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几何时,祖辈们时常念叨的“水门汀”、“拿摩温”等上海方言已不再使用,孩子们的上海话也开始逐渐变味。
2.顾顺章,宝山县白扬人,原是上海南洋烟草公司制烟厂的一个“拿摩温”。
3.说旧,是因为这些职业在“旧社会”早就有了,不过他们可能叫“买办”、“拿摩温”、“西崽”、“小业主”,等等。
4.春天撩拿摩温(蝌蚪)、夏天粘野胡子(知了)、秋天捉蟋蟀。
5.可事实确实如此,利欲熏心的老板们根本就听不进前人的控诉和警告,他们依然在扮演旧时资本家和“拿摩温”的角色。
6.在本市许多花鸟市场,做水族生意的摊主经常买卖拿摩温(蝌蚪),1元10条,吸引的不仅仅是贪玩的稚童。
7.恐怕,“包身工”式的劳动与生活,“拿摩温”式的管理方式,而劳动部门、工会组织的眼睁眼闭,法律干预的相对缺位,才是悲剧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所在。
8.初中生将在课堂上重拾“拿摩温”、“水门汀”这些父辈们耳熟能详的上海方言,上海话作为地方方言今年首次进入语文教材。
9.瘦弱的“芦柴棒”、凶残的“拿摩温”,以及“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的控诉,令人印象深刻。
10.她给孩子们讲自己还是童工时如何把传单塞到“拿摩温”办公室。
11.现代企业的老板不再扮演一个拿着鞭子在员工身后不断鞭策的“拿摩温”,而是逐步向一个和蔼体贴的“大家长”的角色转变。
12.事实上呢,我母亲从故乡绍兴来上海打工,进了日资纱厂做女工,寄宿在拿摩温家里,但必须为他们全家七八口人洗衣服、拖地板,一直忙到半夜鬼叫。
13.大伙私下里都称他为“恶魔”、“拿摩温”、“变态老光棍”,以解心头之怨。
14.他奶奶,13岁那年从诸暨来杭,当了火柴厂(当时叫光华火柴公司)的小包身工,每天被“拿摩温”搜身,经常饿饭挨打。
※ "拿摩温"造句资料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