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眼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jìn shōu yǎn dǐ尽收眼底 | 全部看在眼里。 | 阿来《尘埃落定》第二章:“他们徒劳无功的努力都被我尽收眼底。” |
gān dèng yǎn干瞪眼 | 干着急而没有办法。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等他们知道了,水已经到了咱们村,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
xián liǎn táng yǎn涎脸饧眼 | 嬉皮笑脸,挤眉弄眼。形容轻佻相。 | 茅盾《虹》:“像卫队似的,梅女士前后左右总有四五个涎脸饧眼的恶少。” |
chóu méi lèi yǎn愁眉泪眼 | 皱着眉头,掉下眼泪。形容愁苦悲伤的样子。 | 元 方伯成《端正好 忆别》套曲:“我痛着迷不似今番,愁眉泪眼。恨别离最易,恨见应难。” |
jiē gu yǎn节骨眼 | 比喻关键的环节或时机。 | 王朔《永失我爱》:“别起什么邪念,起也没用,都到这节骨眼了,满意不满意符不符合你那什么梦想也由不得你了。” |
yǎn zhōng dīng眼中钉 | 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 《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
lèi yǎn wāng wāng泪眼汪汪 | 汪汪:满眼泪水的样子。两眼充满泪水。 | 《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黄巢听得凭地说,不觉泪眼汪汪。” |
tiān dī wú chǔ,yǎn kōng wú wù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 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 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词:“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
lèng yǎn bā zhēng愣眼巴睁 | 愣:呆,失神。由于吃惊而眼发直。 | |
zhí méi dèng yǎn直眉瞪眼 | 形容发脾气或发呆的样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连司棋也都气了个直眉瞪眼。” |
chóu méi kǔ yǎn愁眉苦眼 | 见“愁眉苦脸”。 | 《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只见那张太太愁眉苦眼的向他道:‘姑奶奶,你别闹了。’” |
yǎn huā liáo luàn眼花缭乱 |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
huó xiàn yǎn活现眼 | 真正出丑丢脸。 | |
méi yǎn gāo dī眉眼高低 | 脸上的表情变化。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只是跟着奶奶,我们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儿,也得见识见识。” |
jiāo méi chóu yǎn焦眉愁眼 | 形容忧虑愁苦的表情。 | 艾芜《山峡中》:“野猫子作出焦眉愁眼的样子,一面就摸着她的足,叹气。” |
héng méi lěng yǎn横眉冷眼 | 愤怒、轻蔑的样子。 | 李季《周总理啊,大庆儿女想念你》诗:“横眉冷眼不怕鬼,心红胆壮看咱们谁怕谁?” |
huò zài yǎn qián祸在眼前 | 灾祸就在眼前。指灾祸马上要发生 | |
hé yǎn mō xiàng合眼摸象 |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 |
huān méi dà yǎn欢眉大眼 | 欢:欢喜,快乐。眉开眼笑的样子。 | 谷峪《新事新办》:“凤兰欢眉大眼的坐在贵德的旁边。” |
quē xīn yǎn ér缺心眼儿 | 缺乏心计或机智,尤指智力发育不健全。 |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她那份逞能劲儿,也常常做出缺心眼儿的事体来。” |
yǒu sè yǎn jìng有色眼镜 |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见。 |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 |
yǎn kāi méi zhǎn眼开眉展 | 形容极度高兴。 | 许钦文《鉴湖风景如画》:“坐在船上摇动着,也可以说‘五步一小变,十步一大变’的,却处处使人眼开眉展,爽神悦目。” |
méi yǎn chuán qíng眉眼传情 | 以眉毛、眼神传送情感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
lìng yǎn kàn xì另眼看戏 | 犹另眼相看。 | |
kàn wén lǎo yǎn看文老眼 | 形容评论文章的高手。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如品论讹错,以后再不敢自居看文老眼。” |
shí xīn yǎn实心眼 | 老实忠厚、不滑头的。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3回:“你才实心眼哪!这会儿大人瞅着呢吗?” |
mù zhī yǎn jiàn目知眼见 |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 |
