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眼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ǎo xīn yǎn ér小心眼儿 | 指气量狭小,或指有小心计。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7回:“我知道你只是贪懒,那有这些小心眼儿。” |
yǎn zhōng cì眼中刺 | 形容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 唐·白居易《母别子》:“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去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
yǎn guān bí,bí guān xīn眼观鼻,鼻观心 | 古代静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骛的神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
méi tóu yǎn wěi眉头眼尾 | 指眉眼间的神色。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1卷:“乡原是个无骨肋底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 |
lìng yǎn kàn qù另眼看觑 | 另:别的,另外;觑:细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特别照顾与优待。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7卷:“官府都另眼看觑,谁人轻贱你?” |
dà kāi yǎn jiè大开眼界 | 开:扩展;眼界:眼睛看到的范围。开阔视野;大长见识。 | 唐 李濬《松窗杂录 楚儿》:“光业马上取笔答之曰:‘大开眼界莫言冤’。” |
yǒu bǎn yǒu yǎn有板有眼 | 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的最强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 | 周立波《山那边人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听极了。” |
lì méi shù yǎn立眉竖眼 | 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1章:“警备队员们被他立眉竖眼地一吆唤,都像夹尾巴狗似的溜逃了。” |
zuì yǎn méng lóng醉眼蒙胧 | 形容醉后两眼模糊不清的样子。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只见美娘吃得大醉,侍女扶将进来,到于门首,醉眼蒙胧。” |
liǎng yǎn mò hēi两眼墨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员,两眼墨黑,他不认得上司,上司也不认得他。” |
yǎn gāo yú tiān眼高于天 | 眼光比天还高。比喻高傲自大,目中无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6回:“你们这一班军装大买办,平时眼高于天何尝有个朋友在心上!” |
è yú yǎn lèi鳄鱼眼泪 | 鳄鱼:一种生性凶残,捕食人、畜的爬行动物。传说鳄鱼在吞食人畜时,边吃边流眼泪。比喻恶人的假慈悲。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4章:“‘她也是他们一伙的,别以为她会哭,哭的多伤心呀,’她想,‘那不过是鳄鱼的眼泪罢了!’” |
gǒu yǎn kàn rén狗眼看人 | 比喻眼光势力。 |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七回:“这当儿店小二三脚并两脚赶了进来,一副狗眼看人低的神态拉着胡狲的手就要往外赶。” |
ěr wén yǎn dǔ耳闻眼睹 |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元 秦简夫《东堂老》楔子:“老夫耳闻眼睹,非止一端,因而忧闷成疾。” |
dú jù zhī yǎn独具只眼 | 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力。形容看待问题目光敏锐;见解新颖、深刻。 | 宋 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shuì yǎn xīng sōng睡眼惺忪 | 惺忪:刚苏醒的样子。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还没有完全清醒。 |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街道上的行人还不多;所遇见的不过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边打水。” |
yǎn yāo huáng chì眼腰黄赤 | 黄:金色的腰带;赤:红色的官服。眼前是红色的官服,腰中是金色的腰带。指荣华富贵。 | 宋·刘克庄《好事近·壬戍生日和居厚弟》词:“雪鬓霜髭不管,管眼腰黄赤。” |
mù zhī yǎn jiàn目知眼见 |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 |
chóu rén jiàn m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gǒu yǎn kàn rén dī狗眼看人低 | 比喻眼光势利。 | 张爱玲《小艾》:“我就恨他们狗眼看人低,那口气实在咽不下。” |
yǎn bù zhuǎn jīng眼不转睛 | 睛:眼珠。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0回:“行者在旁,眼不转睛,看着那怪揭起两三层衣服,贴身带着三个铃儿。” |
yǎn huā liáo luàn眼花缭乱 |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
