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死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ān shēng pà sǐ贪生怕死 | 贪:贪恋。贪图生存;惧害死亡。形容为了活命而失去正义的原则。 | 东汉 班固《汉书 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日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
yǐ sǐ jì zhī以死继之 | 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不可动摇。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
zhāo wén dào,xī sǐ kě yǐ朝闻道,夕死可矣 |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 《论语 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shēng sǐ wèi bǔ生死未卜 | 或生或死结果尚难测定。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5回:“急的是母亲生死未卜,深怕见了面不能说话,仍和不见一般,岂不可痛!” |
tóng shēng gòng sǐ同生共死 | 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 《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
sǐ biāo bái chán死标白缠 | 极力纠缠。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8回:“若不是狄周死标白缠,他还要抓空子逃跑。” |
wàn sǐ yóu qīng万死犹轻 | 处死万次,还嫌惩罚太轻。极言罪大。 |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以狂妄戆愚,不识礼度,上表陈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万死犹轻。” |
sǐ shēng cún wáng死生存亡 | 生存或者死亡。常用比喻事态已经到了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亦作“生死存亡”。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
wàn sǐ yī shēng万死一生 | 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 |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
sǐ shēng yǒu mìng死生有命 | 指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 |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liàn shēng wù sǐ恋生恶死 | 恋:爱慕不舍;恶:厌恶。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4卷:“若恋生恶死,拒违变化,则神识错乱,自失正业。” |
wǔ rén bù xī sǐ武人不惜死 | 惜:吝惜。指武官不怕死。 | 《宋史·岳飞传》:“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jú gōng jìn lì,sǐ ér hòu yǐ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shēng lí sǐ bié生离死别 | 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 | 《陈书 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
bù dào wū jiāng xīn bù sǐ不到乌江心不死 | 乌江:项羽兵败的地方。比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我道:‘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 |
sǐ yào miàn zǐ死要面子 |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
dǎo jié sǐ yì蹈节死义 |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 《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
zhì yú sǐ dì置于死地 | 置:安放;死地:无处可走的地方。把对方置于灭亡的境地。比喻彻底击败对方。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
rén zhī jiāng sǐ,qí yán yě shàn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 《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rèn sǐ kòu ér认死扣儿 | 坚定地认为;固执己见。 | |
qīng sǐ zhòng qì轻死重气 | 谓以义气为重而不怕死。 | 汉·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起之伦,齐志无忌,拟迹田文,轻死重气,结党连群。” |
dé rén sǐ lì得人死力 |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 | 《晋书·贾充传》:“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 |
shí sǐ bù wèn十死不问 | 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 | 《北史·艺术传·皇甫玉》:“孝昭赐赵郡王十死不问,王喜曰:‘皇甫玉相臣,云当恶死,今复何虑?’” |
pián shǒu jiù sǐ骈首就死 | 同“骈首就戮”。 | 清·昭梿《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呼其壮士出,以次斩戮,寂无一声,骈首就死。” |
sǐ xīn tā dì死心塌地 | 死心:不变心;塌地:指心里塌实。原指心里塌实;不再做别的打算。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或心甘情愿。 | 元 乔孟符《鸳鸯被》第四折:“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 |
xiōng féi dì jí兄死弟及 | 原指哥哥死了,弟弟即位做君主。后也指弟弟接替哥哥的职位和事业。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不与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辞也。” |
jué yī sǐ zhàn决一死战 | 拼死一战以决胜负。 | 《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
jiǎo tù sǐ,liáng gǒu pēng狡兔死,良狗烹 | 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 《韩非子 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shēng sǐ cún wáng生死存亡 |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 |
sǐ huī gǎo mù死灰槁木 | 比喻枯寂而没有生机。 |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晋·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 |