yī bǎn sān yǎn一板三眼 |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
gǒu yǎn kàn rén dī狗眼看人低 | 比喻眼光势利。 | 张爱玲《小艾》:“我就恨他们狗眼看人低,那口气实在咽不下。” |
ěr wén yǎn dǔ耳闻眼睹 |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元 秦简夫《东堂老》楔子:“老夫耳闻眼睹,非止一端,因而忧闷成疾。” |
yǎn pí zǐ qiǎn眼皮子浅 | 见识浅,眼光短。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5回:“除非是这贱人的父母兄弟,嘴儿馋,眼皮子浅,往常蟠桃大会又够不上到席的资格,或者想趁这机会,特来偷摸几枚尝尝异味。” |
huáng tiān wú lǎo yǎn皇天无老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爷没有长着眼睛,不能公正对待世事。 | 唐·杜甫《送惠二归故居》:“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 |
zhuō yǎn jī píng拙眼讥评 | 拙眼:见识浅陋。自己见识浅陋却喜欢讥讽别人。 | 宋·陆游《杂兴十首》诗:“观人如观玉,拙眼喜讥评。” |
méi gāo yǎn dī眉高眼低 | 脸上的表情。泛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辨貌观色的本领。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9回:“在赵琮夫妻两个,不要说看了别人许多眉高眼低,只是父母身边,也受多少两般三样的怠慢。” |
méi jiān yǎn wěi眉尖眼尾 | 指眉眼间的神色。 | 宋·石孝友《卜算子》:“一剪艳波横,两点愁山重。收拾眉尖眼尾情,作个鸳鸯梦。” |
méi huā yǎn xiào眉花眼笑 | 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 |
dà yǎn dèng xiǎo yǎn大眼瞪小眼 | 大眼看着小眼,没有解决的办法。 | 浩然《艳阳天》第12章:“几句话,把个马连福说得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嗖嗖地冒凉气。” |
zéi méi liū yǎn贼眉溜眼 | 形容非常狡猾的样子。 | |
zuò méi zuò yǎn做眉做眼 | 摆脸色。 | 沈从文《辰河小船上的水手》:“还有许多妇人提起竹篾织就的圆烘笼烤手,一见到年轻水手就做眉做眼。” |
zhuǎn yǎn zhī jiān转眼之间 | 转眼:一眨眼。一眨眼的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葛衣记 荐之知信》:“无端平地起波涛,转眼之间忘久要。” |
yǎn bù jiàn,xīn bù fán眼不见,心不烦 | 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 |
dú jù zhī yǎn独具只眼 | 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力。形容看待问题目光敏锐;见解新颖、深刻。 | 宋 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è yú yǎn lèi鳄鱼眼泪 | 鳄鱼:一种生性凶残,捕食人、畜的爬行动物。传说鳄鱼在吞食人畜时,边吃边流眼泪。比喻恶人的假慈悲。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4章:“‘她也是他们一伙的,别以为她会哭,哭的多伤心呀,’她想,‘那不过是鳄鱼的眼泪罢了!’” |
bí qīng yǎn zǐ鼻青眼紫 | 鼻子发青,眼圈发紫。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张石山《甜苣儿》:“果然,没隔几天,场里打麦子的时候,四黑牛找个碴儿,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
dèng yǎn zé shé瞪眼咋舌 |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同“瞪目结舌”。 | 康濯《腊梅花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
cā liàng yǎn jīng擦亮眼睛 | 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被蒙骗。 | 浩然《艳阳天》第42章:“他要大家擦亮眼睛,看清方向,稳住心思,不要被一时风吹草动迷糊住。” |
dú jù huì yǎn独具慧眼 |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断。 | 丰子恺《谈自己的画》:“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其言行多足供我欣赏者。” |
liǎng yǎn yī mǒ hēi两眼一抹黑 | 瞎眼。比喻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两眼一抹黑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文学本体上倒腾先谓语后主语光动词没名词一百多句不点标点看晕一个算一个!” |
yǎo zì yǎn ér咬字眼儿 | 在措辞方面挑毛病(多指对别人说的话)。 | |
méi kāi yǎn xiào眉开眼笑 |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0回:“大盗一面看着,只喜的眉开眼笑。” |