cā liàng yǎn jīng擦亮眼睛 | 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被蒙骗。 | 浩然《艳阳天》第42章:“他要大家擦亮眼睛,看清方向,稳住心思,不要被一时风吹草动迷糊住。” |
lìng yǎn xiāng kàn另眼相看 |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
chóu méi lèi yǎn愁眉泪眼 | 皱着眉头,掉下眼泪。形容愁苦悲伤的样子。 | 元 方伯成《端正好 忆别》套曲:“我痛着迷不似今番,愁眉泪眼。恨别离最易,恨见应难。” |
tóu hūn yǎn yūn头昏眼晕 | 头脑晕乱,眼睛昏花。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李太师被张保背着飞跑,颠得头昏眼晕。” |
jiàn qián yǎn kāi见钱眼开 | 见到钱财就眉开眼笑。 | 清 李渔《比目鱼 挥金》:“自古道见钱眼开,我兑下一千两银子,与他说话的时节,就拿来摆在面前,他见了自然动火。” |
nòng méi jǐ yǎn弄眉挤眼 | 用眉眼向人示意。有贬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妙在薛蟠如今不大上学应卯了,因此秦钟趁此和香怜弄眉挤眼,二人假出小恭,走至后院说梯己话。” |
yǎn jiān shǒu kuài眼尖手快 | 眼力好,动作快。 | 沈从文《阿金》:“地保眼尖手快,隔桌子一手把阿金捞着。” |
jiāo méi zhòu yǎn焦眉皱眼 | 见“焦眉愁眼”。 | 沙汀《兽道》:“街上十分冷落,几个站在门口看街的女人,老远就焦眉皱眼,随即退进门槛内面去了。” |
méi kāi yǎn xiào眉开眼笑 |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0回:“大盗一面看着,只喜的眉开眼笑。” |
héng méi dèng yǎn横眉瞪眼 |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 《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徐泰吉找死》:“一个太平军冲到他身边,他以为是他的部下,还横眉瞪眼的叫:‘打、打、打!’” |
zhí méi dèng yǎn直眉瞪眼 | 形容发脾气或发呆的样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连司棋也都气了个直眉瞪眼。” |
mí huā yǎn xiào迷花眼笑 | 形容非常欢快、喜悦。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5回:“那太监喜得迷花眼笑,也不更数,把袋里的钱都倒出来,给与翠莲。” |
kū yǎn cā lèi哭眼擦泪 | 哭着诉说或控诉,形容哭哭啼啼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再说大喜的事,这么哭眼擦泪的,是为什么呢?” |
yǎn guān sì chù,ěr tīng bā fāng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dī méi shùn yǎn低眉顺眼 | 低着眉头;眼睛里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 晋 王隐《晋书》:“人或说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然随俗低眉下意乎?’” |
ěr wén bù rú yǎn jiàn耳闻不如眼见 |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 《旧唐书 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
lìng yǎn xiāng dài另眼相待 | 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指特殊照顾、优待。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 |
yǎn bù jiāo jié眼不交睫 | 睫:眼睫毛。眼睛一眨也不眨。形容心情不安而长夜不眠。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吴氏倍加扫兴,忿怒不已,眼不交睫,直到天明。” |
yǎn xiào méi shū眼笑眉舒 | 舒:伸展。眼里流露出欢笑的神情,眉毛舒展。形容非常高兴。 | 元·胡祗遹《沉醉东风》曲:“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
zéi méi shǔ yǎn贼眉鼠眼 |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 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
guò yǎn yān yún过眼烟云 | 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宋 苏轼《宝绘堂记》:“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
huó yǎn xiàn bào活眼现报 | 现世的报应。 |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丁丁儿那张尖嘴平生带过太带多了,所以死的时候连话都不能够说一句。这是活眼现报。” |
bié jù shǒu yǎn别具手眼 |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 清 钱谦益《<读杜二笺>序》:“德水于杜,别具手眼。” |
yǒu sè yǎn jìng有色眼镜 |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见。 |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 |
shàn méi shàn yǎn善眉善眼 | 形容容貌善良。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虽是吊死……倒比活的时节去了那许多的杀气,反是善眉善眼的。”老舍《老张的哲学》十一:“门房里坐着一个老人,善眉善眼象世传当仆人的样子。” |
