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饵虎口的成语故事
拼音chuí ěr hǔ kǒu
基本解释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出处《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张铣注:“垂饵,犹送食也。”
暂未找到成语垂饵虎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垂饵虎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口一声 | 《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西门庆那里肯,一口一声只叫‘姑娘请受礼。’” |
一口三舌 |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
一口不能著两匙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榖,身能几屐莫言钱。”自注:吴谚云:“一口不能著两匙。” |
一口两匙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 |
一口同声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
一口同音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说,以义气为重。” |
一口吸尽西江水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
一口咬定 |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严行审讯,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 |
一山不藏二虎 |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
一虎不河 | 《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一虎难敌众犬 | |
一言出口,驷马难追 | 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
七口八嘴 | 鲁迅《坟·我之节烈观》:“既不羞自己怯弱无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惩办,只是七口八嘴,议论他死了没有,受污没有,死了如何好,活着如何不好。” |
万口一词 |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
万口一谈 | 《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
万口一辞 | 唐 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
三人成市虎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星能挠椎。” |
三人成虎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
三夫成市虎 | 《宋书 乐志三》:“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
三缄其口 |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三言讹虎 | 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东观汉记·班超传》:“超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与虎添翼 | 《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 |
与虎谋皮 | 《太平御览》第208卷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
两肩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