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短衣匹马短衣匹马的故事

短衣匹马的成语故事


拼音duǎn yī pǐ mǎ

基本解释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

出处唐·杜甫《曲江》:“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暂未找到成语短衣匹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短衣匹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衣带水《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一言出口,驷马难追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一言已出,驷马难追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一长一短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王夫人便一长一短问他今日是那几位堂客,戏文好歹,酒席如何。”
一长两短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一长二短清 李渔《凰求凤 假病》:“若有一长二短,叫我怎生舍得。”
一长半短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一马一鞍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有的讲究个女貌郎才,不辞非鸦非凤的,就有讲究个穿衣吃饭,只图一马一鞍的。”
一马不跨两鞍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一马不跨两鞍。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叫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
一马平川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一马当先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七次量衣一次裁
七长八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左有顾大嫂,右有孙二娘,引一千余军马,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万马千军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他恰才万马千军摆下战场,则见他们把门旗放,显出那弃印封金有智量。”
万马奔腾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万马皆喑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喑。”
万马齐喑宋 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三台五马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22首:“足下三台五马,宦马之后,丞宜百首同归,早践结邻之约。”
三长两短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三长四短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若再有三长四短,叫为兄的回去,怎生见你令尊令堂之面?”
三马同槽《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下马作威东汉·班固《汉书·叙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郡,畏其下马作威,吏民竦息。”
下马冯妇《孟子 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下马威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
下马看花唐 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住下高堂清舍,烧香吃茶。”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汉·桓宽《盐铁论·相刺》:“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