shì lì yǎn势利眼 | 待人势利,势利的人。 | 钱钟书《围城》:“鸿渐才买了些回去,进旅馆时,遮遮掩掩的深怕落在掌柜或伙计的势利眼里。” |
fán fū ròu yǎn凡夫肉眼 | 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见识。 | 《法华经》:“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唐·玄奘译《赞弥勒四礼文》:“凡夫肉眼未曾识,为现千尺一金躯。” |
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 |
yīng bí yào yǎn鹰鼻鹞眼 | 鹞:一种形体像鹰而比鹰小的凶猛的鸟,背灰褐色,以小鸟、小鸡为食。形容奸诈凶狠的相貌。 | 姚雪垠《李自成》第十九章:“我倒是觉得敬轩的那位摇鹅毛扇子的军师,生得鹰鼻子鹞眼,不是个善良家伙。” |
shǎ méi léng yǎn傻眉楞眼 | 形容发呆的样子。 | 管桦《惩罚》:“还不快往前搜索!傻眉楞眼立在那儿干什么?” |
lèng méi héng yǎn楞眉横眼 | 形容蛮横凶恶的样子。 | 梁斌《红旗谱》:“一个士兵走过来,楞眉横眼地说:‘滚开吧!’” |
zhí méi léng yǎn直眉楞眼 | 亦作“直眉睖眼”。①竖眉瞪眼。②形容眼神发直。 | 邓十喆《活矿工和死把头》:“老矿工直眉楞眼地坐了半天,想起了自己的女儿。” |
sǐ xīn yǎn死心眼 | 固执拘泥,想不开。比喻性情固执,或者遇事想不开的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死心眼儿了!” |
yǎn guān liù lù眼观六路 | 眼睛因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情人眼里出西施 | 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 | 清·翟灏《能人编·妇女》:“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语也。” |
bié jù zhī yǎn别具只眼 | 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比喻有独到的见解。 | 宋 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yǎn yǔ yí zhǐ眼语颐指 | 颐指:以下巴的动向示意。用眼色或下巴的动向示意。 | 明·刘若愚《酌中志·正监蒙难纪略》:“监不开口明说,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画字写字形,或眼语颐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
tiāo zhēn dǎ yǎn挑针打眼 | 苛评,带有一定程度的敌意的批评或评论。 | |
yǎn gāo yú tiān眼高于天 | 眼光比天还高。比喻高傲自大,目中无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6回:“你们这一班军装大买办,平时眼高于天何尝有个朋友在心上!” |
yǎn lǐ róu bù xià shā zǐ眼里揉不下沙子 | 比喻对坏人坏事不能容忍。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奶奶宽洪大量,我却眼里揉不下沙子去。” |
zhāng yǎn lù jīng张眼露睛 | 谓瞪着眼睛说瞎话。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这晁大哥可是听着人张眼露睛的没要紧!” |
zéi méi shǔ yǎn贼眉鼠眼 |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 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
jiàn qián yǎn kāi见钱眼开 | 见到钱财就眉开眼笑。 | 清 李渔《比目鱼 挥金》:“自古道见钱眼开,我兑下一千两银子,与他说话的时节,就拿来摆在面前,他见了自然动火。” |
bié jù huì yǎn别具慧眼 |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 宋 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
láng yǎn shǔ méi狼眼鼠眉 | 形容人相貌凶恶。 | |
huáng tiān yǒu yǎn皇天有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爷长着眼睛公正对待世事。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想皇天有眼,自作自受。” |
yǎn chuān cháng duàn眼穿肠断 |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 | 宋·柳永《安公子》词:“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 |
yǎn bù zhuó shā眼不著砂 | 著:同“着”,着落。眼睛里不能容一点沙子。指对坏人坏事不能容忍。 | 宋·陈善《扪虱新话·陶渊明不见督邮》:“渊明不肯束带见乡里小儿,所谓眼不著砂。” |
guì rén yǎn gāo贵人眼高 | 贵人:地位显贵的人;眼高:藐视一切。指地位高贵的人瞧不起他人。 | 鲁迅《故乡》:“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
