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一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ī qiū zhī hè一邱之貉 | 见“一丘之貉”。 | |
yī qǔ yáng guān一曲阳关 | 阳关:古曲调名,古人在送别时唱。比喻别离。 | 宋·苏轼《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词:“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宋·柳永《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
yī mào qīng chéng一貌倾城 | 顾:回看。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顾盼之间,全城人都为之倾倒。 | 明·郑若庸《玉玦记·祝寿》:“张郎不成,李郎不应,十人见我九人憎,羞杀我一貌倾城。” |
tǒng yī zhàn xiàn统一战线 | 比喻在某些问题上抱同样态度。 |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
qíng tóng yī jiā情同一家 | 比喻情谊深厚,如同一家。 | 《梁书·萧子恪》:“我与卿兄弟,便是情同一家。” |
bù gù yī qiè不顾一切 | 顾:顾惜,眷顾。什么都不顾。 | 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
yī mìng zhī róng一命之荣 | 谓受任一官的荣耀。 | 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二·滁阳王奉祀官》:“后人不叨一命之荣。滁阳之祭,亦仅有司岁终一举而已。” |
yī dòng bù dòng一动不动 | 指静止不动或懒得活动。 | 王朔《浮出海面》:“我继续一动不动地凝视他们,这对可怜的情人实在无法保持冷静,松开嘴,忿忿地起身走了。” |
yī shì bù zhī一事不知 | 见“一物不知”。 | 《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
yī qù bù fǎn一去不返 | 返: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 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看着青春的易逝,才觉得青春的可贵,因此也更想能够在这一去不返的瞬间里得到无穷的快乐。” |
yī yǐ dāng bǎi一以当百 | 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 | 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
bù zhí yī wén不直一文 | 见“不直一钱”。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爱一文,不直一文。” |
niē yī bǎ hàn捏一把汗 | 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4回:“范訇等在关上,看见督戎追斐豹,慌捏一把汗。” |
yǐ yī dāng shí以一当十 | 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形容以少胜多;英勇善战。 |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yī zhǐ kōng wén一纸空文 | 一张没有用处的空头公文;指没有用处不能兑现的文件。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近来又有了什么外销名目,说是筹了款项,只能办理本省之事;将来不过一纸空文咨部塞责。” |
yī xiāng qíng yuàn一厢情愿 |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愿”。 |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有人说:‘你这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
yī kuí yī qì一夔一契 | 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一夔一契”喻良辅。 | 宋·石介《庆历圣德颂》诗:“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实赉予,予其敢忽。”宋·方岳《竹下》诗:“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
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 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 |
yī tǐ tóng xīn一体同心 | 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 《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yī wú suǒ zhī一无所知 | 一:都;全。什么都不知道;不懂。 |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
zhǐ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 |
yī jiàn rú gù一见如故 | 故:故人;老朋友。初次相见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彼此一接触就情投意合。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
zhōng liú yī hú中流一壶 | 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贵难得。 | 《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 |
yī kè qiān jīn一刻千金 | 一刻:指极短的时间。比喻时间极其宝贵。 | 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
yī suì jiǔ qiān一岁九迁 | 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 《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
yī mù nán zhī一木难支 |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hí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
yī gùn zi dǎ sǐ一棍子打死 |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
yī fàn qiān jīn一饭千金 | 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
yī gù qiān jīn一顾千金 | 顾:看。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贤者的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 | 三国·魏·曹植《失題(有美一人)》诗:“一顾千金重,何必珠玉钱?” |
yī qīng èr bái一清二白 |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没有污点。 | 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
dú dāng yī miàn独当一面 | 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形容精神强干;有本事能力。 | 东汉 班固《汉书 张良传》:“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
yī gǔ bù dēng一谷不登 | 见“一谷不升”。 | 《管子·揆度》:“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 |
yī yīng jù quán一应俱全 | 应该有的都齐备了。(一应:所有一切;俱:都)。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那案子上调和作料,一应俱全。” |
