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义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èi yù fù ēn背义负恩 | 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 《旧唐书 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
xùn yì wàng shēng殉义忘生 |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 唐·陈子昂《为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之至。” |
mù rén yù yì沐仁浴义 | 谓受仁义的熏陶。 | 清·吴定《示诸生书》:“自《宋史》创立道学之徒,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 |
bèi xìn qì yì背信弃义 | 背:违背。信:信用;弃:丢弃;义:道义。不讲信用。不讲道义也作“弃信忘义”。 |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
tiān jīng dì yì天经地义 |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bèi ēn wàng yì背恩忘义 |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 《晋书 忠义传序》:“虽背恩忘义之徒不可胜载,而蹈节轻生之士无乏于时。” |
kāng kǎi zhàng yì慷慨仗义 | 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
cí yán yì zhèng辞严义正 |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yì fèn tián yīng义愤填膺 | 膺:胸。正义的愤恨充满了胸膛。 | 南朝 梁 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
yì bù róng cí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
bèi ēn qì yì背恩弃义 |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 汉 桓宽《盐铁论 未通》:“反以身劳民,民犹背恩弃义而远流亡。” |
gū wén zhī yì孤文只义 |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斯时通古今者起,以世运如是其殊科,王与霸如是其殊统;考之孤文只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竹帛烂,师友断,疑信半;为立德、适道、达权之君子,若此其难也。” |
zì yóu zhǔ yì自由主义 | 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 |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 |
yì fèn tián xiōng义愤填胸 | 指胸中充满义愤。 |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十三妹]把白脸儿狼、傻狗二人商量的伤天害理的这段阴谋听了个仔细,登时义愤填胸。” |
gū ēn bèi yì辜恩背义 | 辜:辜负;背:违反,违背。辜负别人的恩德,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 宋·乐史《绿珠传》:“今为此传,非徒述美丽,窒祸源,且欲惩戒辜恩背义之类也。” |
yán jiǎn yì fēng言简义丰 | 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 元·德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夫《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 |
jū wén qiān yì拘文牵义 | 拘泥于字义、文义。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3回:“非素臣侃侃而谈,若任彼俗吏拘文牵义,其能免乎?” |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多行不义必自毙 | 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sān jiàn zhī yì三谏之义 | 《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
shū cái zhàng yì疏财仗义 | 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人,扶危济困。 | 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
jiàn lì wàng yì见利忘义 |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zhàng yì zhí yán仗义直言 | 仗义:主持正义。指伸张正义,说公道话 |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回》:“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直言,救民水火。” |
zhōng xiào jié yì忠孝节义 |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
duō qíng duō yì多情多义 | 指重情谊。 | 《品花宝鉴》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 |
cí jiǎn yì gāi辞简义赅 | 文辞简要,意义完备。 | 《清史稿·刑法志一》:“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辞简义赅,易致舛讹,于每篇正文后增用总注,疏解律义。” |
rén yì zhī bīng仁义之兵 |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
yì fū jié fù义夫节妇 | 义夫:指对妻子忠义的丈夫;节妇:指坚守节操,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的妇女。指遵守礼教的男女。 | 《周书·宣帝纪》:“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才堪任用者,即宜申荐。” |
shě shēn qǔ yì舍身取义 | 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tì páo zhī yì绨袍之义 | 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 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
zhàng yì xíng rén仗义行仁 | 注重义气,施行仁德。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倘蒙存微命,当以捐躯保奏。” |
rén zhì yì jìn仁至义尽 | 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对人的爱护、容忍、原谅与帮助;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 |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
jī huì zhǔ yì机会主义 | 利用机会或情况的技巧、策略或实践,特别是很少顾及原则或最后结果。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空洞的唯心的政治估量和工作指导,是不是要产生机会主义错误,或者盲动主义错误呢?” |
lì bù kuī yì利不亏义 | 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 《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
yì shān ēn hǎi义山恩海 | 恩义像海一样深,像山一样高。 | 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
jiàn yì gǎn wéi见义敢为 | 见“见义勇为”。 | 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
gè rén zhǔ yì个人主义 |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
xiá gān yì dǎn侠肝义胆 | 侠客的肝、义士的胆。形容见义勇为、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肠和行动。 | 《蒲柳人家 后记》:“一家听着,先是生气,担惊,继而又被赵录明的侠肝义胆和一片热心所感动了。” |
rén dào zhǔ yì人道主义 | 道:道义。关心人类幸福。 | 老舍《代语堂先生拟赴美宣传大纲》:“真要是把老渔夫或船娘都喂了海鱼,未免有悖于人道主义。” |
ēn gāo yì hòu恩高义厚 |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 徽剧《赠剑》:“蒙公主不弃臣陋,恩高义厚。” |
yì jiāng rén sù义浆仁粟 | 旧指施舍贫民的食物。 | 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易缠头之金,义浆仁粟不匮矣;辍秉烛之晷,读书治生有余矣。” |
jīng yì rù shén精义入神 | 精研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的境地。 | 《周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
qún jū zhōng rì,yán bù jí y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整日在一起,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guàn guā zhī yì灌瓜之义 | 灌:浇灌;惠:恩惠。比喻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纠纷。 | |
yì bù shēng cái义不生财 | 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 |
háo wú yí yì毫无疑义 | 疑义:可疑的道理。丝毫没有使人怀疑的地方。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怎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 |
jū rén yóu yì居仁由义 | 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
běn wèi zhǔ yì本位主义 |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
rén yì jūn zǐ仁义君子 |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 《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
xíng shì zhǔ yì形式主义 | 给予形而上学的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种哲学。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
