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新五代史 > 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四十五

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四十五

欧阳修

原文

○李崧

李崧,深州饶阳人也。崧幼聪敏,能文章,为镇州参军。唐魏王继岌为兴圣宫使,领镇州节度使,以推官李荛掌书记。崧谓掌书吕柔曰:“魏王皇子,天下之望,书奏之职,非荛所当。”柔私使崧代为之,以示卢质、冯道,道等皆以为善。乃以崧为兴圣宫巡官,拜协律郎。继岌与郭崇韬代蜀,以崧掌书记。继岌已破蜀,刘皇后聪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情不安。崧入见继岌曰:“王何为作此危事?诚不能容崇韬,至洛诛之何晚?今远军五千里,不见咫尺之诏杀大臣,动摇人情,是召乱也。”继岌曰:“吾亦悔之,奈何?”崧乃召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夜以黄纸作诏书,倒用都统印,明旦告谕诸军,人心乃定。

师还,继岌死于道。崧至京师,任圜判三司,用崧为盐铁判官,以内忧去职还乡里。服除,范延光居镇州,辟崧掌书记。延光为枢密使,崧拜拾遗,直枢密院。累迁户部侍郎、端明殿学士。长兴中,明宗春秋高,秦王从荣多不法,晋高祖为六军副使,惧祸及,求出外籓。是时,契丹入雁门,明宗选将以捍太原,晋高祖欲之。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等议将,久不决,明宗怒甚,责延寿等,延寿等惶恐,欲以康义诚应选,崧独曰:“太原,国之北门,宜得重臣,非石敬瑭不可也!”由是从崧议。晋高祖深德之,阴遣人谢崧曰:“为浮屠者,必合其尖。”盖欲使崧终始成己事也。其后晋高祖以兵入京师,崧窜匿伊阙民家,晋高祖召为户部侍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丁内艰,起复。

高祖崩,出帝即位,以崧兼判三司,与冯玉对掌枢密。是时,晋兵败契丹于阳城,赵延寿在幽州,诈言思归以诱晋兵,崧等信之。初,汉高祖在晋,掌亲军,为侍卫都指挥使,与杜重威同制加平章事,汉高祖耻之,怒不肯谢,晋高祖遣和凝谕之,乃谢。其后汉高祖出居太原,重威代为侍卫使,崧亦数称重威之材,于是汉高祖以崧为排己,深恨之。崧又信延寿之诈以为然,卒以重威将大兵,其后败于中渡,晋遂以亡。

契丹耶律德光犯京师,德光素闻延寿等称崧为人,及入京师,谓人曰:“吾破南朝,得崧一人而已!”乃拜崧太子太师。契丹北还,命崧以族俱行,留之镇州。其后麻荅弃镇州,崧与冯道等得还。高祖素不悦崧,又为怨者谮之,言崧为契丹所厚,故崧遇汉权臣,常惕惕为谦谨,莫敢有所忤。

汉高祖入京师,以崧第赐苏逢吉,崧家遭乱,多埋金宝,逢吉悉有之。而崧弟屿、HX与逢吉子弟同舍,酒酣,出怨言,以为夺我第。崧又以宅券献逢吉,逢吉尤不喜。汉法素严,杨邠、史弘肇多滥弄法。屿仆葛延遇为屿商贾,多干没其赀,屿笞责之。延遇夜宿逢吉部曲李澄家,以情告澄。是时,高祖将葬睿陵,河中李守贞反。澄乃教延遇告变,言崧与其甥王凝谋因山陵放火焚京师,又以蜡丸书通守贞。逢吉遣人召崧至第,从容告之,崧知不免,乃以幼女托逢吉。逢吉送崧侍卫狱。崧出乘马,从者去,无一人,崧恚曰:“自古岂有不死之人,然亦岂有不亡之国乎!”乃自诬伏,族诛。

崧素与翰林学士徐台符相善,后周太祖入立,台符告宰相冯道,请诛葛延遇,道以延遇数经赦宥,难之。枢密使王峻闻之,多台符有义,乃奏诛延遇。

○李鏻

李鏻,唐宗室子也。其伯父阳事唐,咸通间为给事中。鏻少举进士,累不中,客河朔间,自称清海军掌书记,谒定州王处直,处直不为礼。乃易其绿衣,更为绯衣,谒常山李弘规,弘规进之赵王王镕,镕留为从事。其后张文礼弑镕自立,遣鏻聘唐庄宗于太原。鏻为人利口敢言,乃阴为庄宗画文礼可破之策。后文礼败,庄宗以鏻为支使。

庄宗即位,拜鏻宗正卿,以李琼为少卿。献祖、懿祖墓在赵州昭庆县,唐国初建,鏻、琼上言:“献祖宣皇帝建初陵,懿祖光皇帝启运陵,请置台令。”县中无赖子自称宗子者百馀人,宗正无谱牒,莫能考按。有民诣寺自言世为丹阳竟陵台令,厚赂宗正吏,鏻、琼不复详考,遂补为令。民即持绛幡招置部曲,侵夺民田百馀顷,以谓陵园需地。民诉于官,不能决,以闻。庄宗下公卿博士,问故唐诸帝陵寝所在。公卿博士言:“丹阳在今润州,而竟陵非唐事。鏻不学无知,不足以备九卿。”坐贬司农少卿,出为河中节度副使。