chéng yī jǐng zhòng惩一儆众 | 惩:惩罚;儆:警告。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 | 《清史稿·谷际歧传》:“若得惩一儆众,自可群知洗濯。” |
cóng yī yǐ zhōng从一以终 | 从:跟随;终:终身,一辈子。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 宋·文天祥《刘良臣母哀辞》:“呜呼,全而生这之必全而归之,从一以终兮尚得正,其何悲!” |
yī lù fú xīng一路福星 | 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 清 范寅《越谚》上卷:“一路福星,又一路顺风,送远行语。” |
yī rén zhī jiāo一人之交 | 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那时我家先父就和娄氏弟兄是一人之交。” |
yī wú shì chù一无是处 | 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 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事与心违,无一是处,未知何日遂得释然。” |
yī nián bàn zǎi一年半载 | 约计一年或半年。表示时间不长。 | 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二折:“老将军,你且耐心者。不过一年半载,众公卿保奏你回朝也。” |
dí yī què èr的一确二 | 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怕不待的一确二,早招承死罪无辞。” |
yī shēn zuò shì yī shēn dāng一身作事一身当 | 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2回:“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 |
yī bō wèi chéng,yī bō yǐ zuò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一个波浪还没形成,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 |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yī wén rú mìng一文如命 | 见“一钱如命”。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此人有个毛病,啬细非常,一文如命。” |
yī lù shùn fēng一路顺风 |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 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 |
yī qiào bù tōng一窍不通 |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
yī xīn guà liǎng tóu一心挂两头 | 一颗心对两方面都惦念。 | 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
yī piàn wāng yáng一片汪洋 | 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郑州底下黄河开了口子,漫延十余州县,一片汪洋,尽成泽国。” |
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yī sǎo ér guāng一扫而光 |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也指一下子把食物吃个精光。 | 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
huí móu yī xiào回眸一笑 | 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 | 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yī chóu yī zuò一酬一酢 | 酬:向客人敬酒;酢:客人用酒回敬主人。指双方一来一往互相敬酒。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说着便用那合欢杯,斟了满满一钟,他夫妻果然一酬一酢的饮干。” |
yī rì qiān zhàng一日千丈 | 形容形势发展极为迅速。 | 孙中山《革命原起》:“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则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不管三七二十一 |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来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
yī hú liáng zhōu一斛凉州 | 斛:古代量器,1斛=5斗,1石=2斛。用一斛酒换了个凉州刺史。形容以贿赂手段求取官职。 | |
yī piàn gōng shāng一片宫商 | 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韦八座岫谓朝贤曰:‘此赋乃一片宫商也。’” |
ruò chū yī zhé若出一辙 | 辙:车辙。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种事物非常相似 | 宋·岳珂《桯史·汤岐公罢相》:“盖其相两朝,再罢相,乃累洪氏二兄弟,先后若出一辙,可笑如此。” |
bù kě yī shì不可一世 | 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
yī fàn sān tǔ bǔ一饭三吐哺 | 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 | 《史记 鲁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勿以国骄人。” |
huáng liáng yī mèng黄粱一梦 | 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 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
nán kē yī mèng南柯一梦 | 南柯:朝南的树枝。指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 宋 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从灵坚陇上发,味自白石源中生。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柯一梦成。” |
yī bǎn yī yǎn一板一眼 | 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
yī wú kě qǔ一无可取 | 没有一点有用的或值得肯定的地方。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来这俗物,一无可取,都只管来缠帐,几乎错认了。” |
yī cù ér chéng一蹴而成 | 见“一蹴而就”。 | 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 |
yī zú zhī tián一卒之田 | 百顷田地。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无一卒之田。” |
dǒu nán yī rén斗南一人 |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 《新唐书·狄仁杰传》:“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
bù kān yī jī不堪一击 | 不堪:经不起。经不起一打。形容十分脆弱。有时也指文章的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 王安忆《命运交响曲》:“我太响,心里却在大声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 |
yī běn wàn lì一本万利 | 用很少的资本去取得很大的利润。形容本钱少;利润大。 | 清 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
