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难靠的成语故事
拼音bīng shān nán kào
基本解释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暂未找到成语冰山难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冰山难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一叶迷山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一山不藏二虎 |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天下事只怕没得银钱,便是俗语说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
一木难扶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巨闻:‘大厦将倾,一木难扶。’目今库藏空虚,民日生怨,军心俱离,总有良将。” |
一木难支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一柱难支 |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
一片冰心 |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一虎难敌众犬 | |
一言出口,驷马难追 | 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
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
一言难尽 | 《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主管》:“张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这里?’夫人道:‘一言难尽’。” |
一言难罄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4回:“若再讲他们色子场中,如何取巧弄诡之处,真正一言难罄,抑且挂一漏万。” |
万水千山 | 宋 宋徽宗《燕山亭 见杏花作》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
三山五岳 | 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
三灾八难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
三灾六难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4回:“谁家也有三灾六难哩!互相帮助嘛!” |
上下为难 |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不识泰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专欲难成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
世上无难事 | 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38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来至此,焉有怯进之理?” |
丘山之功 |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秋山之功,享不訾之禄。” |
丛山峻岭 |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