yǎn kōng sì hǎi眼空四海 |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随人脚跟走乎?” |
nóng méi dà yǎn浓眉大眼 | 形容眉目端庄,富有生气。多指男子。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只见里面一个浓眉大眼的黑面肥胖妇人,穿着一件黑夏布小衣,两袖勒得高高的,膊肘子也露了出来。” |
zuì yǎn méng lóng醉眼朦胧 | 朦胧:模糊不清。形容醉后两眼模糊不清的样子。 | 宋·苏轼《杜介送鱼》:“醉眼朦胧觅归路,松江烟雨晚疏疏。” |
méi lái yǎn qù眉来眼去 | 形容以眉目传情。多用于男女情爱。也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 宋 辛弃疾《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
yǎn yǎn bǔ què掩眼捕雀 | 同“掩目捕雀”。 | 《魏书·尔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 |
yǎn qù méi lái眼去眉来 | 形容用眉眼传情。多指不正当地勾搭。 |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说与你个聪明的奶奶,送春情是这眼去眉来。” |
yǎn zhōng bá dīng眼中拔钉 | 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 《新五代史 杂传八 赵在礼》:“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
huó yǎn huó xiàn活眼活现 | 同“活龙活现”。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稀不要紧的平常事,到了你们文墨人儿嘴里一说,就活眼活现的,那么怪有个听头儿的。” |
xiān méi liàng yǎn鲜眉亮眼 | 犹言眉清目秀。形容容貌漂亮。 | 《快心编三集》第四回:“虽则做个小丑脚色,脸嘴原好,鲜眉亮眼,是个乖巧的人。” |
yǎn pí zǐ báo眼皮子薄 | ||
yǐ yǎn huán yǎn以眼还眼 | 用瞪眼回击瞪眼。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 《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
jiāo méi zhòu yǎn焦眉皱眼 | 见“焦眉愁眼”。 | 沙汀《兽道》:“街上十分冷落,几个站在门口看街的女人,老远就焦眉皱眼,随即退进门槛内面去了。” |
lì méi shù yǎn立眉竖眼 | 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1章:“警备队员们被他立眉竖眼地一吆唤,都像夹尾巴狗似的溜逃了。” |
yǎn guāng rú dòu眼光如豆 | 指目光短浅,缺乏深远的见解。 |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昔人谓东坡词非正声,此特拘于音调言之,而不究本原所在;眼光如豆,不足与之辩也。” |
yǎn huā xīn luàn眼花心乱 | 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九回:“这厮虽然奸猾,也骗得他眼花心乱了。” |
lěng yǎn jìng kàn冷眼静看 | 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 唐·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静看真可笑,倾怀与说却为冤。” |
yú méi ròu yǎn愚眉肉眼 | 谓凡俗的眼光。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道童云:‘鲁子敬,你愚眉肉眼,不识贫道。’”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洗不净愚眉肉眼。” |
yǎn bù huí jīng眼不回睛 | 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 清·陶贞怀《天雨花》第二回:“国英看得酥麻了,眼不回睛出了神。” |
shǒu yǎn tōng tiān手眼通天 | 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 老舍《四世同堂》:“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
yǎn huā liáo luàn眼花撩乱 |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
yǒu yǎn wú zhū有眼无珠 | 珠:眼珠。长着眼睛没有眼珠。比喻没有识别人或事物的能力。 |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熏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
méi gāo yǎn xià眉高眼下 | 脸上的表情变化。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 《白雪遗音·世态炎凉》:“世态炎凉如作戏,眉高眼下,且自不提。” |
tóu hūn yǎn àn头昏眼暗 | 犹言头昏眼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3卷:“只见一伙人团团围住一个老者,你拉我扯,你问我问,缠得一个头昏眼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