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山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huái shān xiāng líng怀山襄陵谓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ēn dé rú shān恩德如山比喻恩德极为深生。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gé háng rú gé shān隔行如隔山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参谋长虽然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可是隔行如隔山,和土匪们联络便不如小喜。”
míng shān dà chuān名山大川著名的高山和大河。《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zhòng xǔ shān dòng众喣山动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明 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shān yāo yě fù山殽野湋见“山肴野蔌”。
jiàn shù dāo shān剑树刀山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灌州罗汉和尚》:“曰:‘如何是法?’师曰:‘剑树刀山。’”
yīn shān bèi hòu阴山背后①迷信者称阴间得不到超升的鬼魂所在的地方。②比喻偏僻受冷落的地方。
qīng shān lǜ shuǐ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mǎn shān biàn yě满山遍野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坐镇延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
yuān tíng shān lì渊亭山立见“渊渟岳峙”。
fù hǎi yí shān覆海移山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
tián hǎi yí shān填海移山把山移开填入大海之中。指仙术法力广大。比喻决心极大。
dāo shān jiàn lín刀山剑林比喻险恶的境地。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7回:“慢说是开封府,就是刀山剑林,也是要走走的。”
xiān shān lóu gé仙山楼阁指仙人所居住的仙境。多用于形容奇异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史记·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
qiān shān wàn shuǐ千山万水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唐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chē dào shān qián bì yǒu lù车到山前必有路比喻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高大哥,‘车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爷不会饿死睡家鸟’的。”
yī zhǐ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kāi mén jiàn shān开门见山打开门就看见山。喻指说话作文;一开始就入正题;不绕弯子。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guān shān lǎn shuǐ观山览水观:游览;山、水:指风景。游览、玩赏山水景物。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我今主意,只教大官人多怀宝钞,远离家门,正好问柳寻花,又好观山览水。”
huǒ shān tāng hǎi火山汤海喻艰难危险。《晋书·张骏传》:“虽有火山汤海,无所辞难,岂寒暑之足避哉!”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坐山观虎斗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sh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山高皇帝远指王法管辖不到。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
xiǎn shān lù shuǐ显山露水比喻出名,显露才能。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那个从不显山露水的青年实干家的影子,他那高高的身材,宽宽的肩膀。”
jǐn xiù hé shān锦绣河山像锦绣一样美丽无比的祖国河山。形容美好的国土。唐 杜甫《清明二首》:“秦城数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guān shān wán shuǐ观山玩水犹言游山玩水。《五灯会元·法眼宗·宝塔绍岩禅师》:“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
shān tóng shí làn山童石烂谓山无草木,石头腐烂。喻不可能有的现象。宋·刘昌诗《芦浦笔记·欢会誓》:“山童石烂,言则可诞;山崇石坚,此言不愆。”
míng shān shèng shuǐ名山胜水见“名山胜川”。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4卷:“从来天子建都之处,人杰地灵,自然名山胜水,凑着赏心乐事。”
shān bēng dì tā山崩地塌见“山崩地陷”。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革命时代总要有许多文艺家萎黄,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fú rú shān yuè福如山岳岳:高大的山。形容福气像山一样高。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25卷:“若帝王求道,寿齐三光,千变万化,坐民立亡;福如山岳,为人重爱,修道之者,白日升天。”
sì shān wǔ yuè四山五岳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引一千余军马,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zé zhòng shān yuè责重山岳山岳:大山。责任之重如大山。形容责任重大。南朝·梁·任后《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臣知不惬,物谁谓宜,但命轻鸿毛,责重山岳。”
tiě tǒng jiāng shān铁桶江山比喻牢固的政权或地位。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村里的干部虽然调换了几个,而他两个却好像铁桶江山。”
ēn tóng shān yuè恩同山岳犹恩重如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sǒng bó chéng shān耸膊成山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宋 陆游《衰疾》:“捉襟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
shān lín yǐn yì山林隐逸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听他说话,像几个山林隐逸。”
jiǔ guī dào shān久归道山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huá wū shān qiū华屋山丘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三国 魏 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一山不藏二虎比喻两人不能相容。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huán wǒ hé shān还我河山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shuǐ xiǔ shān xíng水宿山行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唐·李嘉佑《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诗:“一官万里向丰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shān zhì yuān zī山峙渊渟山立水聚。比喻端庄凝重的风度。晋·葛洪《抱朴子·审举》:“逸伦之士,非礼不动,山峙渊渟,知之者希,驰逐之徒,蔽而毁之。”
lěi tǔ zhì shān累土至山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卷:“累丝至疋,累土至山,累业至圣,累灵至真,故万里之涉累足乃达。”
tai shān pán shí泰山盘石比喻安定稳固。
tóng shān zhuó zhuó童山濯濯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其山之性也。”
qiāo shān zhèn hǔ敲山震虎见“敲山振虎”。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54回:“今天一见马成龙等三人在此吃饭,俱是外乡人,打算要敲山震虎,要把三个人给唬住。”
pī fā rù shān披发入山谓离开俗世而隐居。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shè hǎi dēng shān涉海登山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唐·张说《贺示历书表》:“奉宣圣旨,内出新撰历书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窃窥深奥,仰观英华,涉海登山,罔知攸际。”
dēng shān shè shuǐ登山涉水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bá shè shān chuān跋涉山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dēng shān yuè lǐng登山越岭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dēng shān mò lǐng登山蓦岭蓦:超越。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今日亲将头领差,登山蓦岭践尘埃。”
