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历历在目历历在目的故事

历历在目的成语故事


拼音lì lì zài mù

基本解释历历:清楚、分明。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


暂未找到成语历历在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历历在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目迷五色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在此一举《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芒刺在背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目光短浅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有约在先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拭目以待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志在千里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目不转睛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目不忍见《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成竹在胸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触目皆是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目不斜视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目眩心花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任道元抬头起来看见,惊得目眩心花,魂不附体。”
有目共睹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 上卷 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交臂历指《庄子·天地》:“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目无全牛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念兹在兹《尚书 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不在话下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
刮目相看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耳聪目明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在此存照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执凭公文,在此存照。”
举目无亲唐 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势在必行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0回:“又知此事势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访友去了。”
一目十行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