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时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uí shí suí dì随时随地 | ①谓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 | 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 |
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天时地利人和 | 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 《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 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
jué bù dài shí决不待时 | 谓对已判死刑的重犯不待秋后而立即执行。封建时代处决死囚多在秋后,但案情重大者可立即处决,故谓。 | |
fèn shí jí sú愤时疾俗 | 同“愤世嫉俗”。 | 《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 |
yī shí qiān zǎi一时千载 | 一千年才遇到一次。极言机会难得。 | 宋·秦观《代回吕吏部启》:“恭维某官望重本朝,才高当世,一时千载,韦平之遇已稀;四世五公,袁杨之兴未艾。” |
hè hè shí míng赫赫时名 | 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名声。非常显赫的名声。 | 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 |
yī shí bàn shà一时半霎 | 犹一时半刻。 |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
xiǎo shí liǎo liǎo小时了了 |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tōng shí dá biàn通时达变 | 同“通权达变”。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1回:“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有王伯之才,通时达变,足以寄秦国之政。” |
jí shí xíng lè及时行乐 | 及时:抓紧时机。抓紧时机寻欢作乐。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
sì shí qì bèi四时气备 | 四时: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具备。比喻人的气度弘远。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
shēn bù yù shí身不遇时 | 谓没有遇到好的时机。 | 明·沈采《千金记·宵征》:“官人身不遇时,且自宁奈。” |
shí shì zào yīng xióng时势造英雄 | 时势:一段时期内的客观形势。特定的历史条件,如社会动荡,使人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并相互作用,使之成为英雄人物。 | 冰心《去国》:“以我这样的少年,回到少年时代大有作为的中国,正合了‘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那两句话。” |
bù shí zhī xū不时之须 | 不时之需。指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 |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
xiá jiàn hé shí yuè匣剑何时跃 | 匣剑:藏在匣中的宝剑。藏在匣中的宝剑什么时候会跳出来。比喻贤才什么时候才能施展本领。 | 唐·韦庄《冬日长安感志》诗:“未知匣剑何时跃,但恐铅刀不再铦。” |
yǔ shí xiāo xi与时消息 | 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 《周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 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
jìng shòu rén shí敬授人时 | 亦作“敬授民时”。《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谓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敬授人时”指颁布历书。 | 《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 |
shí duàn shí xù时断时续 |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虽然这样时断时续地学,但他实际上早可以独立开汽车了。” |
jī bù kě shī,shí bù zài lái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 《旧五代史 晋书 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jiàn shí zhī jǐ见时知几 | 谓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 |
yǔ shí tuī yí与时推移 |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 唐 李白《冬夜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 |
bù shì shí yí不适时宜 | 适:适应;时宜: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和趋势。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九节:“‘拚消耗’的主张,对于中国红军来说是不适时宜的。” |
qù shě yǒu shí趣舍有时 | 趣舍:趋向和舍弃。指人的得失进退有一定的时机。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 |
xiàn shí bào现时报 | 现时:今生今世。指今世作恶就在今世遭报应。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前日这老道前来求亲时,我们只怪他不伦,岂只是个妖魔,今日也现时报了。” |
gèng dài hé shí更待何时 | 更:再,复。指不必再等待,已到了该说该做的时候。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横,到这里却去不得,似这般瞎汉不打更待何时?” |
shí bù zài lái时不再来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 《国语 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
céng jǐ hé shí曾几何时 | 曾:曾经;几何:多少;时:时间。才过了多少时间。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 宋 赵彦端《介庵词 新荷叶》词:“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 |
shí hé nián fēng时和年丰 | 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诗经 小大雅谱》唐 孔颖达疏:“万物盛多,人民忠孝,则致时和年丰,故次《华黍》,岁丰宜黍稷也。” |
shí bù wǒ yǔ时不我与 | 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 | 《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
shí bù kě shī时不可失 | 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不可错过。 | 《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
yī zhāo quán rù shǒu,kàn qǔ lìng xíng shí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作威作福。 | 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yī shí jiù bì医时救弊 | 匡正时政的弊病。 |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及唐元宗时,宰相姚元崇直奏十事,可以坐销患害,立致升平,惟虑至尊,未能留意。医时救弊 ,无出于斯!” |
