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意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
xū qíng jiǎ yì虚情假意 | 虚假的情意。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我也见出你那心来了,一味在我面上虚情假意,到老还疼你那正经夫妻。” |
yì qì zì dé意气自得 | 意气:意态,气概;自得:自觉得意。形容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样子。 | 《魏书·北海王子颢传》:“兄颢入洛,成败未分,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 |
miàn hé yì bù hé面和意不和 | 意:心意。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 |
qíng zhēn yì qiē情真意切 | 谓情意十分真切。 | 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
gù yì diāo nàn故意刁难 | 指有意为难别人。 | 浩然《艳阳天》第28章:“他明知道这个可恶的老头子在故意刁难人,既不能发火现原形,又不知怎么回答好。” |
èr sān qí yì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
zhì dé yì mǎn志得意满 | 志向意愿都得到满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 |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厄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
chèn xīn kuài yì称心快意 | 满足心意。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若得如此,亡魂俱称心快意了。” |
biàn shēng yì wài变生意外 | 变:变化。指意外发生变故。 | 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枢密赵文正公》:“时甫罹大变,众心未一,事机少忽,变生意外。” |
tóng xīn yī yì同心一意 | 心志一致。 |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
chū qí bù yì,gōng qí bù bèi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zhēn xīn zhēn yì真心真意 | 犹真心实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 |
chèn xīn rú yì称心如意 | 称:符合;称心:符合心愿。完全符合心意。 | 宋 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
dé yì wàng quán得意忘筌 | 捕得鱼后;忘了捕鱼的竹器。比喻达到目的之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 |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
xīn qiáo yì qiè心乔意怯 | 谓心神不定,感到害怕。 |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把不定心乔意怯,立不定肉颤身摇。” |
yán jiǎn yì míng言简意明 | 简:简练。言辞简练,意思完备。 | 王亚平《神圣的使命》:“王公伯言简意明地说:‘他的刑判得不合理,而且他没认罪。’” |
chèn xīn mǎn yì称心满意 | 称心如意。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称心满意,就死何恨。” |
sì yì wàng xíng肆意妄行 | 肆意:任意。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 《五代史演义·自序》:“其狡且羯者,挟诈力以欺凌人世,一或得志,则肆意妄行。” |
zhèng xīn chéng yì正心诚意 | 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泛指心术端正,意念真诚。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yì chū wàng wài意出望外 | 出乎意料之外。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8回:“六月间,又得宗师录取一名科举,意出望外,从此准备进场之事。” |
xīn láo yì rǒng心劳意冗 | 同“心劳意攘”。 |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昨夜个愁没乱更长漏永,今日个神恍惚心劳意冗。” |
ēn duàn yì jué恩断意绝 |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 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
kuài yì dāng qián快意当前 | 快意:爽快舒适。指痛快一时。 | 《史记·李斯列传》:“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
zhēn xīn shí yì真心实意 | 心意真实诚恳;毫无虚假。形容没有丝毫虚伪。 |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
háo bù jīng yì毫不经意 | 毫:丝毫。指丝毫不往心里去。 | 葛琴《罗警长》:“警长毫不经意的,从那黑泥中插过去,昂昂地跨着大的踏步。” |
yì luàn xīn máng意乱心忙 | 犹心忙意乱。 | |
chū zì yì wài出自意外 | 出于意料之外。 | 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余怜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
zhí yì bù cóng执意不从 | 执:坚持。从:依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他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你若执意不从,惹他性起,一时翻过脸来,骂一顿,打一顿,你待走上天去。” |
tóng xīn hé yì同心合意 | 同“同心一意”。 | 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
shén yì zì ruò神意自若 | 见“神色自若”。 | 金·王若虚《哀雁调》:“宰夫砺刃而欲前,坐客垂涎而思噬,而犹神意自若,低回睥睨不知祸期之行至。” |
suì xīn rú yì遂心如意 | 犹言称心如意。亦作“遂心满意”、“遂心快意”。 | 《红楼梦》第四六回:“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幺遂心如意的。” |
yì mǎn zhì dé意满志得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同“意得志满”。 | 清 黄宗羲《进士心友张君墓志铭》:“一第进士,便意满志得,以为读书之事毕矣。” |
diǎn tóu huì yì点头会意 |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 《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唤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 |
