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本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本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běn zhī bǎi shì本支百世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诗 大雅 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毛传:“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郑玄笺:“其子孙适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
tuī zōng míng běn推宗明本推:推求;明:阐明。指推求阐明宗旨。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5卷:“其道经焉,推宗明本,穷玄极妙,总众枝于真根,摄万条于一要。”
zhuī běn qiú yuán追本求源本:树根。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chú è wù běn除恶务本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蔡沈集传:“去恶则务绝根本。”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hái yuán fǎn běn还元返本见“还原反本”。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土能藏木金水火,而土自亦归于土,故墓亦在辰土,是谓还元返本,归根复命之道。”
zhèng běn qīng yuán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起源上整理。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晋书 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
tuī běn sù yuán推本溯源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kū běn jié yuán枯本竭源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qiáng běn ruò zhī强本弱枝强干弱枝。《梁书·张缵传》:“所以居宗振末,强本弱枝,闻古今之通制,历盛衰而不移。”
xún yuán tǎo běn寻源讨本穷本溯源。唐·刘知畿《史通·申左》:“如二传者,记言载事,失彼菁华,寻源讨本,取诸胸臆。”
gēn shēn běn gù根深本固指根基深厚牢固。《淮南子 泰族训》:“不大其栋,不能任重。重莫若国,栋莫若德。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纲纪,治之仪表也。”
qì mò fǎn běn弃末反本亦作“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东汉·班固《东都赋》:“抑工商之淫业,兴农桑之盛务,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
duān běn qīng yuán端本清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宋·朱熹《答龚参政书》:“端本清源,立经陈纪,使阴邪退听。”
jí gǔ gé běn汲古阁本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参见“汲古阁”。
zhèng běn chéng yuán正本澄源犹正本清源。《旧唐书·高祖纪》:“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
fǎn běn huán yuán反本还原反:同“返”,归,还。指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连服一二次,方才反本还原,知得人事。”
hái yuán fǎn běn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毒蝎枉修人道行,还原反本见真形。”
bá běn sè yuán拔本塞原本:树根;原:根源。比喻背弃根本,或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gēn shēn gù běn根深固本固:坚守。指根茎深厚牢固。《晋书·伏滔传》:“所以杜其萌际,重其名器,根深固本,传之百世。”
shě běn qiú mò舍本求末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关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běn běn yuán yuán本本源源本本:根本;源源:源头。多指事物的根源和本相。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从头至尾,抹角转弯,本本源源,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gè ān běn yè各安本业各:各个。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35回:“凡尔村乡市镇,不用惊惶,士农工商,各安本业。”
zhú mò wàng běn逐末忘本追求细枝末节,忘记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今题金山而必曰金玉之金,咏赤城而必云赤白之赤,皆逐末忘本之过也。”
běn mò dào zhì本末倒置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zhào běn xuān kē照本宣科照:按照;本:书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诵读经文。照着本子念条文。比喻不能随意发挥;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书本宣读。元 关汉卿《西蜀梦》:“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jiāng běn qiú cái将本求财见“将本求利”。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将本求财,在家出外,诸般儿快。”
zhú běn shě mò逐本舍末逐:追求。抓住根本,放弃次要的东西。
běn lái miàn mù本来面目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qiáng běn jié yòng强本节用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běn xìng nán yí本性难移移:改变。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mín wéi bāng běn民惟邦本惟:乃,是;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lí běn yī mò离本依末见“离本趣末”。《晋书·刑法志》:“然而律文烦广,事比众多,离本依末。”
yī běn zhèng jīng一本正经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tàn běn sù yuán探本溯源探:求索。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第五章第三节:“它对词语的探本溯源工作,作得还不到家。”
jī jī shù běn积基树本缔造基础,树立根本。晋 干宝《晋纪总论》:“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
dāng xíng běn sè当行本色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亦作“当行出色”。明·王骥德《曲律·杂论》:“禅道在妙悟,诗道亦然。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sǔn běn zhú mò损本逐末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隋书 李谔传》:“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běn běn zhǔ yì本本主义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
bào běn fǎn shǐ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yuán yuán běn běn源源本本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
xiǎo běn jīng jì小本经纪经纪:经营资产。指资本小的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我们小本经纪,如何要打短我的?”
cí bēi wéi běn慈悲为本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南齐书 高逸传论》:“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惟机,低举成敬。”
dé běn cái mò德本财末谓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语本《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语出《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qiáng běn ruò zhī强本弱支见“强本弱枝”。《新唐书·高季辅传》:“强本弱支,自古常事。”
běn mò yuán liú本末源流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十年之后,年谷复孰,而陈积有余。是无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běn xiàng bì lù本相毕露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第三种人’杜衡辈,标榜超然,实为群丑,不即本相毕露,知耻者皆羞称之,无待这里多说了。”
yīng xióng běn sè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四回:“段韶道:‘元帅所言,正是英雄本色,但要用心莫作等闲,挫动锐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四公子道:‘这才是英雄本色。’”
wù běn yì mò务本抑末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汉书 郑弘传》:“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
mù běn shuǐ yuán木本水源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bù xī běn qián不惜本钱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邓小平《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但在建立时应不惜本钱抽调干部及若干部队以作骨干。”
běn wèi zhǔ yì本位主义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qì mò fǎn běn弃末返本见“弃末反本”。《晋书·食货志》:“使四海之内,弃末而返本,竞农务功。”
qù mò guī běn去末归本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后汉书·章帝本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诚欲元元去末归本。”
qióng yuán tuī běn穷源推本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明·沈鲸《双珠记·卖儿系珠》:“明珠悬项,穷源推本应根究。”
qiáng zhī ruò běn强枝弱本喻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明·李贽《史纲评要·唐玄宗》:“强枝弱本,千古同患。同姓犹然,况犬羊乎?”