yī zhāng yī chí一张一弛 | 张:紧张;拉紧弓弦;弛:松弛;放松弓弦。相传周文王和周武王处理政事像使用弓弩一样;有拉紧的时候;有放松的时候。用来比喻工作的紧松、生活的劳逸要合理安排;适当地调节。 | 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
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 《诗经 王风 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yī xiào le shì一笑了事 | 见“一笑了之”。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抚台听了,先还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某人办事不诚实,所以钦差才加了他这个考语;后来别位司、道说起,晓得是为带着表,方才付之一笑了事。” |
yī dēng rú dòu一灯如豆 | 一盏灯只有豆粒大小的火苗。形容灯光昏暗。 |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一卷:“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
yī yù yī yóu一豫一游 | 豫:快乐。游玩快乐。指帝王的游乐生活。 | 明·宋濂《阅江楼记》:“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
dǎ chéng yī piàn打成一片 | 原指把各种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一回事。现多指人与人相互间关系密切;如同一体。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道,打成一片。” |
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毕其功于一役 |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握发 | 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 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
yī rì sān qiū一日三秋 | 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 南朝 梁 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yǒu yī dé yī有一得一 | 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 |
yī xūn yī yóu一薰一莸 | 薰:香草。莸:臭草。香臭夹杂,往往只闻其臭不闻其香。故用来比喻一善一恶之中,善易消而恶难除。有两个意思:(1)比喻善易消恶易存,或善不能止恶,恶能消善。 (2)一香一臭,善恶分明。 |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左传》 僖公四年: 一薰一莸, 十年尚犹有臭。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
lù lì yī xīn戮力一心 |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 | 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 边防》:“中国筹边之要,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精求自强之术而勉行之。” |
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心有灵犀一点通 |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灵犀:古人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它的角上有条白纹从角尖通向头脑;感应灵敏;所以称灵犀。 | 唐 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yī yú sān fǎn一隅三反 |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yī qí zhòng chǔ一齐众楚 | 一傅众咻。 | 明·王守仁《与辰中诸生书》:“绝学之馀,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 |
yī yǔ zhōng rén一语中人 | 中:中伤。以一句话中伤人。 | 宋·李昌令《令善录·刘贡父》:“盖好谑人者,但知取快一时,不知一语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
yī biǎo rén cái一表人材 | 见“一表人物”。 | 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颖悟过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十五岁上,就领了钱塘县学批首。” |
kuī jiàn yī bān窥见一斑 | 指只了解一二。 | 《高子遗书 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历,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 |
gèng jìn yī gān更进一竿 | 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jī zhù yī jiā机杼一家 | 指文章能独立经营,自成一家。 | 北齐 魏收《魏书 祖莹传》:“文章须出自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生活也。” |
mó gāo yī chǐ,dào gāo yī zhàng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 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 杨成武《层层火阵烧野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粉碎日寇‘驻屯清剿’的斗争中,冀中人民的天才创造——地道战,大显神威。” |
qù wú yī rén阒无一人 | 阒:空。指空荡荡,没有一人。 |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曾梦至一处,见禅床几杖萧然,而阒无一人。”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方才有个青衣童子开门出来。” |
yī dài kǎi mó一代楷模 | 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 《旧唐书·李靖传》:“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
zhuāng diǎn yī xīn装点一新 | 装点:装饰点缀。经过一番装饰,面貌焕然一新。 |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二卷:“凡诸苑亭榭花木,装点一新。” |
jǔ yī fèi bǎi举一废百 | 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百废百也。” |
yī fēi chōng tiān一飞冲天 | 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líng jī yī dòng灵机一动 | 灵机:灵巧;灵活的心思。形容灵敏机智;突然想出办法或主意。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卷:“俄延了半响,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 |
zǔ lóng yī jù祖龙一炬 | 祖龙:秦始皇。指秦始皇焚书。比喻一把火烧掉。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8回:“将坊间一切刻板,世上一切时文,俱付之祖龙一炬。” |
bié jù yī gé别具一格 | 格:格式;风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形容别致、新颖;与众不同的样子、风度等。 | 清 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
yī kǒu liǎng chí一口两匙 | 比喻贪多。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