明宗即位,以鏻故人,召还,累迁户部尚书。鏻意颇希大用,尝谓冯道、赵凤曰:“唐家故事,宗室皆为宰相。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鏻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籓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而久置班行,于诸君安乎?”道等恶其言。后杨溥谍者见鏻言事,鏻谓安重诲曰:“杨溥欲归国久矣,若朝廷遣使谕之,可以召也。”重诲信之,以玉带与谍者使为信,久而无效,由是贬鏻兗州行军司马。

鏻与废帝有旧,愍帝时,为兵部尚书,奉使湖南,闻废帝立,喜,以谓必用己为相。还过荆南,谓高从诲曰:“士固有否泰,吾不为时用久矣。今新天子即位,我将用矣!”乃就从诲求宝货入献以为贺,从诲与马红装拂二、猓犭然皮一,因为鏻置酒,问其副使马承翰:“今朝廷之臣,孰有公辅之望?”承翰曰:“尚书崔居俭、左丞姚顗,其次太常卢文纪也。”从诲笑顾左右,取进奏官报状示鏻顗与文纪皆拜平章事矣。鏻惭失色。还,遂献其皮、拂,废帝终不用。

初,李愚自太常卿作相,而卢文纪代之,及文纪作相,鏻乃求为太常卿。及拜命,中谢曰:“臣叨入相之资。”朝士传以为笑。

鏻事晋累迁太子太保。汉高祖即位,拜鏻司徒,居数月卒,年八十八,赠太傅。

○贾纬

贾纬,镇州获鹿人也。少举进士不中,州辟参军。唐天成中,范延光镇成德,辟赵州军事判官,迁石邑令。纬长于史学。唐自武宗已后无实录,史官之职废,纬采次传闻,为《唐年补录》六十五卷。当唐之末,王室微弱,诸侯强盛,征伐擅出,天下多事,故纬所论次多所阙误。而丧乱之际,事迹粗存,亦有补于史氏。晋天福中,为太常博士,非其好也,数求为史职,改屯田员外郎、起居郎、史馆修撰,与修《唐书》。丁内艰,服除,知制诰。累迁中书舍人、谏议大夫、给事中,复为修撰。汉隐帝时,诏与王伸、窦俨等同修晋高祖、出帝、汉高祖实录。初,桑维翰为相,常恶纬为人,待之甚薄。纬为维翰传,言“继翰死,有银八千铤。”翰林学士徐台符以为不可,数以非纬,纬不得已,更为数千铤。广顺元年,实录成,纬求迁官不得,由是怨望。是时,宰相王峻监修国史,纬书日历,多言当时大臣过失,峻见之,怒曰:“贾给事子弟仕宦亦要门阀,奈何历诋当朝之士,使其子孙何以仕进?”言之太祖,贬平卢军行军司马。明年卒于青州。

○段希尧

段希尧,河内人也。晋高祖为河东节度使,以希尧为判官。高祖军屯忻州,军中有拥高祖呼万岁者,高祖惶惑,不知所为。希尧劝高祖斩其乱首,乃止。高祖将举兵太原,与其宾佐谋,希尧以为不可,高祖虽不听,然重其为人,不责之也。高祖入立,希尧比诸将吏,恩泽最薄。久之,稍迁谏议大夫,使于吴越。是时,江、淮不通,凡使吴越者皆泛海,而多风波之患。希尧过海,遭大风,左右皆恐惧,希尧曰:“吾平生不欺,汝等恃吾,可无恐也。”已而风亦止。历莱、怀、棣三州刺史。出帝时,为吏部侍郎,判东、西铨事,累迁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九,赠太子少保。

○张允

张允,镇州人也。少事镇州为张文礼参军。唐庄宗讨张文礼,允脱身降,庄宗系之狱,文礼败,乃出之为魏州功曹。赵在礼辟节度推官,历沧、兗二镇掌书记。入为监察御史,累迁水部员外郎,知制诰。废帝皇子重美为河南尹,掌六军,以允刚介,乃拜允给事中,为六军判官。罢,迁左散骑常侍。晋高祖即位,屡赦天下,允为《驳赦论》以献曰:“管子曰:‘凡赦者小利而大害,久而不胜其祸;无赦者小害而大利,久而不胜其福。’又汉之吴汉疾笃,帝问汉所欲言。汉曰:‘惟愿陛下无赦尔!’盖行赦不以为恩,不行赦不以为无恩,罚有罪故也。自古皆以水旱则降德音而宥过,开狴牢而出囚,冀感天心以救其灾者,非也。假有二人之讼者,一有罪而一无罪,若有罪者见舍,则无罪者衔冤。此乃致灾之道,非救灾之术也。至使小人遇天灾,则皆喜而相劝以为恶,曰:‘国将赦矣,必舍我以救灾。’如此,则是教民为恶也。夫天之为道,福善而祸淫。若舍恶人而变灾为福,则是天又喜人为恶也。凡天之降灾,所以警戒人主节嗜欲,务勤俭,恤鳏寡,正刑罚而已。”是时,晋高祖方好臣下有言,览之大喜。允事汉为吏部侍郎,隐帝诛戮大臣,京师皆恐,允常退朝不敢还家,止于相国寺。周太祖以兵入京师,允匿于佛殿承尘,坠而卒,年六十五。

