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三斡四的成语故事
拼音diào sān wò sì
基本解释挑拨是非。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斡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
暂未找到成语调三斡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调三斡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步调一致 |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
三十而立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挑三拣四 | 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
四书五经 | 汉 班固《白虎通 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 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
推三阻四 |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 |
三长两短 |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
折臂三公 | 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
室徒四壁 | 《魏书·阳固传》:“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 |
三三两两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
三十三天 | 《胜鬘宝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国言悉怛梨余恶卫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国音不同耳。” |
半夜三更 |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福军。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乱烧一通,迟早要犯大错误呀!”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毛泽东《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
二三其意 | 《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
岁寒三友 | 元·白朴《朝中措》:“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纵横四海 | 《三国志通俗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得志则纵横四海。” |
群山四应 | 朱自清《论标语口号》:“为的是‘发聋振聩’,是‘群山四应’,是人民的觉醒与起来。” |
读书三到 |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
三月不知肉味 |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三天两头 | 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
四邻八舍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六回:“那成家一般也动了诸亲百眷、四邻八舍,送人情,斗分子,虽然娶妾,倒也四司六局,一毫不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