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风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fēng cóng hǔ,yún cóng lóng风从虎,云从龙 |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 《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fēng liú yǎ shì风流雅事 | 雅:风雅。风雅而有情趣的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风刀霜剑 | 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
yín fēng yǒng yuè吟风咏月 |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 唐·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咏风月,席天幕地,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
jí rú fēng huǒ急如风火 | 急得像疾风烈火一样。形容十分急迫。 | 《西游补》第九回:“你要图成和议,急如风火,却如何等得这三日过呢?” |
kǒu jiǎo chūn fēng口角春风 | 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6回:“你近日与道台好相与,万望口角春分,我就一步升天,点了买办差,就过的日子了。” |
yáng fēng zhà mào佯风诈冒 | 犹言装疯卖傻。 |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你个弟子孩儿,吃了两种酒,佯风诈冒,手之舞之的打我,你敢再来打我么?” |
bǔ fēng xì yǐng捕风系影 | 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 宋·朱熹《答蔡季通》:“虚无恍惚,如捕风系影,圣人平日之言,恐无是也。” |
āi fēng jī fèng捱风缉缝 | 捱:同“挨”,挤入;缉:连接。多方钻营、找门路。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卢太学诗酒傲公侯》:“别个秀才要去结交县令,还要捱风缉缝,央人引见,拜在门下,认为老师。” |
jiàn shì shēng fēng见事生风 | 形容遇到事情,兴风作浪。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第少年喜事,每捕风捉影,见事生风。” |
yí xùn yú fēng遗训馀风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 |
fēng yǔ bù cè风雨不测 | 风和云都不可预测。比喻事物或局势像风云变幻那样不可预测。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谁知好事多磨,风云不测,台谏官员看见同佥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奉圣旨下西台御史勘问,免不得收下监中。” |
cān fēng sù yǔ餐风宿雨 |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清 许思湄《谢清苑县李贺母寿并请追失银》:“别后餐风宿雨,儿歌行路之难。而芳草斜阳,又来孤馆,自叹春光九十,不属劳人也。” |
yí fēng zhèn sú移风振俗 | 改变风气,振兴习俗。 | 《新唐书 刘祥道传》:“以去就之官,临苟且之民,欲移风振俗,乌可得乎?” |
lín xià fēng zhì林下风致 | 同“林下风气”。 | 《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
fēng xiàng cǎo yǎn风向草偃 | 偃:卧倒,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主。也比喻有声望的人言行影响世态俗情。 |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引用驽庸,以为党援,而望风向草偃,庶事之康,何异悬瓦砾而责夜光,弦不调而索清音哉!” |
xiàng fēng mǐ rán向风靡然 | 向风:闻风仰慕;靡然:倒伏的样子。形容人们倾心向往 | 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于是怀文之士,莫不向风靡然。” |
guài yǔ máng fēng怪雨盲风 | 犹疾风暴雨。 | 宋·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伯昌》词:“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
zhān fēng shǐ fān占风使帆 | 比喻随机应变,看风头办事。 | 《醒世姻缘传》第八回:“看人眉来眼去,占风使帆。” |
fēng yí sú biàn风移俗变 |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 《周书·儒林传序》:“虽遗风盛业,不逮魏晋之辰,而风移俗变,抑亦近代之美也。” |
jí fēng zhāng jìn cǎo疾风彰劲草 |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 | 《晋书 宗室传论》:“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 |
xiāo fēng suì xíng嚣风遂行 | 嚣风:喧闹争竞、奔走钻营的风气。指奔走钻营、争权夺利的风气逐渐兴盛。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庶僚百位,专断于一司,于是嚣风遂行,不可抑止。” |
fēng yán qiào yǔ风言俏语 | 俏语:俏皮话。打情骂俏的话 |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雯青本是花月总持、风流教主,风言俏语,从不让人。” |
lín xià fēng fàn林下风范 | 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 |
fēng qián yuè xià风前月下 | 指良辰美景。 | 唐 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
zhāo fēng rě yǔ招风惹雨 | 见“招风惹草”。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这监生不惟遮不得风,避不得雨,且还要招风惹雨。” |
yǔ suō fēng lì雨蓑风笠 |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 宋 李曾伯《沁园春 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词:“天教狂虏灰飞。更莫问儿郎存血衣。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 |
pái kāng zhàng fēng排糠障风 | 扬场而障住风,糠皮排去不了。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 | 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不一命大将以扫丑虏而州郡稍稍肖役,连连不已。若排糠障风,掏沙壅河。” |
qiū fēng sǎo luò yè秋风扫落叶 | 比喻强大的力量扫荡腐朽弱小者;也比喻扫除净尽。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辛毗传》:“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