yǒu yǎn wú zhū有眼无珠 | 珠:眼珠。长着眼睛没有眼珠。比喻没有识别人或事物的能力。 |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熏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
yān yún guò yǎn烟云过眼 |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
ròu yǎn huì méi肉眼惠眉 | 比喻见识浅陋。 | |
diū méi diū yǎn丢眉丢眼 | 用目光挑逗传情。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那太素是个十八九岁的人,晓得吴氏这些行径,也自丢眉丢眼来挑吴氏。” |
miáo méi huà yǎn描眉画眼 | 描:绘画。形容妇女喜欢打扮化妆。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 |
shǒu jí yǎn kuài手急眼快 | 形容动作机警,手快眼快。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赶在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
yǎn zhōng yǒu tiě眼中有铁 | 比喻军容整肃。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陈世祖天嘉五年》:“春,正月,庚申朔,齐主登北城,军容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耶!’” |
yǎn huā lì luàn眼花历乱 | 历乱:不清楚,混乱。形容看见美丽、复杂的色彩或繁复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参成世界总游魂,错认讹闻各有因。最是天公施巧处,眼花历乱使人浑。” |
zuì yǎn méng lóng醉眼朦胧 | 朦胧:模糊不清。形容醉后两眼模糊不清的样子。 | 宋·苏轼《杜介送鱼》:“醉眼朦胧觅归路,松江烟雨晚疏疏。” |
kāi kuò yǎn jiè开阔眼界 | 指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眼光要放宽。 | |
yǎn kōng yī shì眼空一世 | 整个时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
yǒu yǎn rú máng有眼如盲 | 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认识著名人物,或不识大体。 | 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师父,弟子有眼如盲,只望师父救度咱。” |
wàng yǎn jiāng chuān望眼将穿 | 见“望眼欲穿”。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妻父母望眼将穿,既蒙壮士厚恩完聚,得早还家为幸。” |
liǎng yǎn yī mǒ hēi两眼一抹黑 | 瞎眼。比喻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两眼一抹黑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文学本体上倒腾先谓语后主语光动词没名词一百多句不点标点看晕一个算一个!” |
yǎn nèi wú zhū眼内无珠 | 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
shān méi shuǐ yǎn山眉水眼 | 形容女子眉目清秀水灵。亦作“水眼山眉”。 | |
yǎn chuān xīn sǐ眼穿心死 | 眼穿:望眼欲穿;心死:心如死灰。眼睛望穿,心也死了。形容殷切的盼望落空而极度失望。 | 唐 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诗:“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着寒灰。” |
jǐ méi liū yǎn挤眉溜眼 | 见“挤眉弄眼”。 | 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一折:“遇着不老实的妇人,和他挤眉溜眼,调顺私情。” |
sǐ xīn yǎn ér死心眼儿 | 固执拘泥,想不开。比喻性情固执,或者遇事想不开的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死心眼儿了!” |
lìng yǎn kàn dài另眼看待 | 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侍郎与夫人看见人物标致,更加礼仪齐备,心下喜欢,另眼看待。” |
huǒ yǎn jīn jīng火眼金睛 | 睛:眼珠。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识别真伪。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 |
zhāng yǎn lù jīng张眼露睛 | 谓瞪着眼睛说瞎话。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这晁大哥可是听着人张眼露睛的没要紧!” |
diǎn xiōng xǐ yǎn点胸洗眼 | 指一洗尘俗,使人豁然明朗。 | 明·陈继儒《偃曝谈馀》卷下:“《通释》云:‘字原有秦隶汉隶,今当以晋唐书为晋隶唐隶,则自然易晓也。’张绅此言,可为点胸洗眼之语。” |
kàn rén méi yǎn看人眉眼 | 比喻看人脸色。 | 《北史·崔亮传》:“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
bí qīng yǎn wū鼻青眼乌 | 鼻子发青,眼圈发黑。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古华《水酒湾纪事》:“若不趁早回头……肯定有跌大跤子、鼻青眼乌的时侯。”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
shǒu yǎn tōng tiān手眼通天 | 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 老舍《四世同堂》:“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
