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非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ì fēi qū zhí是非曲直 | 曲:无理;直:有理。指对事物的评断。 | 汉 王充《论衡 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
hú zuò fēi wéi胡作非为 |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病玉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话也罢,到了日后,才觉得俺不是说笑话哩。” |
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shì fēi zhī wèi duō kāi kǒu是非只为多开口 | 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0出:“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
dōng yú yǐ shì,sāng yú fēi wǎn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 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miàn yù bèi fēi面誉背非 | 见“面誉背毁”。 | 《宋史·范杲传》:“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 |
bō nòng shì fēi播弄是非 | 挑拨是非。是非:纠纷,口舌。 | 《两晋演义》八回:“疑她播弄是非,所以处心积虑,徐图报复。” |
gǔ shì jīng fēi古是今非 | 古代、现在的是非得失。指评论从古到今的功过曲直。 | 元·马致远《青衫泪》:“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觞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
xīn fēi xiàng yì心非巷议 | 心里不满,而在私下议论。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 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
hù guò shì fēi护过饰非 | 掩护错误、文饰过失。 | 《清史稿 和珅传》:“和珅率对不以实,诏斥护过饰非,革职留任。” |
diān dǎo shì fēi颠倒是非 |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 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
yī biǎo fēi sú一表非俗 | 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他生在无忧愁太平时务,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过。” |
qiān jīn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yè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
zhòng duō fēi yī众多非一 |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 汉 王充《论衡 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
fēi tóng xiǎo kě非同小可 | 小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
zhǐ bào jǐn fēi止暴禁非 | 止、禁:罅;暴、非:指种种坏事。制止种种坏事。 | 《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
qí dà fēi ǒu齐大非耦 | 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 《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
zhì zú yǐ jù jiàn,yán zú yǐ shì fēi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 智:智谋,指巧诈,诡辩;谏:规劝。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
fēi yú zé wū非愚则诬 | 诬:诬蔑。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 | 《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呼?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
yǎn zuì shì fēi掩罪饰非 | 掩:遮盖。掩饰错误和罪过。 | 《明史·徐学诗传》:“盖嵩权力足以假手下石……文词便给足以掩罪饰非。” |
fēi tóng ér xì非同儿戏 | 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玩是玩,笑是笑,这个事非同儿戏,你可别混说!” |
bù dào cháng chéng fēi hǎo hàn不到长城非好汉 | 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 吴茂盛《驻京办》第11章:“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于我而言,没成为好汉就不到长城。” |
jī fēi chéng shì积非成是 | 非:谬误;是:正确的东西。长期形成的谬误;久而久之被当作正确的。 | 清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原善序》:“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 |
wù shì rén fēi物是人非 | 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
kǒu shì xīn fēi口是心非 |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
rě shì zhāo fēi惹事招非 | 引起麻烦之事。同“惹是招非”。 | 元 无名氏《东平府》第一折:“哎,徐宁紧紧相随,生怕俺不遵依,向城中惹事招非。” |
yù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焉知晓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fèi fēi qí zhǔ吠非其主 | 吠:狗叫。狗朝着外人乱叫。旧比喻各为其主。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
sì dǒng fēi dǒng似懂非懂 | 好像懂了;又像没懂。表示没有完全明白。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三位姨太太瞧了,亦似懂非懂的。” |
shì fēi zì yǒu gōng lùn是非自有公论 | 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 | 语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扞庾公呴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 |
bǐ yì yī shì fēi,cǐ yì yī shì fēi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 彼:那。这种情况下与那种情况下的是非标准不一。即没有客观的是非标准。 |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