bì jué fēng qīng弊绝风清 | 弊:弊病;弊端。营私舞弊、欺诈蒙骗的事情完全没有;风气十分良好。形容坏风气一扫而空。 | 宋 周敦颐《拙赋》:“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
yí fēng yú xí遗风余习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同“遗风余俗”。 | 《宣和书谱 卫恒》:“学家相传,四世不坠,盛哉,遂与王谢家遗风余习相季孟也。” |
mì bù tōng fēng密不通风 | 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
guān huà tīng fēng观化听风 | 谓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 《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颜师古注:“言改易视听,欲急闻见善政化了。” |
xǐng sú guān fēng省俗观风 | 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民情。 | 《隋书·炀帝纪》:“省俗观风,爰届幽朔。” |
fēng jī diàn fēi风激电飞 | 形容势猛。 | 《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云合雾集,风激电飞,量时揆宜,用取世资。” |
dāng ěr páng fēng当耳旁风 | 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 语出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
mù xiù yú lín,fēng bì cuī zh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秀:出众;摧:毁坏。林中最高的树必定先遭到大风的摧毁。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议。 |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
jiàn shì fēng shēng见事风生 | 谓遇事雷厉风行。 | 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
fēng qù héng shēng风趣横生 | 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 曾朴《孽海花》第35回:“这样风趣横生的事,只有请笑庵自讲最妙。” |
fǎn fēng miè huǒ反风灭火 | 比喻施行德政。 | 《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 |
fēng xíng léi lì风行雷厉 |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
ōu fēng mò yǔ欧风墨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各生《利用中国之政教论》:“欧风墨雨,凓摇吾室家者,旦夕且至矣,而何暇于从容立宪为?” |
cháo fēng yǒng yuè嘲风咏月 |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
xiān fēng dào qì仙风道气 | 犹仙风道骨。 | 明·屠隆《彩毫记·泛舟采石》:“老爷身着宫锦袍,头戴华阳巾,仙风道气,轩轩霞举。” |
cóng fēng ér fú从风而服 | 从:顺从;服:服从。象顺风倒下一样就迅速服从了。 | 《战国策 秦策一》:“山东之国,从风而服。 |
fēng dù piān piān风度翩翩 |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
chuán fēng shān huǒ传风扇火 | 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 康濯《春种秋收 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
yuè míng fēng qīng月明风清 | 清:清澈。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 孙犁《芦花荡》:“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
rì lì fēng qīng日丽风清 | 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外面日丽风清,蓝天如洗,是一个典型的明净的秋日。” |
kǒu jiǎo fēng qíng口角风情 | 口头表示的情爱。 | 清·李渔《比目鱼·联班》:“那些用小钱的主子,只还他些口角风情罢了。” |
hū fēng huàn yǔ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宋 孔觌《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
biàn fēng yì sú变风易俗 |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
fēng yún biàn huàn风云变幻 |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现比喻局势复杂;变化急速;难以预料。 | 宋 陆游《剑南诗稿》:“风云变化几席上,蛟鼋出波澜杆前。” |
tiān mò liáng fēng天末凉风 | 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yǔ mù fēng cān雨沐风餐 | 形容在外奔走劳苦,生活不得安定。 | 宋 刘宰《石翁姥》:“人归人去我何心,雨沐风餐人自老。” |
fēng xíng yǔ sàn风行雨散 | 同“风流云散”。 | 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
xíng xià chūn fēng wàng xià yǔ行下春风望夏雨 | 行:从事;望:希望。比喻因有所施而望有所报。 | 元·白仁甫《墙头马上》第四折:“也是行下春风望夏雨;待要做眷属,枉坏了少俊前程,辱没了你裴家上祖。” |
fèn fēng jīng làng愤风惊浪 | 狂风骇浪。 |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 |
ěr páng fēng耳旁风 | 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
yú fēng yí wén余风遗文 | 传留下来的习气和文章。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故杨赐号为驩兜,蔡邕比之俳优,其馀风遗文,盖蔑如也。” |
chéng fēng pò làng乘风破浪 |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 《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dà chū fēng tóu大出风头 | 指成为舆论注意的中心,出头露面,显示个人的表现。 | 林语堂《谈中西文化》:“记得民国二十四年,中国戏剧诗文在外国大出风头。” |
wén fēng ér zhì闻风而至 | 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舅兄只顾要将细鸟带回船去,刚才被他这阵乱叫,以致众兽闻风而至,几乎性命不保。” |
cān fēng sì xiá骖风驷霞 | 指仙道者云游四方。 | 元 揭傒斯《与萧维斗书》:“公诚能高卧空山,远引遐微,则为巢、许、务、涓之徒可,为严陵、鲁连之徒亦可,虽欲骖风驷霞,诙诡变眩如偓佺、安期、羡门、卢敖、徐福之徒亦可。” |
ōu fēng měi yǔ欧风美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清·秋瑾《自拟檄文》:“欧风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祸始,是谁之咎?” |