○王松

王松,父徽,为唐僖宗宰相。松举进士,后唐时,历刑部郎中,唐末,从事方镇。晋高祖镇太原,辟松节度判官。晋高祖即位,拜右谏议大夫,累拜工部尚书。出帝北迁,萧翰立许王从益于京师,以松为左丞相。汉高祖入洛,先遣人驰诏东京百官尝授伪命者皆焚之,使勿自疑,由是御史台悉敛百官伪敕焚之。松以手指其胸,引郭子仪自诮,以语人曰:“此乃二十四考中书令也。”闻者笑之。后松子仁宝为李守贞河中支使,守贞反,松以子故上书自陈,高祖怜之,但使解职而已。松有田城东,岁时往来京师,以疾卒。

○裴皞

裴皞,字司东,河东人也。裴氏自晋、魏以来,世为名族,居燕者号“东眷”,居凉者号“西眷”,居河东者号“中眷”。皞出于名家,而容止端秀,性刚急,直而无隐。少好学,唐光化中举进士,拜校书郎、拾遗、补阙。事梁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事后唐为礼部侍郎。皞喜论议,每陈朝廷阙失,多斥权臣。改太子宾客,以老拜兵部尚书致仕。晋高祖起为工部尚书,复以老告,拜右仆射致仕。卒,年八十五,赠太子太保。

皞以文学在朝廷久,宰相马胤孙、桑维翰,皆皞礼部所放进士也。后胤孙知举,放榜,引新进士诣皞,皞喜作诗曰:“门生门下见门生。”世传以为荣。维翰已作相,尝过皞,皞不迎不送。人或问之,皞曰:“我见桑公于中书,庶寮也;桑公见我于私第,门生也。何送迎之有?”人亦以为当。

○王仁裕

王仁裕,字德辇,天水人也。少不知书,以狗马弹射为乐,年二十五始就学,而为人俊秀,以文辞知名秦、陇间。秦帅辟为秦州节度判官。秦州入于蜀,仁裕因事蜀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唐庄宗平蜀,仁裕事唐,复为秦州节度判官。王思同镇兴元,辟为从事。思同留守西京,以为判官。废帝举兵凤翔,思同战败,废帝得仁裕,闻其名不杀,置之军中。自废帝起事,至其入立,驰檄诸镇,诏书、告命皆仁裕为之。久之,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晋高祖入立,罢职为郎中,历司封左司郎中、谏议大夫。汉高祖时,复为翰林学士承旨,累迁户部尚书,罢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显德三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子少师。

仁裕性晓音律,晋高祖初定雅乐,宴群臣于永福殿,奏黄钟,仁裕闻之曰:“音不纯肃而无和声,当有争者起于禁中。”已而两军校斗升龙门外,声闻于内,人以为神。喜为诗。其少也,尝梦剖其肠胃,以西江水涤之,顾见江中沙石皆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进。乃集其平生所作诗万馀首为百卷,号《西江集》。仁裕与和凝于五代时皆以文章知名,又尝知贡举,仁裕门生王溥、凝门生范质,皆至宰相,时称其得人。

○裴羽

裴羽,字用化,其父贽,相唐僖宗,官至司空。羽以一品子为河南寿安尉。事梁为御史台主簿,改监察御史。唐明宗时,为吏部郎中,与右散骑常侍陆崇使于闽,为海风所飘至钱塘。是时,吴越王钱镠与安重诲有隙,唐方绝镠朝贡,羽等被留经岁,而崇以疾卒。后镠遣羽还,羽求载崇尸与俱归。镠初不许,羽以语感动镠,镠恻然许之,因附羽表自归。明宗得镠表大喜,由是吴越复通于中国。羽护崇丧至京师,及其橐装还其家,士人皆多羽之义。羽,周太祖时为左散骑常侍,卒,赠户部尚书。

○王延

王延,字世美,郑州长丰人也。少好学,尝以赋谒梁相李琪,琪为之称誉,荐为即墨县令。冯道作相,与延故人,召拜左补阙。迁水部员外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权知贡举。吏部尚书卢文纪与故相崔协有隙。是时,协子颀方举进士,文纪谓延曰:“吾尝誉子于朝,贡举选士,当求实效,无以虚名取人。昔有越人善泅,生子方晬,其母浮之水上。人怪而问之,则曰:‘其父善泅,子必能之。’若是可乎?”延退而笑曰:“卢公之言,为崔协也,恨其父遂及其子邪!”明年,选颀甲科,人皆称其公。累迁刑部尚书,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年七十三。

延为人重然诺,与其弟规相友爱,五代之际,称其家法焉。

○马重绩

马重绩,字洞微,其先出于北狄,而世事军中。重绩少学数术,明太一、五纪、八象、《三统大历》,居于太原。唐庄宗镇太原,每用兵征伐,必以问之,重绩所言无不中,拜大理司直。明宗时,废不用。晋高祖以太原拒命,废帝遣兵围之,势甚危急,命重绩筮之,遇《同人》,曰:“天火之象,乾建而离明。健者君之德也,明者南面而向之,所以治天下也。同人者人所同也,必有同我者焉。《易》曰:‘战乎乾。’乾,西北也。又曰:‘相见乎离。’离,南方也。其同我者自北而南乎?乾,西北也,战而胜,其九月十月之交乎?”是岁九月,契丹助晋击败唐军,晋遂有天下。拜重绩太子右赞善大夫,迁司天监。明年,张从宾反,命重绩筮之,遇《随》,曰:“南瞻析木,木不自续,虚而动之,动随其覆。岁将秋矣,无能为也!”七月而从宾败。高祖大喜,赐以良马、器币。

