掌可取 | 掌:手掌。手掌里的东西随时可以取得。形容非常容易。 | 《旧唐书·张濬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
zhǐ shǒu dùn jiǎo指手顿脚 | 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
yán jìn zhǐ yuǎn言近指远 | 见“言近旨远”。 | 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
fā zòng zhǐ shì发纵指示 | 发:发现;纵:放纵,也通“踪”。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暗中操纵指挥。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làn rú zhǐ zhǎng烂如指掌 | 犹言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其父成璧,亦异人,少为群盗,未尝读书识之无,乃古今之世代治乱,是非成败,烂如指掌。” |
zhǐ fāng huà yuán指方画圆 | 谓谈论时以手指比画。 | 明·宋濂《王府君墓志铭》:“或共其议论,辄掀眉吐气,指方画圆,滚滚数千言不休。” |
shí zhǐ yǒu cháng duǎn十指有长短 | 指:手指。十根手指头有长有短。比喻事物的不一样。 | 唐·刘商《拟胡笳十八拍》:“手中十指有长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
miǎn shì zhǐ shǐ眄视指使 | 形容骄傲的神态。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矣。” |
zhǐ rì kě sì指日可俟 | 指日:可以指出的日期。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由是九山王之名大噪。加翁为护国大将军。高卧山巢,公然自负,以为黄袍之加,指日可俟矣。” |
zhǐ zào wéi bái指皂为白 |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 |
dàn zhǐ yǎo shé啖指咬舌 | 恐惧不敢多言的样子。 | |
zhǐ zhe hé shàng mà zéi tū指着和尚骂贼秃 | 表面骂第三者,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 | |
zhǐ zào wéi bái指皁为白 |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 |
zhǐ rì shì xīn指日誓心 | 对着太阳发誓,表明忠诚无二。 | 唐·李德裕《〈异域归忠传〉序》:“惟嗢没斯精诚上达,天诱其衷。拔自狼居之山,愿拜龙颜之主,封章沥恳,指日誓心,不夺之诚,介如石矣。” |
fà zhǐ zì liè发指眦裂 | 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páng zhǐ qǔ yù旁指曲谕 | 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 | 宋·王禹偁《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知属吏过失,未尝面言,必因公宴引数十年前事,曰某人尝为某过得某罪,旁指曲谕,微警戒之。” |
zhǐ bù shèng shǔ指不胜数 | 不胜:不能承受。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13章:“五代、两宋、辽、金成名的文学家、诗人,指不胜数。” |
jǐ zhǐ jiáo shé戟指嚼舌 |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 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余》:“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 |
rǎn zhǐ chuí xián染指垂涎 | 形容急欲攫取,十分贪馋。垂涎,流口水。 | 《元史·郝经传》:“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凯觎神器,染指垂涎。” |
cùn zhǐ cè yuān寸指测渊 | 以一寸之指而测深渊。比喻浅学不能探明深理。 | 《孔丛子·答问》:“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蒙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
xī zhǐ shī zhǎng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南史 阮佃夫传》:“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 |
gǒng yì zhǐ huī拱挹指麾 | 谓从容安舒,指挥若定。 | |
è jí yíng zhǐ恶籍盈指 | 犹恶贯满盈。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相公》:“此非所能效力,惟善可以已之。然君恶籍盈指,非大善不可复挽。”何垠注:“恶籍盈指,犹言恶事纪载已满,不胜指也。” |
zhāi xiá zhǐ yú摘瑕指瑜 | 谓揭示优缺点。 | 明·袁宏道《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公摘瑕指瑜,无不心折。” |
duò zhǐ liè fū堕指裂肤 | 堕:落下;裂:分裂。手指冻掉,皮肤冻裂。形容天气严寒。 | 明·袁宏道《瓶花斋集·答王百谷》:“一室之内,堕指裂肤,谇语漫骂,不肖若不闻也者。” |
zhǐ nìng chù xié指佞触邪 | 佞:花言巧语的小人;触:冲撞。指斥奸小,抵制邪恶。 | 唐·李世民《唐太宗敕》:“宪宦之职,在指佞触邪。” |
míng rú zhǐ zhǎng明如指掌 | 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象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 清·冯镇峦《读<聊斋>杂说》:“予于《聊斋》,钩清段明,明如指掌。” |
zhǐ rì gāo shēng指日高升 | 见“指日高升”。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臣》:“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指日高升,预贺官僚。” |
zhǐ shān mài lǐng指山卖岭 | 比喻不着边际的空谈。 | |
jǐ zhǐ nǔ zhāng戟指怒目 |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 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
zhǐ lù zuò mǎ指鹿作马 |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 《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
qū zhǐ yī suàn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
zhǐ huī kě dìng指麾可定 | 谓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定。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汉书·陈平传》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 语出《史记·陈丞相世家》:“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汉书·陈平传》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
wàng fēng xī zhǐ望风希指 |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默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 |
mù zhǐ qì shǐ目指气使 | 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指使人。形容态度骄横傲慢。 |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
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lǔ yáng zhǐ rì鲁阳指日 | 同“鲁阳挥戈”。 | |
qiān fū suǒ zhǐ,wú jí ér sǐ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 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 《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5月5日电》:“语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愿诸公深思熟虑之。” |
cí yuē zhǐ míng词约指明 |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
hóng yì miǎo zhǐ闳意眇指 | 宏大微妙的意旨。 | 《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骋于有亡之际,而陶治大炉,旁薄群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
pián mǔ zhī zhǐ骈拇枝指 | 骈母:脚上的拇指与第二趾合成一趾;枝指:手上大拇指帝多生一指。比喻多余的、无用的东西。 | 庄周《庄子 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
yí zhǐ jìn tuì颐指进退 | 颐指:以下巴动向示意。形容指挥人时的傲慢神态 | 《旧唐书·郭子仪传》:“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 |
zhǐ shǒu huà jiǎo指手画脚 |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只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 |
zhǐ shù wéi xìng指树为姓 | 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 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
yī zhǐ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gǒng yī zhǐ huī拱揖指麾 | 同“拱挹指麾”。 | |
zhǐ lù wéi mǎ指鹿为马 |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
yī tán zhǐ qǐng一弹指顷 | 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 《翻译名义集 时分》:“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 |
qiān fū suǒ zhǐ千夫所指 | 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 | 清 章炳麟《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千夫所指,其倾覆可立而期。” |
zhǐ gù zhī jì指顾之际 | 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 | 唐·李朝威《柳毅传》:“俄见碧山出于远波……指顾之际,山与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 |
zhǐ shān mài mó指山卖磨 | 比喻耍手段、说空话哄人。 | 元·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第一折:“出来的都关来节去,私多公少,可曾有一件合天道?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划地为牢。” |
liù bì niè zhǐ搤臂啮指 | 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 | |
shí zhǐ zhòng duō食指众多 | 食指:比喻家庭人口。家庭人口多。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食指众多,赡畜非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