hǎo nǚ bù chuān jià shí yī好女不穿嫁时衣 | 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 | 旧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
shí shū fēng yì时殊风异 | 时:时代。风:风俗。殊、异:不同。时代不同,风俗也不同。 | |
zūn yǎng huì shí遵养晦时 | 同“遵养时晦”。 |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一:“浮云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
huáng jīn shí dài黄金时代 | 指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也指经济、文化最繁荣兴旺的时期。 | 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自己不想个正当方法奋斗去,却敛着手等候那黄金时代来碰他。” |
shī shí luò shì失时落势 | 指时运不济。 | 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若不是我失时落势,怎生的便揽祸招危。” |
míng zhèn yī shí名震一时 |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 《新唐书 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
mìng jiǎn shí guāi命蹇时乖 | 命运不济,遭遇坎坷。 | 明 沈采《千金记 遇仙》:“只恐命蹇时乖,且自存心守己。” |
tián yuè sāng shí田月桑时 | 泛指农忙季节。 | 南朝齐·萧子良《谏射雉启》:“且田月向登,桑时告至。” |
yùn yí shí yì运移时易 | 谓运数终尽,时势变易。 | 《明史·金国凤曹变蛟传赞》:“金国凤之善守,曹变蛟之力战,均无愧良将材,然而运移时易,难于建功而易于挫败。” |
shí guāng sì jiàn,rì yuè rú suō时光似箭,日月如梭 | 梭:织布机上引导纬纱与经纱交织的构件。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也有一年以上。” |
shí hēng yùn tai时亨运泰 | 旧时指命运亨通。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2卷:“也是宋金时亨运泰,恰好有一只大船,因逆浪冲坏了舵,停泊于岸下修舵。” |
shí hé suì fēng时和岁丰 | 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 宋 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太宗皇帝每见时和岁丰,雨雪应时,辄喜不自胜,举酒以属群臣。” |
wēi yí kǒng shí威仪孔时 | 威仪:庄严的仪容和举止;孔:甚,很。仪容严肃,举止庄重,很合时宜。 | 《诗经·大雅·既醉》:“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 |
shì féng qí shí适逢其时 | 见“适逢其会”。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虽然姬昌之数偶验,适逢其时,岂得骤赦归国!” |
wéi shí jué sú违时绝俗 | 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 |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 |
shēng bù féng shí生不逢时 | 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 《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 |
kuāng sú jì shí匡俗济时 | 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 《宋书 明帝纪》:“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谋直献,匡俗济时,咸切事陈奏,无或依隐。” |
shí yí sú yì时移俗易 | 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 |
yī shí sān kè一时三刻 | 同“一时半刻”。 | 清·李渔《凰求凤·夥媒》:“机缘凑,把愁肠暂丢,便难成,也一时三刻展眉头。” |
shí yǐn shí xiàn时隐时现 | 现:显露。时而隐没时而现出。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 | 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子房当烹狗藏弓之世,时隐时现,托赤松以自保。” |
dài shí ér jǔ待时而举 | 待:等待;举:行动。等待有利时机再采取行动。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寡君知天运之盛衰,达时务之机变,所以养兵练将,待时而举。” |
shuō shí chí,nà shí kuài说时迟,那时快 | 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
miào jué shí rén妙绝时人 | 指作品的好,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 |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
cǐ yī shí,bǐ yī shí此一时,彼一时 | 此:这;彼:那。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相提并论。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
shí lái yùn lái时来运来 | 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命运开始好转。同“时来运转”。 | 清 姬文《市声》第十七回:“阿大利时来运来,首先挑着粪担,到租界出粪。” |
shí yí shì yì时移势易 | 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 清 杭世骏《质疑 诸史》:“时移势易,踵事增华,亦不得独罪商君矣。” |
rì xǔ duō shí日许多时 | 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 | 宋·石孝友《声声慢》词:“花前月下,好景良辰,厮守日许多时。” |
zāo jì shí huì遭际时会 | 同“遭遇际会”。 |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厥后遭际时会,擢授京尹。” |
bù wéi nóng shí不违农时 | 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zūn shí yǎng huì遵时养晦 | 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 《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
quán shí zhì yí权时制宜 | 斟酌形势随机应变。 | 汉·王充《论衡·答佞》:“人操行无恒,权时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挠。” |
guò shí huáng huā过时黄花 | 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今该转机已成过时黄花。” |
shǎng bù yú shí赏不逾时 | 谓及时行赏。 | 《司马法·天子之义》:“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 |
cōng míng yī shì,hú tū yī shí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 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 老舍《骆驼祥子》:“六十九岁的人了,反倒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教一群猴儿王八蛋给吃了。” |