天福三年,重绩上言:“历象,王者所以正一气之元,宣万邦之命。而古今所纪,考审多差,《宣明》气朔正而星度不验,《崇玄》五星得而岁差一日,以《宣明》之气朔,合《崇玄》之五星,二历相参,然后符合。自前世诸历,皆起天正十一月为岁首,用太古甲子为上元,积岁愈多,差阔愈甚。臣辄合二历,创为新法,以唐天宝十四载乙未为上元,雨水正月中气为气首。”诏下司天监赵仁锜、张文皓等考覈得失。仁锜等言:“明年庚子正月朔,用重绩历考之,皆合无舛。”乃下诏班行之,号《调元历》。行之数岁辄差,遂不用。重绩又言:“漏刻之法,以中星考昼夜为一百刻,八刻六十分刻之二十为一时,时以四刻十分为正,此自古所用也。今失其传,以午正为时始,下侵未四刻十分而为午。由是昼夜昏晓,皆失其正,请依古改正。”从之。重绩卒年六十四。

○赵延义

赵延义,字子英,秦州人也。曾祖省躬通数术,避乱于蜀。父温珪,事蜀王建为司天监,每为建占吉凶,小不中,辄加诘责。温珪临卒,戒其子孙曰:“数术,吾世业,然吾仕乱国,得罪而几死者数矣!子孙能以佗道仕进者,不必为也。”然延义少亦以此仕蜀为司天监。蜀亡,仕唐为星官。延义兼通三式,颇善相人。契丹灭晋,延义随虏至镇州。李筠、白再荣谋逐麻答归汉,犹豫未决,延义假述数术赞成之。周太祖自魏以兵入京师,太祖召延义问:“汉祚短促者,天数邪?”延义言:“王者抚天下,当以仁恩德泽,而汉法深酷,刑罚枉滥,天下称冤,此其所以亡也!”是时,太祖方以兵围苏逢吉、刘铢第,欲诛其族,闻延义言悚然,因贷其族,二家获全。延义事周为太府卿、判司天监,以疾卒。


译文

李崧,深州饶阳人。

李崧年幼时聪明机敏,能写文章,任镇州参军。

唐魏王李继岌任兴圣官使,领镇州节度使,委任推官李莞为掌书记。

李崧对掌书记吕柔说:“魏王是皇子,是天下的希望,掌管害奏的职务,不是李莞所能胜任的。”吕柔擅自让李崧代替李莞,把他写的文稿拿给卢质、冯道看,冯道等人都觉得好。

于是任命李崧为兴圣官巡官,拜为协律郎。

李继岌和郭崇韬伐蜀,任命李崧马掌书记。

李继岌攻破蜀后,刘皇后听信别人的谗言,暗中派人到蜀,叫李继岌杀掉了郭崇韬,当时军心不安。

李崧进见李继岌说:“大王为什么要做这样危险的事情?如果确实容不下郭崇韬,到洛阳杀他就晚了吗?现在军队在外五千里远,没有看见一尺诏书就杀死大臣,动摇人心,这是招乱。”李继岌说:“我也后悔,怎么办呢?”李崧于是召来三四个书吏,登上楼撤掉梯子,晚上用黄纸伪造诏书,倒盖上都统印章,第二天黎明告谕各军,军心纔安定下来。

军队返回,李继岌死在路上。

李崧回到京师,任圜判三司,任命李崧为盥铁判官,因母亲去世离任回到乡里。

守丧完毕,范延光在镇州,征召李崧任掌书记。

范延光任枢密使,李崧被拜为拾遣,直枢密院。

屡经升迁为户部侍郎、端明殿学士。

长兴中,唐明宗年岁已高,秦王李从荣常常不守法纪,晋高祖任六军副使,怕殃及自己,请求出任外藩。

这时,契丹进入雁门,唐明宗挑选将领保卫太原,晋高祖想去。

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等人商议挑选将领,很久不能决定,唐明宗很愤怒,斥责赵延寿等人,赵延寿等人惶恐不安,想让康义诚应选,李崧偏偏说:“太原,是国家的北门,应当用重臣把守,非用石敬瑭不可!”因此采纳了李崧的意见。

晋高祖非常感激他,暗中派人告谢李崧说:“修建佛塔的人,必定合拢塔尖。”想让李崧始终成全自己的事。

后来晋高祖率兵进入京师,李崧逃窜藏在伊阙百姓家中,晋高祖召他任户部侍郎,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为母亲服丧,服丧未满就被起用。