jiǔ sǐ wèi huǐ九死未悔 |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xiào sǐ wù qù效死勿去 | 指竭尽忠诚。 | 《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 |
sǐ duì tóu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现在他们怕我们防得厉害,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做成个死对头。” |
yào sǐ yào huó要死要活 | 形容闹得很凶。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那婆娘索性抓破脸皮,反要死要活,分毫不让。” |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
zhī sǐ mí tā之死靡它 | 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 《诗经 鄘风 柏舟》:“之死矢靡它。” |
huí shēng qǐ sǐ回生起死 | 起死回生。形容医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救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回生起死妙难言,拯惫扶危更多益。” |
sǐ xīn yǎn死心眼 | 固执拘泥,想不开。比喻性情固执,或者遇事想不开的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死心眼儿了!” |
yǎng shēng sòng sǐ养生送死 |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 |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 |
sǐ lǐ qiú shēng死里求生 | 同“死中求生”。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合我师傅父女两人,费了无限精神,成全得我转祸为福,死里求生,重归故里。” |
xīn shēng wù sǐ欣生恶死 | 欣:喜悦;恶:憎恨,讨厌。贪生怕死。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8卷:“元始天尊告诸四众:一切众生,贪着有功,欣生恶死。” |
tóng lì xiāng sǐ同利相死 | 谓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同利相死,同情相成。” |
yú sǐ wǎng pò鱼死网破 |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指拼个你死我活。 | 《杜鹃山》第五场:“他就是张网捕鱼,我也拼他个鱼死网破。” |
sǐ bù xuán zhǒng死不旋踵 | 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 《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sǐ mǎ dāng huó mǎ yī死马当活马医 | 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仍然抱万一希望,积极挽救。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 | 清 顾张思《土风录》第13卷:“知不可救,姑且医治曰‘死马当活马医’。” |
sǐ zhū gé zǒu shēng zhòng dá死诸葛走生仲达 |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用死人吓唬活人。 | 《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
tóng shēng sǐ gòng cún wáng同生死共存亡 | 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 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我党在根据地内细心地认真地彻底地争取群众、和群众同生死共存亡的任务,较之过去六年有更加迫切的意义。” |
zì xún sǐ lù自寻死路 | 指自己走上毁灭的道路。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7回:“话说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去见得梁中书,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 |
qī shēng qī sǐ七生七死 | 见“七死七生”。 | |
sǐ zhū gé xià zǒu shēng zhòng dá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 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 《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
shì sǐ ruò shēng视死若生 | 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 | 《庄子 秋水》:“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
chū rù shēng sǐ出入生死 | 出生入死。 | 唐·韩偓《海山记》:“吾常亲锋刃,冒矢石,出入生死,与子同之。” |
hú sǐ tù qì狐死兔泣 |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 《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
shǐ sǐ wú èr矢死无贰 | 矢:通“誓”;贰:二心。誓死不怀二心。 | 《明史·忠义传·琴彭》:“茶笼守彭被困孤城,矢死无贰。” |
sǐ ér fù sū死而复苏 | 复:又,再;苏:醒过来。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 宋·洪迈《夷坚丙志·九圣奇鬼》:“地狱百毒,汤镬锉硾,随索随见,鬼形糜碎,死而复苏屡矣。” |
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
zhì zhī sǐ dì置之死地 | 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 《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sè ruò sǐ huī色若死灰 | 面目惨白。原比喻面部没有什么表情。现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 |
shì sǐ rú guī视死如归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shì sǐ bù yú誓死不渝 | 立誓至死不变。 | 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阵力之志,誓死不渝。” |
ài shēng wù sǐ爱生恶死 | 爱:喜爱;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
zhì sǐ mí tā至死靡他 | 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 | 《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
sǐ chán yìng mó死缠硬磨 | 指一味不休的纠缠某人或某事。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要不然张彪怎么会死缠硬磨不肯放过她呢!” |
