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因循苟安因循苟安的故事

因循苟安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n xún gǒu ān

基本解释因循:照旧不改;苟安:苟且偷安。沿袭旧的一套,苟且偷安过日子。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觉得北平人并不尽像他自己那么因循苟安。”


暂未找到成语因循苟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因循苟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因小失大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安家落户丁玲《杜晚香》:“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
因循守旧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舍安就危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延州逼近贼锋,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虽古人不逮也。”
一丝不苟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安适如常叶圣陶《线下 孤独》:“待交了春,天气渐见和暖,就安适如常了。”
安身之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倒果为因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
乐道安命南朝·宋·鲍照《园葵赋》:“荡然任心,乐道安命。”
因材施教《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迩安远至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安内攘外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床上安床南朝 陈 姚最《续画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烦草。若比方诸父,则床上安床。”
物阜民安《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不敢苟同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前因后果梁 萧子显《南齐书 高逸传论》:“史臣曰:‘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琐相袭。’”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安安静静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45回:“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
安于现状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因噎废食汉 刘向《说苑》:“一噎之故,绝谷不食。”
安步当车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安眉带眼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燕雀安知鸿鹄志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国泰民安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定国安邦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安闲自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安身立命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