受壶祖逝世,晋出帝登位,任命李崧兼判三司,和冯玉共同掌管枢密院。

这时,晋兵在阳城打败契丹,赵延寿在幽州,诈称想回来以便诱惑晋兵,李崧等人相信了。

当初,漠高祖在晋,掌管亲军,任侍卫都指挥使,和杜重威同一诏书加平章事,汉高祖对此感到耻辱,发怒不肯谢恩,晋高祖派和凝开导他,纔谢恩。

后来汉高祖出京任战住在太原,杜重威代任侍卫使,李崧也多次称赞杜重威的才能,于是汉高祖认为李崧排斥自己,十分恨他。

李崧又对赵延寿的谎言信以为真,终于让杜重威率领大军,后来在中渡桥被打败,晋于是灭亡,,契丹耶律德光侵犯京师,耶律德光素来听赵延寿等人称赞李崧的为人,等到进入京师后,对人说:“我攻破南面的朝廷,是要得到李崧一人罢了!”于是拜李崧为太子太师。

契丹北归,命令李崧率领他的族人一起走,把他留在镇州。

后来麻苔放弃镇州,李崧和冯道等人得以返回。

汉高祖素来不喜欢李崧,李崧又被怨恨他的人诋毁,说李崧受到契丹的厚待,因此李崧碰上汉的权臣,常常忧惧地谦恭谨慎,不敢有所违忤。

汉高祖进入京师,把李崧的府第赐给苏逢吉,李崧家遭逢乱世,家中埋下很多金银财宝,苏逢吉全部据为己有。

而李崧的弟弟李屿、李峩和苏逢吉的子弟同住一起,酒酣耳热,口出怨言,认为侵夺了他们的府第。

李崧又拿房契献给苏逢吉,苏逢吉还是不高兴/)漠的法令素来严酷,杨郇、史弘肇常常滥用刑法。

李屿的仆人葛延遇为李屿做买卖,常常侵吞他的资财,李屿鞭打斥责他。

葛延遇晚上住在苏逢吉的部下李澄家,把事情告诉李澄。

这时,汉高祖将安葬在睿陵,河中李守贞反叛。

李澄于是唆使葛延遇报告作乱,说李崧和他的外甥王凝图谋趁安葬高祖将放火烧京师,又用蜡丸书勾结李守贞。

苏逢吉派人召李崧到家里,从容自如地告诉他,李崧知道不能幸免,于是把幼女托付给苏逢吉。

苏逢吉送李崧到侍卫狱。

李崧出来骑在马上,跟随他的人离去了,浚留下一人,李崧气愤地说:“自古以来难道有不死的人,难道有不灭亡的国家吗!”于是自己编造罪状伏罪,被灭族。

李崧素来和翰林学士徐台符友好,后来周太祖登位,徐台符告诉宰相冯道,请求杀掉葛延遇,冯道囚葛延遇多次受到赦免宽宥,感到为难。

枢密使王峻听说后,赞扬徐台符有义气,于是上奏诛杀葛延遇。

李鳞,唐代宗室的后代。

他的伯父李阳在唐做官,咸通问任给事中。

李鳞年轻时考进士,多次役考中,客居河朔问,自称清海军掌书记,拜见定州王处直,王处直不还礼。

于是换下绿色衣服,改穿鲱色衣服,拜见常山李弘规,李弘规把他推荐给赵王王镕,王镕留下他任从事。

后来张文礼杀掉王镕自立为王,派李鳞到太原拜访唐庄宗。

李鳞口齿伶俐敢于说话,于是暗中为唐庄宗谋划可以攻破张文礼的计策。

后来张文礼被打败,唐庄宗任命李鳞为支使。

唐庄宗登位,拜李鉼为宗正卿,任命李琼为少卿。

唐献祖、唐懿祖的陵墓在赵州昭庆县,唐刚建国,李鳞、李琼建议说:“唐献祖宣皇帝的建初陵、唐懿祖光皇帝的启运陵,请求设置台令。”县中无赖自称是宗室后代的有一百多人,宗正没有谱谍,无法考核。

有一个人到寺中自称世代任丹阳竟陵台令,重金贿赂宗正官吏,李辚、李琼不再认真核定,就补他为台令。

这人就拿着大红色旗帜招置部下,侵夺民田一百多顷,说这是陵园墙内的土地,,老百姓向官府告状,不能断决,就将此事上报。

唐庄宗下诏公卿博士,询问过去唐各帝王陵墓在哪里。

公卿博士们说:“丹阳在现在的润州,而竟陵与唐事无关。

李鳞不学无术,不配置身九卿中。”因此被贬为司农少卿,出任河中节度副使。

唐明宗登位,因李鳞是老朋友,召他回朝,多次迁升为户部尚书。

李鳞心中很希望受到重用,曾对冯道、赵凤说:“唐家旧例,宗室的人都任宰相。

如今皇位中兴,应当遵循旧典,我李鳞虽然无能,但曾在唐庄宗的幕府任职,在藩邸认识当今的天子,论才能功业,有什么落在众人后面?而长久置身朝班行列,各位安心吗?”冯道等人讨厌他的言语。

后来为杨溥打听消息的人拜见李鳞反映情况,李鉼就对安重诲说:“杨溥想回国很久了,如果朝廷派使臣晓谕他,可以召回他。”安重诲相信了,把玉带交给通消息的人作为凭信,很久没有结果,因此贬李鳞为兖州行军司马。

