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家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家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xiǎo kāng zhī jiā小康之家指可以维持中等生活的家庭。清 李绿园《歧路灯》:“小康之家,就看得赌具是解闷的要紧东西。”
bù shí dōng jiā不识东家指不识近邻是圣贤。“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jiā fān zhái luàn家翻宅乱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sì hǎi wéi jiā四海为家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shī lǐ zhī jiā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
dǎ jiā jié shě打家截舍见“打家劫舍”。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二折:“某裴炎的便是,一生好打家截舍。”
jiā cháng chá fàn家常茶饭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多用以喻极为平常的事情。宋·朱熹《答高应朝书》:“若一向只如此说,而不孝以日用平常意思,涵养玩索功夫,即恐学者将此家常茶饭,做个怪异特底事看了。”
wàn guàn jiā cái万贯家财形容家产极丰。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万贯家财,在赵江梅家作赘。”
guó jiā duō nàn国家多难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wú jiā qiān lǐ jū吾家千里驹千里驹:日行千里的马。我家的千里马。夸赞自家优秀的子侄。《晋书 符朗载记》:“坚尝目之曰:‘吾家千里驹也。’”
jiā dào xiǎo kāng家道小康家道:家境;小康: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活。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宋·洪迈《夷坚志》。
fù shì dà jiā富室大家泛称广有资财的大户人家。《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访闻近来所在和籴,未得朝廷抛数,预行多敷;富室大家,临期率以赂免,而中产、下户反被均敷之害,以致散钱则吏胥减克,纳米则斗面取赢,专计诛求,费用尤夥。”
dāng jiā zuò zhǔ当家作主作了家庭的主人。比喻对于分内的事务挑重担;尽心负责。也比喻人民有权力;有义务参加治理国家大事。沙汀《风浪》:“申大嫂可以说是全家真正当家作主的人,申大哥也事事听她安排。”
xīng jiā lì yè兴家立业建设家庭,创立事业。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二回:“纵不能兴家立业,也不至弃田荡产。”
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国尔忘家,公尔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鲁迅《两地书》:“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
rú jiā jīng shū儒家经书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zhǐ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
huǐ jiā shū guó毁家纾国见“毁家纾难”。清·钱谦益《清文华殿中书房办事大理寺副汪镳授儒林郎》:“夫毁家纾国,大臣之有事;急病让夷,君子之所贵。”
wàn jiā dēng huǒ万家灯火千家万户的灯光。形容城镇灯光四处闪烁的夜景。唐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guó jiā dòng liáng国家栋梁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wén xiàn zhī jiā文献之家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jiā cáng hù yǒu家藏户有家家都有。昆曲《十五贯》第六场:“本县民风浇薄,赌风极盛,这骰子么,家藏户有,不足为奇。”
yuān jiā yí jiě bù yí jié冤家宜解不宜结指应该化解矛盾而不是深化矛盾。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那人来惹我,尚然要忍耐,让他几分,免了多少是非。”
fù jiā dà shì富家大室亦作“富家巨室”。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宋·何薳《春渚纪闻·二富室疏财》:“所谓富家大室者,所积之厚,其势可以比封君,而钱足以使鬼神。”
zài jiā chū jiā在家出家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法苑珠林》卷一0七:“在家出家,平等而受。”
ān jiā luò hù安家落户安:安置;落户:指定居。①在一个新的地方安家定居。有时指干部到基层长期居住。②也比喻某种动物、植物被移至某地后能生长繁殖。丁玲《杜晚香》:“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
jiā pín rú xǐ家贫如洗家里穷得像水冲洗过一样;什么都没有。形容贫穷到了极点。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小生幼习儒业,颇读诗书,争奈家贫如洗。”
jiā chuán rén sòng家传人诵家家户户传习诵读。宋 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jiā zhì rén shuō家至人说传到每一家,人人都知道。《汉书 匡衡传》:“臣闻教化之流之流,非家至而人说之也。”
chāi jiā dàng chǎn拆家荡产拆:拆散;荡:弄光。家庭败落,丧失全部家产。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只因有个人家,也为内眷有些妒忌,做出一场没了落事,几乎中了人的机谋,哄弄出拆家荡产的事来。”
jiā jǐ mín zú家给民足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qīng jiā dàng chǎn倾家荡产倾:倒出;荡:弄光。把全部家产都弄光了。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tuō jiā dài kǒu拖家带口带着一家大小,指受家属拖累。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金俊武说不定有一点钱,可他拖家带口的,不好为难金家湾的这个强人。”
jiā yù hù xiǎo家谕户晓见“家喻户晓”。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以言求人,曾未闻有所褒表,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yuè ér wān wān zhào jiǔ zhōu,jī jiā huān lè jī jiā chóu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jiàng yù zuò jiā匠遇作家匠:工匠;作家:行家。工匠碰到行家。比喻双方本领相当。元·无名氏《定时捉将》:“今日棋逢对手,匠遇作家也,你是好武艺为魁,我和你再战几百合。”
yī jiā zhī zhǔ一家之主家庭的当家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妈妈是一家之主,有甚烦难?’”