zūn yǎng shí huì遵养时晦 | 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 《诗经 周讼 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
dé suō tóu shí qiě suō tóu得缩头时且缩头 | 指在必要时采取低姿态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八卷:“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入市乌龟。’曰:‘意旨如何?’师曰:‘得缩头时且缩头。’” |
dài shí shǒu fèn待时守分 | 待:等待;时:时机;分:本分。为了等待好的时机而暂时安分守己。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想咱人不得志呵,当以待时守分,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 |
yìng shí ér shēng应时而生 | 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 姚华《曲海一勺》:“文章应时而生,体各有当。” |
shí guāi yùn zhuō时乖运拙 | 拙:劣,不好。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 元 无名氏《娶小乔》头折:“争奈我时乖运拙难前进,几时能够朝帝阙受君恩。” |
shí yí shì yì时移世易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英不雕饰,时移世易,理自然也。” |
fèn shí jí sú愤时嫉俗 | 愤:愤恨,不满;嫉:憎恶,仇恨;俗:世俗。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 清·朱彝尊《王礼部诗序》:“十余年来,所交之士皆幽忧失志之士,诵其歌诗,往往愤时嫉俗,多离骚变雅之体。” |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lín shí bào fó jiǎo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 平时:平常;抱佛脚:拜佛。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鲁迅《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 |
zāo shí bù ǒu遭时不偶 | 同“遭逢不偶”。 | 元·许衡《时务五事·为君难·任贤》:“遭时不偶,务自韬晦。” |
kuàng rì lěi shí旷日累时 | 累:积累。耗费时日,拖延很久。 | 宋 曾巩《为人后议》:“今世议者纷纷,至于旷日累时,不知所决者,盖由不考于礼,而率其私见也。” |
wàn shì yī shí万世一时 | 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机会。形容机会难得。 | 《史记 吴王濞列传》:“慧星出,蝗虫数起,此万世一时,而愁劳圣人之所起也。” |
jì shì kuāng shí济世匡时 | 济:拯救;匡:匡正。拯救人世,匡正时政。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
shí qīng hǎi yàn时清海宴 | 时世清平,四方安定。 | 《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时清海宴定风波,恩光六塞,瑞气遍山坡。” |
bù duó nóng shí不夺农时 | 夺:侵占,耽误。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 《旧唐书·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宁积于人无藏于府。” |
xiáng fēng shí yǔ祥风时雨 | 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 | 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夫人道得于下,则阴阳和于上,然后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则夷狄慕德重泽而至矣。” |
shí wàng suǒ guī时望所归 | 声望很高,为世人所敬仰。 | 《晋书 阮籍传》:“卿时望所归,今欲屈卿同受顾托。” |
tōng shí dá wù通时达务 | 谓了解客观形势。 | 清·陈确《答沈朗思书》:“而通时达务之士,则又群相惊惧危恐,蓄缩而莫取出一言。” |
gǎn shí fǔ shì感时抚事 | 感:感触,感慨;抚:历数、追忆。因考虑时事而伤感 |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jūn yī shí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
shì yì shí yí世异时移 | 世、时:社会、时代。异、移:不同、变化。社会变化了,时代不同了。亦作“时移世改”、“时移世异”、“时移俗易”、“时异事殊”。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 |
jì shí xíng dào济时行道 | 济:救助。拯救时世,推行王道仁教。 | 明·杨澄《陈伯玉先生文集后序》:“岂足以知先生之术济时行道,忠忧之心进进不已哉。” |
wán shí tān rì玩时贪日 | 见“玩时愒日”。 | 明·宋濂《<刘兵部诗集>序》:“濂也以缪悠之资,玩时贪日,不能成一章。” |
xiàng shí duó lì相时度力 | 相:察看。观察时机,估算力量。 | 唐·司空图《题东汉传后》:“君子救时虽切,必相时度力,以致其用。” |
shí yí shì biàn时移世变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同“时易世变”。 | 唐 白居易《唐淮南节度使李公家庙碑铭序》:“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 |
yī shí zhī guàn一时之冠 | 冠:首位。一个时期居首位的人物。 | 《晋书·王献之传》:“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
wéi shí shàng zǎo为时尚早 | 不适时,还早了点。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原来为时尚早,吴家未曾开得大门。” |
cōng míng yī shì,měng dǒng yī shí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 懵懂: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五回:“我苏友白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我此行虽因叔命,原为寻访佳人。” |
yùn wàng shí shèng运旺时盛 | 时运旺盛。指运道很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 |
shí yì shì shū时异事殊 | 殊:不同;差异。时间不同,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样。意思是事物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亦作“时异势殊”。 |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尚恐议者曰:‘时异事殊。’臣请复为陛下租举近效之尤章者以辩焉。” |
lín shí bào fó jiǎo临时抱佛脚 | 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 唐 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
kuāng shí jì shì匡时济世 | 匡:纠正。济:救助。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 | 《后汉书·荀淑传》:“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 |
kuāng shí jì sú匡时济俗 | 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 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 |
yǒu zhì wú shí有志无时 | 有抱负而时运不济。 | 《后汉书·赵歧传》:“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
bù shí shí wù不识时务 | 不识:不认识;务:事务;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