wú kě hòu fēi无可厚非 | 厚:重;非:否定。没有什么可过分指责或批评的;指事情有一定的道理或原因。 | 《汉书 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
zhāo shì bān fēi招是搬非 | 搬弄是非,引起争端。 |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 |
niǔ shì wéi fēi扭是为非 | 扭:拗弄。指颠倒是非。硬将对的说成错的。 | 元·无名氏《活拿萧天佑》第一折:“谁不知谄佞人是你一个王枢密,你如今扭是为非。” |
miàn cóng fù fēi面从腹非 | 从:听从,顺从。表面顺从,心里反对。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3回:“世兄果不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非。” |
fēi tóng děng xián非同等闲 | 非:不;等闲:寻常,一般。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视。 | 《追求》:“除非他自承怯弱,抛弃了这憧憬,不然,他不得不做一个非同等闲的人。” |
gōng guò shì fēi功过是非 | 功绩与过错,正确和谬误。 | 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文化大革命’,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是非。” |
sì shì ér fēi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先秦 孔子《孟子 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 |
shì shì fēi fēi是是非非 | 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 先秦 荀况《荀子 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
hùn xiáo shì fēi混淆是非 |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 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
rén fēi cǎo mù人非草木 | 见“人非木石”。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复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
fēi xióng fēi pí非熊非罴 | 罴:熊的一种。不是熊也不是罴。旧指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 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
shuí shì shuí fēi谁是谁非 | 犹言谁对谁错。 | 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 |
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shì fēi qí lún儗非其伦 | 谓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语本《礼记 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 |
fēi cǐ jí bǐ非此即彼 | 非:不是;此:这个;即:便是;彼:那个。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 张平《抉择》:“非此即彼,别无选择。” |
pǐn mào fēi fán品貌非凡 | 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同寻常。品行相貌都超出一般。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世兄品貌非凡,将来是要一定发达的。” |
bīng hòu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 | 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
gōng shì gōng fēi公是公非 | 公认的是非。 | 唐·刘禹锡《天论上》:“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
wéi fēi zuò è为非作恶 | 见“为非作歹”。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dà shì dà fēi大是大非 | 是:正确;非:错误。原则性的重大是非问题;多指政治方面的。 |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
xué fēi suǒ yòng,yòng fēi suǒ xué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 所学的不是实际工作所用的,有用的又没有学。指学和用脱节背离。 | 《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
shì fēi rén wǒ是非人我 | 是非:正确和谬误。正确与错误,他人和自己。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 |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你做了酒色财气,你辞了是非人我,今日个老乡惹上仙风,和小桃都成正果。” |
wú shì shēng fēi无事生非 | 非:是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
mào shì xīn fēi貌是心非 | 见“貌是情非”。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
lái ér bù wǎng fēi lǐ yě来而不往非礼也 | 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 《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nì gǔ fēi jīn泥古非今 | 拘守古代的而否定当今的。形容崇尚陈规旧法,贬低新鲜事物。 | 宋 刘恕《自讼》:“泥古非今,不达时变,疑滞少断,劳而无功。” |
shēng fēi zuò dǎi生非作歹 | 歹:坏事。做种种坏事。 |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没揣的大惊小怪,便待要生非作歹。” |
fēi pí fēi xióng非罴非熊 | 罴:熊的一种。不是熊也不是罴。旧指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 清·张岱《祭少师朱恒岳公文》:“公之功烈,如岳如嵩,公之遇合,非罴非熊。” |
wù zuò fēi wéi误作非为 | 犹言胡作非为。 | 太平天国·洪仁玕《诛妖檄文》:“况尔等为兵为勇之人,多系平日误作非为,是以借兵勇以为逃死之地。” |
shì fēi diān dǎo是非颠倒 | 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 唐 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
chǐ bì fēi bǎo尺璧非宝 | 璧:中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直径一尺的璧玉并不珍贵。 |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