xī kè hǎo yì惜客好义 | 谓好客仗义。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我只道你们弟兄心志不坚,原来真个惜客好义。” |
yì qì xiāng tóu义气相投 |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 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
cí yán yì zhèng词严义正 |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
yì zhòng ēn shēn义重恩深 |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 唐 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
qīng cái zhòng yì轻财重义 | 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 汉 元王皇后《赐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着明。” |
dà rén dà yì大仁大义 |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操,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
páng wén shèng yì旁文剩义 | 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 |
fù qì zhàng yì负气仗义 |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
zhòng yì qīng cái重义轻财 | 谓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 明·沈受先《三元记·博世》:“重义轻财大丈夫,萧然子嗣待如何。” |
wéi xīn zhǔ yì唯心主义 | 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 |
qīng shēn xùn yì轻身殉义 | 谓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 | 晋·杜预《女记》:“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不强胆增气,轻身殉义,攮袂高谈称羡。” |
bèi yù wàng ēn背义忘恩 |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义忘恩,更待干罢。” |
guān liáo zhǔ yì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
wéi wù zhǔ yì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
qì xìn wéi yì弃信违义 | 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清·陈确《分三秦论》:“弃信违义,而背叛天下之所共主,以自行其智,虽得天下,其亡益违。” |
xiàn shí zhǔ yì现实主义 |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 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 |
wú qíng wú yì无情无义 | 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直如此狠毒,也被人笑话,说你无情无义。” |
duàn zhāng qǔ yì断章取义 | 原指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而不顾全文和原意。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
zhèng yì lǐn rán正义凛然 | 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 |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mǎn qiāng yì fèn满腔义愤 | 满腔:充满心中。心中充满对不合理的事情的愤怒。 |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那些人满腔义愤,来势汹汹,一进门就捣毁了家具和窗户,走的时候把能带走的财物都拿去了。” |
cóng róng jiù yì从容就义 | 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就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非常镇静;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 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
shǒu chàng yì jǔ首唱义举 | 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 《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 |
qì yì bèi xìn弃义倍信 | 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 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
wén dú zhǔ yì文牍主义 |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 |
qiú shēng hài yì求生害义 | 为保全性命而伤害道义。 | 《晋书·孝愍帝纪》:“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乎。” |
tān lì wàng yì贪利忘义 | 贪求财利,忘却道义。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姚滴珠避羞惹羞》:“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在姜秀才家为妾,大娘不容。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 |
wēi yán dà yì微言大义 |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深远或深刻的意义。 | 清 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其微言大义,苟非工大积久,能见本体。” |
zhōng qū yì gǎn忠驱义感 | 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 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
jiǎ rén jiǎ yì假仁假义 |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
yì bù cí nàn义不辞难 | 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
bèi ēn fù yì背恩负义 |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 《陈书 陈宝应传》:“遂乃背恩负义,各立异图。” |
cí yán yì mì词严义密 | 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 《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宋朝诸儒所述,皆明白正大,词严义密,无馀蕴。” |
bù yì zhī cái不义之财 | 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 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
yǐ yì gē ēn以义割恩 | 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 |
yì zhèng cí yán义正辞严 |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lǚ rén dǎo yì履仁蹈义 |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 三国·魏·应璩《荐和虑则笺》:“质性纯粹,体度贞正,履仁蹈义,动循轨礼。” |
yán bù jí yì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dà yì lǐn rán大义凛然 |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dà yì miè qīn大义灭亲 |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gāo yì báo yún tiān高义薄云天 | 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 | 《宋书 谢灵运传论》:“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
fù ēn wàng yì负恩忘义 | 见“负恩背义”。 | 元·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阶,释缚扶将起,是兄弟负恩忘义。” |
ēn shēn yì zhòng恩深义重 |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 唐·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
kāng kǎi fù yì慷慨赴义 | 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 | 明·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
fù ēn bèi yì负恩背义 |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新唐书·列女传·杨庆妻王氏》:“今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可若何?” |
xùn yì wàng shēn殉义忘身 |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 《陈书·鲁广达传论》:“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 |
zūn dào bǐng yì遵道秉义 | 犹言遵守道义。 | 唐·柳宗元《清河张府君墓志铭》:“逮夫弱冠,遵道秉义。” |
jì xíng lǜ yì计行虑义 | 计:计策。行:实施。虑:考虑。义:道义。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慎行论》:“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 |
bù rén bù yì不仁不义 |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
yì xíng yì shā义刑义杀 | 适当的刑罚与死刑。 | 《尚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 |
xiǎo yǐ dà yì晓以大义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