běn gù zhī róng本固枝荣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一回:“也有书写‘陶朱事业’及‘本固枝荣’等字,下款俱是士、农、工、商有名之人。”
liè guān huǐ miǎn,bá běn sāi yuán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běn gù bāng níng本固邦宁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qù běn qū mò去本趋末见“去本就末”。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高诱注:“……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dà běn dà zōng大本大宗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庄子·天道》:“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shēn gēn gù běn深根固本同“深根固柢”。《三国志·吴志·陆瑁传》:“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亘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 《晋书·文苑传·伏滔》:“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际,深根固本,传之百世。”
mù luò guī běn木落归本犹言叶落归根。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安乐奸邪,辰未主之。”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翼氏《风角》曰:‘木落归本,水流归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东也。”
sān jù huà bù lí běn háng三句话不离本行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fǎn běn cháo yuán返本朝元犹言返本还源。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便着铁拐李岳直至下方,度脱此二人,走一朝去,还归正道,返本朝元。”
shě běn zhú mò舍本逐末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ù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zhì biāo bù zhì běn治标不治本标:树枝的末梢,指事物的表面或枝节;本:草木的茎或根,指事物的根本或根源。只从表面上、枝节上加以治理,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8章:“伟哥这种药,治标不治本,我劝你还是不试为好。”
biàn běn jiā lì变本加厉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厉害;猛烈。原指比原来的情况更加发展。现也形容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fǎn běn huán yuán返本还原本、原:根本,原来面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元·刘志渊《江神志令》:“返本还原真体现,魂魄聚,净无阴。”
běn xiǎo lì wēi本小利微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
shě běn cóng mò舍本从末舍:放弃,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自己亲族贫乏,尚不肯周济分文,到得此辈募缘,偏肯整几两价布施,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
běn běn fèn fèn本本分分守本分,不越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那亲家老爷倒也本本分分的说了几句谦虚话,又嘱咐了女儿一番。”
yuán yuán běn běn原原本本原原:探究原始;本本:追究根本。原指探究事物的本源。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经过。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元元本本,数始于一。”
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ò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bù xī xuè běn不惜血本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王朔《谁比谁傻多少》:“为了不让顾客恐惧,我们是不惜血本。”
bǐng yào zhí běn秉要执本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
lí běn qū mò离本趣末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汉 徐幹《中论 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jī běn qiú yuán积本求原从根本上探求。明 王守仁《与王纯甫书》之三:“后世之学琐屑支离,正所谓采摘汲引,其间亦宁无小补,然终非积本求原之学,句句是,字字合。”
yī běn wàn lì一本万利用很少的资本去取得很大的利润。形容本钱少;利润大。清 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qì běn qiú mò弃本求末见“弃本逐末”。清·恽敬《答邓鹿耕书》:“惟小人弃本求末,不务修德,止求吉葬。”
shān hé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山河易改,本性难移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三句不离本行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 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běn shèng mò róng本盛末荣本:指树根;末;指树梢;荣:草木茂盛。树根发达,枝叶才能繁茂。指对待事物要看重根本。汉·班固《泗水亭碑铭》:“源清流洁,本盛末荣。”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jǐn běn xiáng shǐ谨本详始谓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
chóng běn yì mò崇本抑末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zhěng běn dà tào整本大套谓有计划、有条理、全面。老舍《赵子曰》第十七:“如今叫我整本大套的去和女怪交际,你想想,端翁,我老赵受得了受不了?!”又《文博士》三:“中国的老事儿有许多是合乎科学原理的,不过是没有整本大套的以科学始,以科学终而已。”
lí běn jiǎo mò离本徼末犹言舍本逐末。《汉书·严安传》:“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
běn xiāng běn tǔ本乡本土土:乡土。本地或家乡。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
jìn běn tuì mò进本退末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zhèng běn sù yuán正本溯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溯:寻找。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zhī yuán pài běn枝源派本指寻根究源,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宋叶滴《题陈寿老论孟纪蒙》:“天台陈耆卿生晚而又独学,奚遽笔之书?然观其简峻捷疾,会心切己,则非熟于其统要者不能入也;总括凝聚,枝源派本,则非博于其伦类者不能推也。”
jiāng shān hǎo gǎi,běn xìng nán yí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鲁迅《而已集·“意表之外”》:“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也许后来还要开口。”
qióng běn jí yuán穷本极源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
qì běn zhú mò弃本逐末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它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汉书 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péi běn mǎi mài赔本买卖亏损的生意。泛指吃亏的事。林予《雁飞塞北》第33章:“经验证明,生荒地头年不长粮食,那是赔本买卖。”
bù ān běn fèn不安本分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dūn běn wù shí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