jiā pò rén wáng家破人亡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shēn jiā xìng mìng身家性命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掌握之中。”
jiǔ liú shí jiā九流十家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汉 刘安《七略 诸子略》中把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除掉小说家,就称为九流。
yuàn jiā zhài zhǔ怨家债主佛教语,指与我有冤仇的人。唐 孔思义《造像题记》:“业道受苦及怨家债主,悉愿布施欢喜,速得神生净土。”
kēng jiā bài yè坑家败业产业散尽,家道没落。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pò guó wáng jiā破国亡家国家覆灭、家庭毁灭。唐 汪遵《咏酒二首》诗:“后人不识前贤意,破国亡家事甚多。”
zǔ zōng jiā fǎ祖宗家法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不要说好是妃子,就是皇后,也严禁寻国事说一句话。这是规矩,也叫做‘祖宗家法’。”
lā jiā dài kǒu拉家带口带着一家大小(多指受家属的拖累)。苗培时《矿山烈火》:“老李,我真再也没法过下去了,拉家带口的,可比不了那些光棍们好混。”
lù wú cháng jiā,fú wú dìng mén禄无常家,福无定门禄:福。指福禄没有不变的定数。晋·挚虞《门铭》:“禄无常家,福无定门,人谋鬼谋,道在则尊。”
jiā pín qīn lǎo家贫亲老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西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
bǎi jiā zhēng míng百家争鸣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jiā yīn rén zú家殷人足家家富裕,人人丰足。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bǎo jiā wèi guó保家卫国保卫家乡和祖国。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jiā jǐ rén zú家给人足给:丰足、富裕。家家富裕;人人饱暖。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jiā chéng yè jiù家成业就谓有了家产。《红楼梦》第十九回:“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
shēng fó wàn jiā生佛万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pìn jī zhī chén,wéi jiā zhī suǒ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牝:雌性的;索:尽。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yī jiā zhī zuò一家之作自成一家的著作。《宋书·范晔传》:“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qióng jiā bó yè穷家薄业指家底薄,没什么积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1章:“再说,咱这穷家薄业,就爸爸一个人拉扯着你们,没个帮手不行啊!”
wú jiā kě guī无家可归归:返回。没有家可回。指孤苦零丁;流离失所的人。唐 陆贽《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如无家可归者,量给田宅,使得存济。”
ān jiā lè yè安家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其职业。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薄收赋税,毋殚民财,使天下梨元咸安家乐业。”
chuàng jiā lì yè创家立业立业:建立事业。成立家庭,建立家业。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我还要创家立业哩!”
