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本澄源的成语故事
拼音duān běn chéng yuán
基本解释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春秋之时,天王之使,交驰于列国,而列国之君,如京师者绝少。夫子谨而书之,固以正列国之罪,而端本澄源之意,其致责于天王者尤深矣。”
暂未找到成语端本澄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端本澄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开源节流 | 荀况《荀子 富国》:“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
正本溯源 |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
一本正经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
木本水源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
本位主义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
进本退末 |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
源源不断 |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饮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
本末倒置 | 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
离本趣末 | 汉 徐幹《中论 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
首尾两端 | 《后汉书 西羌传》:“初,饥五同种大豪卢匆,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而首尾两端。” |
除恶务本 | 《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蔡沈集传:“去恶则务绝根本。” |
经纬万端 | 汉朝扬雄《法言·问神》:“神心恍惚,经续万方。” |
原原本本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元元本本,数始于一。” |
作恶多端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
木落归本 | 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安乐奸邪,辰未主之。”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翼氏《风角》曰:‘木落归本,水流归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东也。” |
根深固本 | 《晋书·伏滔传》:“所以杜其萌际,重其名器,根深固本,传之百世。” |
异端邪说 | 宋 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异端邪说日交驰,圣哲攻之心费辞。” |
本本主义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 |
世外桃源 |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
变本加厉 | 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
本相毕露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第三种人’杜衡辈,标榜超然,实为群丑,不即本相毕露,知耻者皆羞称之,无待这里多说了。” |
本乡本土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 |
源殊派异 | 宋·吴自牧《梦粱录·浙江》:“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
舌端月旦 | 宋·叶廷圭《海录碎事·人事》:“舌端月旦,皮里阳秋。” |
源远流长 |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
首鼠两端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