mǎn miàn chūn fēng满面春风 |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得胜归来喜笑浓,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 |
fēng shēng hè lì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fēng wēi làng wěn风微浪稳 | 微:微小。没有风浪。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记》:“还过大江,风微浪稳,舟楫安然。” |
yún dàn fēng qīng云淡风轻 |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 宋 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yín fēng nòng yuè吟风弄月 | 吟:吟咏;指作诗;弄:玩弄;玩赏;泛指自然景物。吟咏、玩赏风花雪月。原指以风花雪月为题材而写作;现多指空虚无聊;没有真情实感;缺乏实际内容的诗人。 | 唐 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风咏月,席地幕天。” |
xùn léi fēng liè迅雷风烈 | 犹言迅雷烈风。 |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孔子迅雷风烈必变。” |
fēng liú shuǐ xìng风流水性 | 性情风流浮荡,如水一样随势而流。比喻妇女爱情不专一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0回:“这贵妃又是个风流水性,他也不必以貌取人,只是爱少年,喜壮士。” |
fēng chuī rì shài风吹日晒 | 狂风吹,烈日晒。形容无所遮挡。 | 梁斌《红旗谱》二十七:“你风吹日晒地辛苦一年,连个痛快年也过不上。” |
yí fēng yú sú遗风馀俗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 |
fēng fēng shì shì风风势势 | 形容颠狂的情态和动作。 | |
zhòu fēng jí yǔ骤风急雨 |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骤雨狂风”。 | 宋 郭熙淳《林泉高致 画诀》:“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 |
jiù shí fēng wèi旧时风味 | 风味:风度,风采。从前的风采。 | 明·陈汝元《金莲记·外谪》:“怀金黛,想玉鬟,旧时风味尚依然。” |
fēng yí sú yì风移俗易 |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 汉·班固《答宾戏》:“因势合变,遇时之容,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
fēng chí diàn fù风驰电赴 | 形容迅速赶赴。 | 《晋书 孙绰传》:“如其迷逆不化,复欲送死者,南北诸军风驰电赴,若身手之救痛痒,率然之应首尾,山陵既固,中夏小康。” |
fēng chí diàn jī风驰电击 | 形容迅速出击。 | 《六韬 龙韬 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击,不知所由。” |
mǎn zuò fēng shēng满座风生 | 见“满坐风生”。 | 宋·韩淲《涧泉日记》中卷:“谈论滑稽,文彩可观,围棋饮酒,满座风生。” |
gé fēng yì sú革风易俗 | 改变风气和习俗。 | |
wǔ rì yī fēng,shí rì yī yǔ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 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guāng fēng jì yuè光风霁月 | 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 宋 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
yí fēng yú xiàng遗风余象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 宋 司马光《投壶新格》:“古者壶矢之制,揖让之容,今虽阙焉,然其遗风余象犹仿佛也。” |
pī fēng mò yuè批风抹月 | 犹言吟风弄月。指诗人以风花雪月为吟诵的题材以状其闲适。 | 元·乔吉《绿玄遍·自述》:“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 |
chéng fēng zhuǎn duò乘风转舵 | 谓顺随情势改变态度。 | 邹韬奋《萍踪忆语》二一:“投机主义蜊是最善于乘风转舵的。” |
fēng bù míng tiáo风不鸣条 |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 |
fēng yǔ piāo shàn风雨飘飖 | 见“风雨飘摇”。 | 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丽品》:“壬寅仲冬,便道过访,虽座上客满,不异曩时,而风雨飘飖,渐觉朱颜非昔矣。” |
fēng háo yǔ qì风号雨泣 | 风声像是怒号,雨声像是哭泣。渲染悲壮的气氛。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 |
fēng xíng diàn jī风行电击 | 形容气势迅猛。 | 《隋书·扬谅传》:“文安请为前锋,王以大军继后,风行电击,顿于霸上,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 |
fēng yún kāi hé风云开阖 | 开:散开;阖:聚合。形容风云或聚或散,变幻不定。比喻局势动荡变化。 | 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
dào gǔ xiān fēng道骨仙风 |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 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
fēng chén āng zāng风尘肮脏 | 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 | |
yí fēng jiù sú遗风旧俗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 元·揭傒斯《彭州学记》:“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习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鄙。” |
cháo fēng nòng yuè嘲风弄月 | 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 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
yǐn lù cān fēng饮露餐风 | 喝的是露水,吃的是风。形容超凡脱俗的生活。亦作“饮风餐露”。 | 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三折:“虽然形状不寻常,饮露餐风易隐藏。” |
máng fēng bào yǔ盲风暴雨 | 指非常急骤的风雨。 | 苏曼殊《遁迹记》:“尔时诸天昏暗,盲风暴雨,震荡川陆。” |
tūn fēng yǐn yǔ吞风饮雨 | 犹言餐风宿露。形容四处奔波,生活艰辛。 | 明·袁宏道《乞改稿》:“急莫急于国课,去年职开征之始,昼夜焦蒿,吞风饮雨,仅得免于参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