yì qì yáng yáng意气扬扬 | 意气:意志;气概;扬扬:得意昂扬的样子。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xīn mó yì chuǎi心摩意揣 | 摩:揣测;揣:量度。用心揣摩测度。 | 唐·薛逢《上中书李舍人启》:“心摩意揣,虑计神筹。” |
yì yóu wèi jìn意犹未尽 | 犹:还。指还没有尽兴。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但是梁生宝意犹未尽,话还没有说完。” |
qì mǎn yì dé器满意得 | 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貌。 |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
xiàng xīn shì yì像心适意 | 随心所欲。 | 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畔房小姐]自恃是太师爷的女儿,凡事像心适意,敢作敢为。” |
gāo qíng yuǎn yì高情远意 | 见“高情远致”。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西昆体》:“义山诗世人但称颂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
zhí yán jìn yì直言尽意 | 直爽地说出全部的意思 |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直言尽意,无有所讳。” |
háo bù jiè yì毫不介意 | 毫:丝毫;介:进入。丝毫也不往心里去。也作“毫不在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介意。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 |
dé yì zì míng得意自鸣 | 鸣:表达。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 清·陈琅《玉狮堂传奇·回流记·罢宴》:“笑他井底响繁蛙,得意自鸣,甘居人下。” |
yì qì xiāng xǔ意气相许 | 意气:志趣和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回:“沈炼道:‘大丈夫意气相许,哪有贵贱?’” |
wén bù jìn yì文不尽意 | 意:意思。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意思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3卷:“圆光如日,有炎如烟,周绕我体,如同金刚,文不尽意,犹待诀言。” |
xīn dī yì jǔ心低意沮 | 情绪消极低沉。 | 汉·申屠蟠《为侯氏女玉奏记外黄令》:“今闻玉幽执牢槛,罪名已定,皆心低意沮,怅恨长叹。” |
yì jí xīn máng意急心忙 | 心中着急慌忙。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崇应彪见父亲败走,意急心忙,慌了手脚。” |
zī yì wàng wéi姿意妄为 | 任意胡作非为,常指极端地固执己见和偏爱自己的习惯,常含有一种几乎难以抑制的反复无常的意味。 | |
yì qì yáng yáng意气洋洋 | 见“意气扬扬”。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85回:“见其夫为晏子赶车,拥盖策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
hóng yì miǎo zhǐ闳意眇指 | 宏大微妙的意旨。 | 《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骋于有亡之际,而陶治大炉,旁薄群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
yì rǎng xīn láo意攘心劳 | 攘:扰乱。思绪不安,心中感动劳累。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卢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意攘心劳。” |
yì hé qíng tóu意合情投 | 犹情投意合。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自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交游甚厚。” |
xīn huī yì bài心灰意败 | 犹心灰意懒。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子安》:“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 |
chū hū yì wài出乎意外 | 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不想姑娘闹了个皮子,蔫蔫儿的受了,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时抓不着话岔儿。” |
hóng yì miào zhǐ闳意妙指 | 见“闳意眇指”。 | 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
yì yōng xīn lǎn意慵心懒 | 慵:懒。心意消沉懒散。 | 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相公,非弹不惯,只是你意慵心懒。” |
xiān yì chéng zhì先意承志 |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
qíng yì mián mián情意绵绵 | 情意:对人的感情。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 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何况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 |
mì yì yōu cóng密意幽悰 | 密:亲密;幽:隐蔽;悰:欢乐。深藏内心的亲密的情意和欢乐。 | 元·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助人笑口欢容,几多密意幽悰。” |
ān xīn luò yì安心落意 | 放心,无忧虑。 | |
yī yì gū xíng一意孤行 | 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
dī xīn xià yì低心下意 | 谓小心谨慎、专注不移。 | 《朱子语类》卷四四:“下学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达。” |
qì qíng jìn yì讫情尽意 | 谓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帝王之怒,不宜讫情尽意。” |
yì sī yì sī意思意思 | 指略表心意或表面是那么回事。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趟上门来看老伯母,总要意思意思,新茶陈火腿,是我自己的孝敬。” |
bié chū xīn yì别出新意 |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 |
