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
(501—538)东魏渤海蓨人,字敖曹。高乾弟。少有勇力,专事驰骋。北魏末,与兄弟共在乡里招集部曲起兵。后随高欢讨尔朱氏,屡立战功,官至侍中、司徒。后为西南道大都督,攻克上洛,俘西魏洛州刺史及将帅数十人。复为军司大都督,统七十六都督,为鲜卑权贵所惮服之唯一汉将。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封京兆郡公。后与侯景等共攻独孤如愿于金墉城,邙山之役,为西魏宇文泰援军所杀。
孔稚珪
孔稚珪(447~501)南朝齐骈文家。一作孔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刘宋时,曾任尚书殿中郎。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御史中丞。齐明帝建武初年,上书建议北征。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迁太子詹事。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萧绎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沈庆之
(386—465)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弘先。不识字,少以勇闻,有谋略,善用兵。文帝、孝武帝年间,参与镇压江沔蛮族起事,平定宋皇室内部叛乱。历任建威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北大将军、侍中、太尉等职,封始兴郡公。在娄湖广置室宇田产,奴僮千计。前废帝永光元年,请开钱禁,许民私铸。致钱质更劣,千钱长不满三寸,有“鹅眼钱”、“綖环钱”等名目,斗米竟值万钱。后为前废帝所杀。
刘峻
刘峻(463—521年),南朝梁学者兼文学家。字孝标,本名法武,平原(今属山东德州平原县)人。以注释刘义庆等编撰的《世说新语》而著闻于世,其《世说新语》注引证丰富,为当时人所重视。而其文章亦擅美当时。《 隋书·经籍志 》著录其诗文集六卷,惜今所传为数有限。刘峻才识过人,著述甚丰,所作诗文颇有发明。其《世说新语注》 征引繁博,考定精审,被视为后世注书之圭臬,至今流传。据《隋志》 所载,刘峻另有《汉书注》 一百四十卷,还 编撰《类苑》一百二十 卷,惜二注均已亡佚。刘峻生平行迹历来不得其详。
萧钧
( 473—494)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礼。齐高帝子。出继伯父萧道度。武帝永明中,为江州刺史。累迁秘书监、抚军将军。性至孝。好学,善属文。与王智深、江淹以文章相会。尝手自细书写《五经》,置巾箱中,以备遗忘,一时诸王争效。“巾箱《五经》”自此始。居身清率,言未尝及时事。海陵王延兴元年,萧鸾专政,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