jiā yān rén jǐ家衍人给衍:满溢,盈多;给:丰足,充裕。家家富裕,人人丰足。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宋、卫、韩、梁,好本稼穑,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
bàn lù chū jiā半路出家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pìn jī sī chén,wéi jiā zhī suǒ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牝:雌性的;索:尽。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如陛下荒淫酒色,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yī jiā yī huǒ一家一火谓所有家当什物。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王媪嫁了马周,把自己一家一火,都搬到马家来了。”
ā jiā ā wēng阿家阿翁阿:助词,用在称呼的前头;家:通“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公公婆婆。唐 赵璘《因话录》第一卷:“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dēng huǒ wàn jiā灯火万家家家都点上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唐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chéng míng chéng jiā成名成家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jiā yǒu qiān kǒu,zhǔ shì yī rén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家:家庭;主:主持,掌管。每家不论有多少人,只能有一个人掌管家事。泛指办事都要有为首负责的人。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场,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shū xiāng rén jiā书香人家同“书香门第”。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rú shǔ jiā zhēn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清朝野史大观 郭生始创戏院》:“吴县王鹤琴先生耆年硕德,与谈吴中掌故,则掀髯抵掌,如数家珍。”
jiā dào cōng róng家道从容指家庭生活条件充裕。《剪灯余话·秋千会记》:“又教蒙古生数人,复有月俸,家道从容。”
sù shì yuān jiā夙世冤家亦作“夙世冤业”。①前世的仇人。形容积怨极深。②昵称所钟爱的人。宋·高晦叟《珍席放谈》下卷:“岁设水陆斋,常旁设一位,立牌书曰:‘夙世冤家石介。’”
huān xǐ yuān jiā欢喜冤家指似怨恨而实相爱的恋人或夫妻。元 乔吉《水仙子 赠朱翠英》:“五百年欢喜冤家,正好星前月下。”
xiū shēn qí jiā修身齐家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父亲,有甚么修身齐家的事,训教你儿者。”
jiā cháng lǐ duǎn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5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
yī jiā zhī xué一家之学自成一家的学派。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fǔ guó fú jiā黼国黻家谓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xùn guó wàng jiā徇国忘家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不顾个人家庭得失与安危。唐·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至若义感于内,诚动于中,徇国忘家,恤人忧己。”
fàn zhái fú jiā泛宅浮家谓以船为家。宋·张元干《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词:“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宋·陆游《书志》诗:“老身长子知无憾,泛宅浮家苦未能。”
yǎng jiā huó kǒu养家活口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那些书吏衙役,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道的衙门,那个不想发财?俱要养家活口。”
gù jiā qiáo mù故家乔木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不第二副。’”
gǎi huàn jiā mén改换家门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若到阵上一战成功,但得一官半职,改换家门,可也母亲训子有功也。”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dàng chǎn qīng jiā荡产倾家指丧失全部家产。明 杨珽《龙膏记 脱难》:“尽他万千挜靶,乱国家使些奸诈,少不了荡产倾家,能几日状孤做大。”
jiā yǒu bì zhǒu,xiǎng zhī qiān jīn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ā jiā wēng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
fàn jiā fú zhái泛家浮宅泛:漂浮水上。形容以船为家,浪迹江湖。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龚惟长先生》:“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
zāo jiā bù zào遭家不造遭:遇到;造:成。原是周成王居父丧时自哀之辞。后指遭遇家中不幸的事。《诗经 周颂 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zì jiā zhuàng zháo自家撞著自家:自己;著:着。自己的言行前后矛盾。《禅林类聚·看经门》:“须弥山高不见岭,大海水深不见底。簸土扬尘无处寻,回头撞著自家底。”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九祖升天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yǒu jiā nán bēn有家难奔由于种种原因,有家却不能回去。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你可为甚么切齿嚼牙恨,这是你自做的来有家难奔。”
fēn jiā xī chǎn分家析产见“分烟析产”。《文汇报》1984.9.19:“周善腾想:‘现在社会上因分家析产引起矛盾激化的事例很多,这起纠纷若不及时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ǔ dì wáng ji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9卷:“陈辛曰:‘我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数日,去赴选场,偕众伺候挂榜。”
jiā yè diāo líng家业雕零家业:家产;雕零:零落。家道衰落。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不幸轮到老身,家业雕零,无人养济。”
shī lǐ rén jiā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他是诗礼人家,又有庄田地土,颇过得日子。”
yī jiā zhī yán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guó ěr wàng jiā国耳忘家见“国而忘家”。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yī jiā lǎo xiǎo一家老小谓全家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
jiā wú dàn shí家无儋石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狂生》:“济宁有狂生某,善饮;家无儋石,而得钱辄沽,殊不以穷厄为意。”
quán jiā fú全家福全家人的合影或指荤的杂烩。形容全部聚集。张爱玲《浮花浪蕊》:“多数是住宅外阳光中的小照片,也有照相馆拍的全家福。”
chì shǒu qǐ jiā赤手起家赤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形容在无基础和条件很差下创出一番事业。宋·文天祥《邹仲翔墓志铭》:“君虽亦赤手起家,而好施出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