qǔ yì yíng hé曲意迎合 | 同“曲意逢迎”。 |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又有一等巧于钻营,专工窥探上司之性情嗜好,曲意迎合。” |
xīn lǐng yì huì心领意会 | 见“心领神会”。 | 邹韬奋《经历》:“他们不许用帝国主义,所以各报遇着这个名词,总是写作‘××主义’,读者看得惯了,也就心领意会。” |
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不如意事常八九 | 不顺心的事情经常会发生 | 《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 |
zhì jiāo yì mǎn志骄意满 | 形容得意骄傲。 | 《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贲志骄意满,不复顾虑。” |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醉翁之意不在酒 | 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shén mí yì duó神迷意夺 | 谓精神迷乱,情思恍惚。 | 唐·裴铏《传奇·昆仑奴》:“生归达一品意,返学院,神迷意夺,语减容沮,恍然凝思,日不暇食。” |
yì qì gāo áng意气高昂 | 意态和气慨雄健的样子。 | |
yì qiè cí jìn意切辞尽 | 意:心愿,意向。心意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 唐·李翱《劝裴相比自出征书》:“伏望试以狂言,访于所知厚者,意切辞尽,不暇文饰,伏惟少赐省察。” |
yì zhuǎn xīn huí意转心回 |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训门人 五》:“且人一日间,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 |
xīn zhī qí yì心知其意 | 意:意义。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 | 《史记 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xīn huī yì lǎn心灰意懒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丧失信心;不图进取。灰:消沉;懒:懈怠。 | 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
yán yǒu jìn ér yì wú qióng言有尽而意无穷 | 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
kuài xīn suì yì快心遂意 | 犹言称心如意。 | 《豆棚闲话·介之推火封炉户》:“恨不得从半空中将之推一把头发揪在跟前,生生的咬嚼下肚,方得快心遂意。” |
xián wài zhī yì弦外之意 | 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 《南史 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
qíng tóu yì hé情投意合 | 投:契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 |
shēng yì àng rán生意盎然 |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 |
sì yì wàng wéi肆意妄为 | 妄:胡乱,非分的,出了常规的。妄为:胡作非为。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亦作“肆意妄行”。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0回:“故令天媳管束,督做女工之事,非纵之使毫无忌惮,肆意妄为也。” |
dǎ dìng zhǔ yì打定主意 | 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打定主意,就把自己狎妓旷职的缘由,详细叙述,参了一本,果然奉旨革职。” |
xīn máng yì jí心忙意急 | 犹心慌意乱。 | 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一折:“见一人急高呼骤征踠,慌的我兜战马急回还,心忙意急将人盼。” |
huà yì shī qíng画意诗情 |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 宋 周密《清平乐 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
shū bù jìn yì书不尽意 | 犹书不尽言。 | 《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
yī xīn yī yì一心一意 |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yán jiǎn yì shǎo言简意少 | 简:简练;简洁。语言简洁;内容贫乏。 | |
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chū hū yì biǎo出乎意表 | 出于意料之外。 | 鲁迅《彷徨·伤逝》:“我想只要离开这里,子君便如还在我的身边;至少,也如还在城中,有一天,将要出乎意表地访我,像住在会馆时侯似的。” |
cū xīn dà yì粗心大意 | 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细心;不谨慎;马马虎虎。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
xīn mǎn yì dé心满意得 | 心中满足,洋洋得意。 | 茅盾《子夜》六:“在这些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他真感得无地自容。” |
suì xīn kuài yì遂心快意 | 见“遂心如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满脸的吐气扬眉,话挤话,不由得冲口而出。” |
lǐ qīng rén yì zhòng礼轻人意重 | 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 元 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
cí jiǎn yì gāi辞简意赅 | 简:简练;赅:完备。言辞简练,意思完备。 | 《清史稿·刑法制》:“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辞简意赅,易致舛讹。” |
dé yì yáng yáng得意洋洋 |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cāo zòng rú yì操纵如意 | 操纵:控制;如意:如愿。形容十分自如地进行控制支配。 | 文秉《先拔志始》上卷:“所以太阿下移,而忠贤辈得以操纵如意也。” |
qíng tóu yì qià情投意洽 | 谓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 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三人谈笑饮酒,正说得情投意洽,忽见抱琴进来道:‘外面刘相公来访。’三人听见,各不欢喜。” |
yán bù dá yì言不达意 | 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 《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