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醒聩震聋醒聩震聋的故事

醒聩震聋的成语故事


拼音xǐng kuì zhèn lóng

基本解释犹言振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出处陶曾佐《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一跃而登此庄严美丽之舞台中,一奋萃此醒聩震聋之盘涡里。”


暂未找到成语醒聩震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醒聩震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震耳欲聋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聋者之歌《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昏聩无能
振聋发聩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如梦初醒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厉公大喜曰:‘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
舌敝耳聋《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装聋作哑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震撼人心
威震天下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耳聋眼瞎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独清独醒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南史·庾仲文传》:“言‘仲文贵要异他尚书’,又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为异也。”
不痴不聋《宋书 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妆聋做哑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一个悄悄冥冥,一个絮絮答答。却早禁住隋何,迸住陆贾,叉手躬身,妆聋做哑。”
沸天震地叶圣陶《一个朋友》:“那一对小新人面对面站着,在一阵沸天震地的拍手声里,他们俩鞠上三个大躬。”
装聋做哑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方氏已许出了口,不好悔得,只得装聋做哑,听他娶了一个妾。”
发蒙振聩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蒙振聩。”
昏迷不醒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次日昏迷不醒,叫唤也不答应,正不知甚么病症。”
推聋装哑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龙威虎震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
发聋振聩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聩。”
一喷一醒唐 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大梦初醒《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耳聋眼黑清 翟灏《通俗编 身体 耳聋眼黑》:“《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装聋装哑茅盾《小巫》:“蔓姐几次三番乘机会说起娘在上海不知道是怎样过日子,老爷只是装聋装哑。”
名震一时《新唐书 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人事不醒杨朔《晚凉天》:“有一位同志,是渔船救起来的,三天三夜人事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