tòng dí qián fēi痛涤前非 | 彻底涤除以前所犯的错误。 | 《清史稿·恂勤郡王允题传》:“今允题居马兰峪,欲其瞻仰景陵,痛涤前非。” |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 溥:通“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 |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fēi xíng diào kǎo非刑吊拷 | 非刑:法律外的残酷肉刑。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我实不曾为盗,你们非刑吊拷,务要我招认。” |
xí fēi shèng shì习非胜是 | 习:习惯于。错误成了习惯,反以为是对的。 | 汉·扬雄《法言·学行》:“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
xí fēi chéng shì习非成是 |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 西汉 扬雄《法言 学行》:“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
xiǎng rù fēi fēi想入非非 | 非:出于佛经;指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 《楞严经》第九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
yòng fēi qí rén用非其人 | 任用了不适当的人才。指用人不当。 | 《魏略》:“三公具赡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
shì fēi hùn xiáo是非混淆 | 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现在整个世界,像墨一般黑暗,皂白不分,是非混淆,最大多数人,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 |
xiáo luàn shì fēi淆乱是非 | 淆乱:混淆,混乱。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6回:“该大臣等相顾不发一策,事事仰劳神算,已属全无心肝,乃犹徇情掩饰,淆乱是非,致令外议沸腾。” |
fēi xī shì jīn非昔是今 | 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 《宣和书谱·隶书叙论》:“秦并六国一统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
fù fēi xīn bàng腹非心谤 | 心怀不满,暗中发泄。 | |
liáo shì shēng fēi撩是生非 | 惹是生非,造成麻烦后果。 | |
chāo jué fēi fán超绝非凡 | 智力或精神道德状况或力量超群或超过常人。 | |
xué fēi suǒ yòng学非所用 | 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 《后汉书·张衡传》:“必也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
miàn shì bèi fēi面是背非 | 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
zhī zhī fēi nán,xíng zhī bù yì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
jiǎng shì shuō fēi讲是说非 | 犹言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受钗》:“这财礼虽是轻微,你为何讲是说非?” |
fēi qián bù xíng非钱不行 | 指官场黑暗,贪污成风,办事没有钱打通关节是行不通的。 | 唐·张鷟《朝野佥载》:“愔问故,答曰:‘当今之选,非钱不行。’” |
lái shì shì fēi rén,qù shì shì fēi zhě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 犹言解铃还是系铃人。指谁惹起的是非,还得由谁来了结。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把那淫妇教他领了去,变卖嫁人。” |
rě shì zhāo fēi惹是招非 | 引起麻烦之事。 |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孩儿,你许多时不行这条路,如今去端门看灯,从张员外门前过,又去惹是招非。” |
sì fēi ér shì似非而是 | 看来与常识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实上却可能是正确的。 | |
gǒu fèi fēi zhǔ狗吠非主 | 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践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
jiàn guài fēi guài见怪非怪 | 见“见怪不怪”。 | 明·无名氏《白兔记·牧牛》:“见怪非怪,其怪自害。” |
zhōng fēi chí zhōng wù终非池中物 | 池中物:比喻蛰处一隅、脚无大志的人。比喻总有出头的一天。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
fēi tóng xún cháng非同寻常 | 寻常:平常。不同于平常。形容人或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况且他也是王爷之分,非同寻常可比。” |
rě shì shēng fēi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
fēi chí zhōng wù非池中物 | 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
wú kě fēi yì无可非议 | 非议:批评指责。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无所非议也。” |
fēi yì rén rèn非异人任 | 异人:别人;任:承担。不是别人的责任。表示某事应由自己负责。 |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年》:“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非异人任,寡人也。” |
héng huò fēi zāi横祸非灾 | 犹言横殃飞祸。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只为那当年认了个不良贼,送的俺一家儿横祸非灾。” |
rén fēi shèng xián,shú néng wú gu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suí shēng shì fēi随声是非 | 别人说是,自己也说是;别人说不是,自己也说不是。谓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岂不哀哉。” |
nǐ fēi qí lún拟非其伦 | 指比拟不当。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
bó yù zhī fēi伯玉知非 |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
zhì fēi wén shì质非文是 | 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 汉 扬雄《法言 吾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
wéi fēi zuò dǎi为非作歹 | 做种种坏事。为:做;歹:指坏事。 |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我且拿起来,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