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延颈举踵延颈举踵的故事

延颈举踵的成语故事


拼音yán jǐng jǔ zhǒng

基本解释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法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


暂未找到成语延颈举踵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延颈举踵)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举例发凡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在此一举《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举棋若定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高蹈远举宋·王琳《野客丛书·穆生邹阳》:“穆生高蹈远举,意盖有在,逆知异日必不能免,非知几畴克尔哉。”
疾如旋踵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轻而易举《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不可胜举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
举世混浊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举重若轻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笃近举远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举善荐贤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举贤任能《礼记 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举世无敌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
举直错枉《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举直错枉,谭思旧制。”
举止娴雅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举止娴雅,浅笑微颦,丰华入目;承颜顺意,婉娈快心。”
踵武前贤战国·楚·屈原《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战不旋踵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举足轻重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举目无亲唐 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踵趾相接杨天石《黄遵宪》:“黄遵宪盛赞他们‘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举措不当《管子 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纲举目张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举棋不定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踵武相接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且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踵事增华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举一废百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百废百也。”
画眉举案《汉书·张敞传》:“(敞)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举止言谈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