sǐ huī fù rán死灰复燃 | 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复:又。 |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
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
qiú sǐ bù dé求死不得 | 得:能够。想死也不能。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20卷:“璞流汗惊惧,因成疮疾,遍身有疮,皆有口及舌,日夜楚痛,求死不得。” |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sǐ shēng huó qì死声咷气 | 大声嘶喊、哭叫。 |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听不的他死声咷气,恶叉白赖。” |
qīng sǐ zhòng yì轻死重义 | 见“轻死重气”。 | 《旧唐书·崔融传》:“若乃富商大贾,豪宗恶少,轻死重义,结党连群。” |
lǎo ér bù sǐ老而不死 | 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 《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
sǐ bù gān xīn死不甘心 | 就是死了也不甘心情愿或满足。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f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 宗璞《南渡记》第六章:“岂不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李姐姐身体会好起来。” |
shì sǐ yóu guī视死犹归 |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 | 晋·葛洪《抱朴子·弭讼》:“夫不伏之人,视死犹归,血刃之祸,于是将起。” |
shēng sǐ zhī jiāo生死之交 | 同生共死的交谊。 | 元 郑德辉《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
qiān fū suǒ zhǐ,wú bìng ér sǐ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 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 东汉·班固《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 |
sǐ gǔ gèng ròu死骨更肉 | 犹起死回生。 | 唐·牛肃《吴保安传》:“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 |
fù dōng hǎi ér sǐ赴东海而死 | 赴:往,去。跳进东海淹死。形容决心很大。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
wú kòu bào sǐ无寇暴死 | 在没有变乱的情况下就死于非命。 | |
sǐ nǎo guā gǔ死脑瓜骨 | 不开通。 | 锦云等《草莓三爷》:“你呀,就是死脑瓜骨!” |
chū shēng rù sǐ出生入死 |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shì sǐ bù èr誓死不贰 |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 | 《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盆城,誓死不贰。” |
zéi xīn bù sǐ贼心不死 | 不放弃坏念头,而继续做下去。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这伙强盗贼心不死,说不定下一步对咱会更毒。” |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春蚕到死丝方尽 | 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 唐 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shǐ sǐ bù èr矢死不二 | 矢:同“誓”,发誓;二:二心。立誓到死不改变意志。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瑥得鸦头,横施楚惊。既北绽,又欲夺其志,女矢死不二,因囚置之。” |
duī duò sǐ shī堆垛死尸 | 堆垛:堆积;死尸:死人尸体。比喻文章一味拾取陈腐冷僻的典故,堆砌成文。 | 宋·许凯《彦周诗话》:“凡作诗若正尔填塞,谓之‘点鬼簿’,亦谓之‘堆垛死尸’。” |
shì sǐ bù èr誓死不二 |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 鲁迅《华盖集 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
zhuō shēng tì sǐ捉生替死 | ①陷害无罪之人为有罪者抵死。②杀一生物为病者消灾的巫术。 |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官人每枉请著皇家禄,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无辜。” |
zhāo wén xī sǐ朝闻夕死 |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
sǐ mó huó yàng死模活样 | 半死不活的样子。 |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帝王都会》:“宋臣大怒曰:‘口说尚可,乃画此死模活样乎?’” |
zhāo shēng mù sǐ朝生暮死 |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 《重修政和证类本草 草下之上》:“朝生幕落花……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 |
shēng lái sǐ qù生来死去 | 死接着生,生接着死,轮回不停。 | 《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君不见生来死去,似蚁修还,为衣为食,如蚕作茧。” |
xiào sǐ jiāng chǎng效死疆场 | 到边疆拼死报效国家。 | 明 张居正《再乞休致疏》:“虽执殳荷戈,效死疆场,亦所弗避。” |
sǐ yàng huó qì死样活气 | 形容没有生气。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宁可向泼刺的妓女立正,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 |
lù sǐ bù zé yīn鹿死不择荫 | 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 见“鹿死不择音”。 |
zhì sǐ bù èr至死不二 | 至:到。到死不改变。 |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盖内臣性贪苟得,至死不二,遂传为笑柄。” |
xǔ yǒu yǐ sǐ许友以死 | 许:应许。朋友以死相许。形容重友谊。 | 《周礼·曲礼上》:“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哀莫大于心死 | 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 |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dǎ sǐ lǎo hǔ打死老虎 |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 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 |
tóng shēng sǐ,gòng cún wáng同生死,共存亡 | 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