shān qióng shuǐ jué山穷水绝见“山穷水尽”。宋·陆游《冬夜吟》:“饥鸿病鹤自天寐,山穷水绝谁为邻。”
jiāng shān rú huà江山如画江山:山河;常指国土。山河美如图画。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yú hǎi qiáo shān渔海樵山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清·方文《留别马倩若兼订毗陵之游》诗:“渔海樵山过此生,向平儿女未忘情。”又《送旻昭御史征兵广西》诗:“愿君早奏升平略,鱼海樵山任所之。”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iū shān zhī gōng丘山之功比喻功绩伟大。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秋山之功,享不訾之禄。”
hē yě pēn shān欱野歕山欱:吮吸;歕:同“喷”,吹气。吮吸原野,吹动山岳。比喻气势盛大。汉·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山。”
shēn shān yě qù深山野墺荒僻的大山深处。鲁迅《彷徨·祝福》:“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
màn shān sāi yě漫山塞野同“漫山遍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操大怒曰:‘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新野下寨。”
yě sù shān yáo野蔌山肴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bù shí tài shān不识泰山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shuǐ kuò shān gāo水阔山高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里羊一套>》:“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zhù shān zhǔ hǎi铸山煮海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
shān bēng zhōng yìng山崩钟应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第二卷:“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
zhōng shān láng中山狼比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tài shān zhī ān泰山之安安:安稳。像泰山那样稳固。形容稳固安定。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
wàn shuǐ qiān shān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宋 宋徽宗《燕山亭 见杏花作》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lín shuǐ dēng shān临水登山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唐·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况乎人生天地,岳镇东驱,良时美景,始云蒸电激,临水登山,忽风流而雨散。”
wéi shān zhǐ kuì为山止篑比喻功败垂成。语本《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语出《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zòng hǔ guī shān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纵:放;释放。晋 陈寿《三国志 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dōng shān gāo wò东山高卧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shān qī gǔ yǐn山栖谷饮栖息于山中,汲取山谷的泉水来喝。形容隐居生活。《魏书 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版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dōng shān zhī zhì东山之志指隐居的念头。《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shān zhòng shuǐ fù山重水复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shān gāo shuǐ dī山高水低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若不留提辖来,许多面皮都不好看。”
zhú qìng nán shān竹罄南山罄:尽,完。形容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清·感惺《断头台·受献》:“到此是森罗殿上无私款,镜台前明照胆,要把君孽案重重彻里翻,竹罄南山。”
huǒ hǎi dāo shān火海刀山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京剧《智取威虎山》:“哪怕是火海刀山,也冲上前。”
hǎi fèi shān liè海沸山裂海水沸腾,山石崩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亦作“海沸山摇”。明 张凤翼《红拂记 髯客海归》:“坐谈间早辨龙蛇,把袖里乾坤做梦里蝴蝶,狠的人海沸山裂,不禁支发,空跌双靴。”
yí shān bá hǎi移山拔海移动大山,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晋 葛洪《抱朴子 交际》:“势力足以移山拔海,吹呼能令泥象登云。”
chū shān xiǎo cǎo出山小草出山:从山里出来;小草:植物。比喻隐士出来做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
yí shān kuà hǎi移山跨海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
zhòng yú tài shān重于泰山像泰山一样重。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国名山;五岳之首。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jī shān guà piáo箕山挂瓢用为隐居不仕之典。明 敬虚子《小隐书 许由》载:相传许由隐居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躬耕自食,以手掬饮。人遗一瓢,挂于树,风吹历历作声,以为烦,弃之。
rén xīn qí,tài shān yí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人心齐泰山移蚂蚱还有四两肉一个萝卜一个坑咱们怎么就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呢?”
hé shān zhī dé河山之德《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jiāng shān hǎo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江山好改,秉性难移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shān gāo hǎi shēn山高海深比喻恩情深厚。
bīng cáng wǔ kù,mǎ rù huà shān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cóng shān jùn lǐng丛山峻岭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
zhòng shān jùn lǐng重山峻岭连绵起伏的高山。《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gāo shān jùn lǐng高山峻岭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dǎo hǎi yí shān倒海移山倒:颠倒,翻转。翻转大海,移动山岳。指气势或力量洪大。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飞北上……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
yuán xué huài shān猿穴坏山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造成大灾祸。汉·孔融《临终》诗:“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yuǎn shān fú róng远山芙蓉远山: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山一样青翠。芙蓉:比喻女子的脸色像芙蓉花一样美丽。比喻女子貌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异史氏曰:‘得远山芙蓉,与共四壁,与以南面王岂易哉?’”
shān ruì zé bù gāo山锐则不高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泰山不让土壤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zhì zhě lè shuǐ,rén zhě lè shān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爱好。智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cán shān shèng shuǐ残山剩水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宋 范成大《万景楼》诗:“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shèng shān cán shuǐ剩山残水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清·孙雨林《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山残水,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