李鳞和唐废帝有旧交,唐愍帝时,任兵部尚书,奉命出使湖南,听说唐废帝登位,很高兴,认为必定任用自己做宰相。

返回时经过剂南,对高从诲说:“士人的道路圊然有通有塞,我不被现时重用很久了。

如今新天子登位,我将受到重用了!”于是向高从诲索求财宝进献祝贺,高从诲给他两支红色马尾拂尘、一张长尾猿皮,并且为李鳞设宴,问他的副使马承翰:“如今朝廷的臣子,谁有宰相的声望?”马承翰说:“尚书崔居俭,左丞姚频,其次是太常卢文纪。”高从诲笑着环视手下人,取来进奏官的报状给李辚看,姚类和卢文纪都拜为平章事了。

李鳞羞惭失色。

回到京师,就献上猿皮、拂尘,唐废帝最终没有重用他。

当初,李愚从太常卿作到宰相,而卢文纪代任太常卿,到卢文纪作宰相,李鳞于是请求任太常卿。

到拜命时,谢表中说:“我有辱做宰相的资格。”朝中士人传作笑谈。

李鉼在晋多次升迁为太子太保。

汉高祖登位,拜李鳞为司徒,遇了几个月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赠太傅。

贾纬,镇州获鹿人。

年轻时考进士不中,州中举荐他为参军。

唐天成中,范延光镇守成德,推荐他为赵州军事判官,升任石邑令。

贾纬擅长史学。

唐代从唐武宗以后没有实录,史官的职务被废置,贾纬搜集编纂传闻,着《唐年补录》六十五卷。

正值唐末年,王室衰微弱小,诸侯强大兴盛,擅自征伐,天下多事,因此贾纬的编纂有很多缺误的地方。

但在丧亡动乱的时候,事迹粗存梗概,也对史家有所裨益。

晋天福年间,任太常博士,这不是他喜欢的,多次请求担任史官,改任屯田员外郎、起居郎、史馆修撰,参与修撰《唐书》。

遭逢母亲的丧事,服完丧,任知制诰。

累经升迁为中书舍人、谏议大夫、给事中,又任修撰。

汉隐帝时,下诏书命他和王伸、窦俨共同修撰晋高祖、晋出帝、汉高祖实录。

当初,桑维翰任宰相,一向讨厌贾纬的为人,对他很刻薄。

贾纬为桑维翰写传,称“桑维翰死后,有银子八千链”。

翰林学士徐台符认为不能这样写,多次就此事指责贾纬,贾纬迫不得已,改成几千铲()广顺元年实录完成,贾纬请求升官没有如愿,徒此产生怨恨。

适时,宰相王峻监修国史,贾纬记载每天的事,多说当时大臣的过失,王峻见到后,发怒说;“买给事的子弟做官也要看门阀,怎么一个个诋毁当朝士人,让他们的子孙怎样做官升迁?”将此事告诉周太祖,贬贾纬为平卢军行军司马。

第二年死在青州。

段希尧,河内人。

晋高祖任河东节度使时,任命段希尧为判官。

晋高祖的军队屯驻在忻州,军中有人拥立晋高祖高呼万岁,晋高祖惶恐不安,不知所措。

段希尧劝晋高祖斩为首作乱的人,纔平息此事。

晋高祖准备在太原起兵,和他的宾客僚佐商量,段希尧认为不行,晋高祖虽然没有听取,但看重他的为人,没有责备他。

晋高祖登位,段希尧和将吏们相比,受到的恩赐最少(\过了很久,逐渐升迁为谏议大夫,出使到昊越。

这时,长江、淮河不通,凡是出使昊越的人都航海而行,因而常有海上风波的灾祸。

段希尧遇海,遇上大风,手下人都感到恐惧,段希尧说;“我一生不骗人,你们依靠我,可以无需害怕。”不久风也停了。

历任莱、怀、棣三州刺史。

晋出帝时,任吏部侍郎,判束、西铨事,屡经升迁为礼部尚书。

去世,享年七十九岁,赠太子少保。

张允,镇州人。

年轻时在州中任张文礼的参军。

唐庄宗讨伐张文礼,张允脱身投降,唐庄宗把他关在狱中,张文礼被打败,纔放出他担任魏州功曹。

赵在礼召为节度推官,历任沧、兖二镇掌书记。

入朝为监察御史,屡经升迁为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唐废帝的儿子李重美任河南尹,掌管六军,因张允刚直耿介,于是拜张允为给事中,任六军判官。

罢任,升为左散骑常侍。

晋高祖登位,多次赦免天下罪人,张允作帜赦论》进献说:“管子说:‘大凡赦免这种事利小害大,时间长了就经受不了它造成的灾祸;没有赦免则害小利大,时间长了有说不尽的好处。’另外,漠代的吴汉病重,皇帝问昊汉想说什么。

