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所属职官未能尽职,或贪污卑鄙操守不修,或无识无能屡招物议者,张之洞也不留情面地一一予以纠劾。
2.这与张之洞的劝学篇有关,也与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分歧有关。
3.几乎所有的强力部门都掌握在了皇亲国戚们的手中,与此同时,袁世凯开缺回籍,张之洞驾鹤西去,皇族内阁横空出世。
4.张佩纶算是晚清名流,学问渊博,曾经和张之洞齐名。
5.张之洞曾经创办了几家公司,因为官僚气息越来越严重,他不仅完全不信任那些招募过来的买办企业家,甚至连他自己派下去的官方督办也不信任。
6.张之洞比袁世凯年长二十二岁,行辈为先,资望亦高,在他的心目中,袁世凯乃是行伍出身的粗人,这样的新贵斤两不足。
7.赵凤昌曾任湖广总督张之洞首席幕僚,昔时武昌有“湖广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的戏语流传,足见赵氏在张之洞主持的“湖北新政”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8.徜徉于校园美景之中,不难想象当年由张之洞亲自筹划,占地8万多平方米,建有东西斋舍20座、藏书楼1座的广雅书院的赫赫气象。
9.谁料想朝廷派来了张之洞,让两人白作了一场黄梁美梦。
10.张之洞称“屠财”,爱“烧钱”,挥金如土;袁世凯称“屠民”,好杀戮,杀人如麻;岑春煊谓“屠官”,蔑强暴,反腐劾官。
11.郑人张之洞幕府时,张对其诗也是大为激赏,认为“出已之上”,并有“子之才笼罩一世,无施不可”等赞语。
12.戊戌年,张之洞曾经力挺康梁等人,出钱出力出关系,但也敏锐地看到维新派的外强中干和急功近利。在变法主旋律响彻朝野时,张之洞逆市操盘,“不识时务”地抛出了著名的。雪珥
13.庆裕、定安、曾国荃、张之洞、黄彭年等,按切时势,各抒所见以闻。
14.朱采忠于职守,牢记张之洞的“密摺奏报”,使之从汾州府简任雷琼道饬令督建炮台。
15.由张之洞主持制定的癸卯学制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进程。其主导思想就是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
16.光绪二十二年,应两湖总督张之洞邀请,39岁的刘鹗去湖北协商建造芦汉铁路事宜,他积极争取参与承办,但因意见不合辞归。
17.生齿繁,百物贵,仅树五谷,利薄不足以为养。古昔之农患惰,今之农患拙。张之洞
18.在近代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反洋教运动中,晚清大吏张之洞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实践。
19.然当时风气锢蔽,昏庸在朝,苟无张之洞卤莽为之,恐冶铁萍煤,至今尚蕴诸岩壑,亦未可知,甚矣功罪之难言也。
20.由于卞綍昌是张之洞的女婿,与刘师培的妻子何震有亲戚关系,从而卷入到刘师培与章太炎的一场纷争中。
21.振兴教育,必先广储师范,师资不敷,学校何以兴盛。张之洞
22.到年关时手头拮据,张之洞便命人拿物去当铺典质。
23.不怎么为人知晓的是,詹天佑归国后曾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之后被张之洞“慧眼识英雄”,将他聘入博学馆担任教习。
24.张之洞在短暂的署理期间,于兴工劝商方面尤多致力,以期繁荣地方经济,富国裕民。
25.在张之洞暮年,各种机缘巧合相聚,这位依据传统的学优而仕路径的读书人,终于轻轻开启了现代化中国的一种关键要素,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由此而兴。
26.张之洞“所到各省,从不用门丁,不收门包,不收馈遗礼物”。
27.????????在此之前,清廷已决定,前在山海关督师的刘坤一回任两江,张之洞回任湖广,回到武昌。
28.军营治理井井有条,市厘不惊,军民肃然,深得张之洞称赞,由是却引发同级军官和幕僚的嫉妒和非议,处处设难,办事不得行其意。
29.张之洞兴奋得不得了,亲拟谢恩折子,得意忘形,自命为“敢忘八表经营”的话,一时传为口实,而挖苦他最厉害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堂兄张之万。
30.张之洞一生清正廉洁,乐善好施,以致其辞世后,“竟至囊橐萧然,无以为子孙后辈计”。
31.次年,北京强学会遭查禁后,张之洞一反常态,下令查禁上海强学会及《强学报》。
32.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33.晚清光绪年间,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去日本考察学政,回来后上书要求统一国语,获得了张之洞等人的赞同。
34.四月初的时候,听阎敬铭提及张之洞在清查藩库,并有意对当年赈款流失一案进行严查。
35.张之洞路复名无果,身后遗存日削月割,建设武汉近代工业博物馆仍停留在纸上。
36.粤汉铁路,关系紧要,现在合兴公司正议废约,应即另筹接办,着张之洞悉心核议,妥筹办理,以挽利权。
37.张之洞筹办的广雅书院破除了旧科举制度,设务实课程,“砥砺名节,关心时务,吸收新知,并使他们能出仕则为国家栋梁,为民则成为社会中坚”。
38.劝农之要如何?曰讲化学。张之洞
※ "张之洞"造句资料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