shí xīn yǎn实心眼 | 老实忠厚、不滑头的。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3回:“你才实心眼哪!这会儿大人瞅着呢吗?” |
yǎn yǔ yí zhǐ眼语颐指 | 颐指:以下巴的动向示意。用眼色或下巴的动向示意。 | 明·刘若愚《酌中志·正监蒙难纪略》:“监不开口明说,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画字写字形,或眼语颐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
gǔ yǎn nǔ jīng鼓眼努睛 | 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谓使眼色。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七:“‘你跟我来,有句话问你。’他鼓眼努睛,对她这样说。” |
yǎn zhōng zhī dīng眼中之钉 | 比喻极其厌恶憎恨的人。 | 《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
shū méi zhǎn yǎn舒眉展眼 | 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
gǔ jīng bào yǎn鼓睛暴眼 | 眼睛突出的样子。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国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实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还要难于接近的逆鳞。” |
yǐ yǎn huán yǎn,yǐ yá huá yá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 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 《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
tóu hūn yǎn àn头昏眼暗 | 犹言头昏眼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3卷:“只见一伙人团团围住一个老者,你拉我扯,你问我问,缠得一个头昏眼暗。” |
bié zuò yī yǎn别作一眼 | 谓另眼(相看)。 | |
yī bǎn sān yǎn一板三眼 |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
yǎn huā xīn luàn眼花心乱 | 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九回:“这厮虽然奸猾,也骗得他眼花心乱了。” |
huò zài yǎn qián祸在眼前 | 灾祸就在眼前。指灾祸马上要发生 | |
suān méi cù yǎn酸眉醋眼 | 指人用妒忌的眼光看待。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公众场合不能酸眉醋眼,张东望西。” |
xià yǎn xiāng kàn下眼相看 | 指瞧不起人。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 |
chuī hú zǐ dèng yǎn jīng吹胡子瞪眼睛 | 形容生气、发怒的样子。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00回:“随州的差役到他家催钱粮,也照着催别的百姓那么一样,下来咧,吹胡子瞪眼睛的。” |
jiāo méi chóu yǎn焦眉愁眼 | 形容忧虑愁苦的表情。 | 艾芜《山峡中》:“野猫子作出焦眉愁眼的样子,一面就摸着她的足,叹气。” |
xiān méi liàng yǎn鲜眉亮眼 | 犹言眉清目秀。形容容貌漂亮。 | 《快心编三集》第四回:“虽则做个小丑脚色,脸嘴原好,鲜眉亮眼,是个乖巧的人。”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zhēng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 |
yǎn kāi méi zhǎn眼开眉展 | 形容极度高兴。 | 许钦文《鉴湖风景如画》:“坐在船上摇动着,也可以说‘五步一小变,十步一大变’的,却处处使人眼开眉展,爽神悦目。” |
bié chū shǒu yǎn别出手眼 |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章二:“卓吾所着书,于上下数千年之间,别出手眼,在思想界上势力甚大。” |
ān méi dài yǎn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
ěr lóng yǎn hēi耳聋眼黑 |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清 翟灏《通俗编 身体 耳聋眼黑》:“《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
yǎn xíng ěr rè眼饧耳热 | 两眼半睁半闭,朦胧而视,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至晚饭后,宝玉因吃了两杯酒,眼饧耳热之际,若往日则有袭人等大家喜笑有兴,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好没兴趣。” |
bí qīng yǎn zǐ鼻青眼紫 | 鼻子发青,眼圈发紫。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张石山《甜苣儿》:“果然,没隔几天,场里打麦子的时候,四黑牛找个碴儿,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
yǎn lǐ róu bù xià shā zǐ眼里揉不下沙子 | 比喻对坏人坏事不能容忍。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奶奶宽洪大量,我却眼里揉不下沙子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