昊汉说:‘只希望陛下不要赦免罪人而已!’不把实行赦免当成恩德,不把不实行赦免当成没有恩德;因为这是惩罚罪人的缘故。

自古以来都因水灾旱灾就颁布恩诏宽宥罪过,打开牢狱放出囚犯,希望感动上天的心而救助灾害,这是不对的。

假如有两个诉讼的人,一个有罪一个无罪,如果有罪的人被放掉,那么无罪的人就含冤了。

这是招至灾祸的做法,不是救灾的办法。

以至于使得小人碰上天灾,就都高兴地相互鼓励作恶,说:‘国家要进行赦免了,一定会释放我们来救灾。,像这样,就是唆使百姓作恶。

作为上天之道,是要降福给善人而降灾给恶人。

如果放了恶人就能变灾焉福,那么这样一来上天又喜欢人们作恶了。

凡是上天降下灾祸,不过是用来警告劝诫君主节制嗜好欲望,致力于勤俭节约,哀怜孤寡老人,端正刑割罢了。”这时,晋高祖正喜好臣子提意见,看了十分高兴。

张允在汉任吏部侍郎,漠隐帝诛杀大臣,京师的人都很恐惧,张允常常退朝后不敢回家,住在相国寺中。

周太祖率兵进入京师,张允藏在佛殿承尘中,掉下来摔死了。

终年六十五岁。

王松,父亲王徽,任唐僖宗的宰相<)王松考中进士,后唐时,历任刑部郎中,唐末,在方镇任职。

晋高祖镇守太原,征召王松为节度判官。

晋高祖登位,拜为右谏议大夫,屡经升迁为工部尚书。

晋出帝北迁,萧翰在京师拥立许王李从益,任命王松为左丞相。

汉高祖进入洛阳,先派人驰马诏令曾授给伪职的束京百官都烧掉伪诏,让他们不要自起疑心,因此御史台全部收缴百官的伪诏烧掉。

王松用手指着胸口,引郭子仪讥诮自己,告诉人说:“这是二十四考中书令。”听见的人都笑他。

后来王松的儿子王仁宝担任李守贞的河中支使,李守贞反叛,王松因儿子的缘故上书自白,汉高祖哀怜他,只是让他罢职而已。

王松在京城束面有田产,一年四时往来于京师,因病去世<\裴嗥字司束,河东人。

裴氏自从晋、魏以来,世代都是名族,住茌燕的号称“束眷”,住在凉的号称“西眷”,住在河东的号称“中眷”(\裴嗥出身名门,而形容举止端庄秀美,性格刚强急躁,耿直役有隐瞒。

年轻好学,唐光化年间中进士,拜为校书郎、拾遣、补阙。

在梁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在后唐任礼部侍郎。

裴嗥专好议论,每次指陈朝廷阙失,常常斥责权臣。

改任太子宾客,因年老拜为兵部尚书辞官居家。

晋高祖起用他任工部尚书,又以年老告退,拜为右仆射辞官居家。

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赠太子太保。

裴皡以文章学问在朝任职很久,宰相马胤孙、桑维翰,都是裴嗥在礼部发榜录取的进士<.)后来马胤孙知贡举,发榜后,带着新录取的进士拜访裴皡,裴皡高兴地作诗说:“门生门下见门生()”世人相传以为荣耀(\桑维翰作宰相后,曾拜访裴嗥,裴嗥不迎不送。

有人间他,裴嗥说:“我在中书省见桑公,我是一下属官吏;桑公在我家见我,他是门生(,)哪有送迎的道理?”人们也认为得当。

王仁裕字德辇,天水人。

年轻时不知书,以狗马弹射为乐,二十五岁纔开始学习,而为人俊秀,在秦、陇间以文辞闻名。

秦州主帅召他任秦州节度判官。

秦州归入蜀后,王仁裕因而在蜀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唐庄宗平定蜀,王仁裕事奉唐,又任秦州节度判官,王思同镇守兴元,推举他为从事。

王思同留守西京,委任他为判官。

唐废帝在凤翔举兵,王思同战败,唐废帝得到王仁裕,知道他的名声没有杀他,把他安置在军中,自从唐废帝起事,到他进京登位,传檄各镇,诏书、告命都是王仁裕起草的。

遇了很久,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

晋高祖登位,罢职任郎中,历任司封左司郎中、谏议大夫。

漠高祖时,又任翰林学士承旨,多次升迁为户部尚书,罢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颢德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匕岁,赠太子少师。

王仁裕天生通晓音律,晋高祖初定雅乐时,在永福殿宴请群臣,演奏黄钟,王仁裕骢了说:“声音不纯正肃穆而又没有和声,当有争斗起于宫中。”不多时两个军校在升龙门外争斗,声音传进官内,人们都认为王仁裕很神奇()王仁裕喜好作诗。

