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污吏黠胥污吏黠胥的故事

污吏黠胥的成语故事


拼音wū lì xiá xū

基本解释黠胥:狡猾的小吏。指贪赃枉法的狡猾官吏。

出处宋·陆九渊《书与赵子直》:“比来道路田亩,皆鼓盛德,污吏黠胥,颇亦敛戢。”


暂未找到成语污吏黠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污吏黠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梦华胥《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一行作吏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兵不污刃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魏博等六州。”
出污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刀笔之吏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刀笔吏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刻木为吏东汉 班固《汉书 路温舒传》:“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削木为吏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包胥之哭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
同尘合污明·李贽《藏书·大臣传·狄仁杰》:“同尘合污,与世委蛇。”
同流合污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含垢忍污《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我为三爷含垢忍污的同牛马落交,却又因亲近牛马,得罪了三爷,岂不大失算吗?”
含垢纳污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含污忍垢《明史·周经传》:“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喷血自污明·张居正《答操江胡玉吾》:“窥窃虚名,而不自知先陷于大群之罪,所谓喷血以自污,求名而不得,可恶也,亦可哀也。”
奸官污吏清·林觉民《绝笔书》:“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
官虎吏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封疆大吏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如今半年之间,已做到封疆大吏,自然是感激天恩,力图报称。”
小痴大黠宋·陆游《出游》:“小痴大黠君无笑,买断秋光不用钱。”
小黠大痴唐·韩愈《送穷文》:“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山珍海胥明·吴承恩《湲堂永日图序》:“山珍海胥,鼎食宫居者,大夫之养也。”
川泽纳污《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急吏缓民宋·苏舜钦《论五事》:“急吏缓民,则吏不可纵,政之大功也。”
抉目胥门高旭《收辑亡友宁太一遗墨装订成册因题四首以弁其首》:“挺身大泽呼张楚,抉目胥门看沼吴。”
污七八糟老舍《四世同堂》:“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污手垢面
污泥浊水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污言秽语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0回:“污言秽语嘲骂不说,甚至大轿子抬过街上,冷不丁就会有一块石头投掷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