他小时候,曾梦见有人剖开他的肠胃,用西江水洗涤,看见江中沙石上都写有篆文籀文,从此文思更加长进。

于是汇集他平生所写诗一万多首编成一百卷,取名《西汀集》。

王仁裕与和凝在五代时都以文章出名,又曾知贡举,王仁裕的门生王溥,和凝的门生范质,官都做到宰相,当时称赞他们善于获得人才。

裴羽字用化,父亲裴贽,辅佐唐僖宗,官做到司空。

裴羽以一品官子弟的身份出任河南寿安尉。

在梁任御史台主簿,改任监察御史()唐明宗时,任吏部郎中,和右散骑常侍陆崇出使闽,被海风吹飘到钱塘。

这时,昊越王钱锷和安重诲有矛盾,唐正拒绝钱锷的朝贡,裴羽等人被扣留一年,而陆崇因病而死。

后来钱铿派裴羽回去,裴羽请求载上陆崇的尸体一道回去。

钱缪最初不答应,裴羽以言词打动了钱缪,钱锷悲伤地答应了他,因而交付表书给裴羽表示自己要归附。

唐明宗得到钱铿的表书非常高兴,从此昊越又和中原交往了。

裴羽为陆崇谨丧到京师,把他的行装送回他家,士人都称赞裴羽的义气。

裴羽,周太祖时任左散骑常侍,去世,赠户部尚书。

王延字世美,郊州长丰人。

年轻好学,曾带着赋拜见梁宰相李琪,李琪因此称誉他,推荐他任即墨县令。

冯道作宰相,和王延是老朋友,召拜为左补阙。

升任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拜为中书舍人,暂代知贡举c)吏部尚书卢文纪和前宰相崔协有矛盾。这时,崔协的儿子崔顽正考进士,卢文纪对王延说:“我曾在朝廷称誉你,贡举挑选士人,应当讲求实效,不要凭虚名录取人()过去有个越人善于游水,生个儿子刚满一百天,他的母亲就把他浮在水上(.)人们扬得奇怪就询问她,她说:‘他的父亲善于游水,儿子必定能游水。’像这样行吗?”王延退下后笑着说:“卢公的话,是因崔协而说的,恨别人的父亲就牵连到儿子吗!”第二年,选崔顺中甲科,人们都称赞他公道,多次升遥为刑部尚书,以太子少保辞官居家。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王延为人看重信誉,和他的弟弟王规相友爱,五代的时候,人们都称赞他的家法。

马重绩字洞微,他的祖先出身北狄,而世代在军中任职。

马重绩年轻时学敷衍,懂得太一、五纪、八象、《三统大历》,住在太原。

唐庄宗镇守太原时,每次用兵征伐,必定询问他,马重绩说的无不应验,拜为大理司直(:\唐明宗时,废置不用他。

晋高祖据有太原抗拒朝廷命令,唐废帝派兵包围他,形势十分危急,晋高祖命令马重绩占卦预测,遇《同人》卦,说:“天火的象征,干健而离明。

健是君德,明是南面而向的臣德,用来治理天下的。

同人就是人所同,必定有与我相同的。

《易》说:‘战于干。’干,代表西北。又说:‘相见于离。’离,代表南方。

与我相同的是自北而南吧?干,代表西北,战而胜,大致在九月十月之交吧?”这年九月,契丹帮助晋击败唐军,晋于是据有天下。

拜马重绩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升任司天监。

第二年,张从宾反叛,命令马重绩占卜,遇《随》卦,说:“南望箕、尾两星,它们不相连续。

虚处振动,随动覆没。

一年将到秋天了,役有什么作为了。”七月张从宾失败。

晋高祖非常高兴,赐给他良马器物和钱币。

天福三年,马重绩上奏:“历象,是帝王用来端正元气之始,宣命万邦的。

而古今所记载的,考察审定多有差误。

《宣明历》气期正而星度得不到验证,《崇玄历》五星符合而每年差一天。

以《宣明历》的气朔,合《崇玄历》的五星,两种历害相互参验,然后纔符合/)自前代各种历书,皆以天正十一月为一年的开头,用太古甲子马上元,积年越久,误差越严重。

我就综合二历,创造新法,以唐天宝十四载乙未为上元,雨水正月中气为气首。”下诏命司天监赵仁锜、张文皓等考核得失。

赵仁锜等说:“明年庚子正月初一,用马重绩历考察,都符合,没有舛误。”于是下诏颁行,取名《调元历>c)推行几年就出现误差,于是不用。

马重绩又说:“漏刻的办法是以中星考昼夜为一百刻,八又六十分之二十刻为一个时辰,半个时辰以四刻十分为正,这是自古以来所用的。

现今失傅,以午正为时辰的开始,往下侵不到四刻十分为午。

由此昼夜黄昏拂晓,都不符合,请依古法改正。”朝廷听从了。

赵延义字子英,秦州人。

曾祖父赵省躬精通数术,在蜀中避乱。

父亲赵温珪,跟随蜀王建任司天监,每次为王建占卜吉凶,小有不合,就加以责问。

赵温珪筛死时,告诫他的子孙说:“敷衍,是我们家世代的家业,但我在乱国做官,获罪而几乎被处死多次了!子孙们如能以别的办法进入仕途,就不必从事敷衍了。”但赵延义年轻时也以敷衍在蜀任司天监。

蜀灭亡,在唐住星官。赵延义兼通三式,很善于给人看相。契丹灭晋,赵延义随契丹到镇州。

李筠、白再荣商量驱逐麻答回汉,正犹豫不决,赵延义藉陈述数术赞成他们的做法。

周太祖从魏州率兵进入京师,周太祖召见赵延义问道:“汉的国运短暂,是由于天命吗?”赵延义说:“称王的人安抚天下,应当用仁德恩泽,而漠的刑法很残酷,滥用刑罚,天下喊冤,造就是它灭亡的原因!”这时,周太祖正用兵包围苏逢吉、刘铢的家,想把他们灭族,听了赵延义的话感到毛骨悚然,因而宽免了他们的族人,两家得以保全。

赵延义在周任太府卿、判司天监,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