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衣
词语解释
包衣
包裹丸、片剂药物的肠衣、糖衣等。
英capsule;
指长在玉米果穗外的苞叶。
英husk;
包衣
奴仆(满语“包衣阿哈”的省略语)
英slave;
翻译
- 英语 capsule (containing medicine), husk (of corn)
- 法语 gélule, capsule, paille (de blé)
引证解释
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亦简称“阿哈”。“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隶”。为满族贵族所占有,没有人身自由,被迫从事各种家务劳动和生产劳动。来源有战俘、罪犯、负债破产者和包衣所生的子女等。 清 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治后,有因战功等而置身显贵的,但对其主子仍保留奴才身份。
引清•昭槤 《啸亭杂录·汉军初制》:“雍正 中,定上三旗每旗佐领四十,下五旗每旗佐领三十,其不足者,拨内务府包衣隶焉,其制始定。”
清•龚自珍 《答人问关内侯》:“亲王以下,贝子以上,其户下五旗包衣之人,见王,如家奴见家长之礼;包衣之女,许亲王等拣选为媵妾。”
清•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十一出:“他每那里晓得:咱每本是内务府的一个包衣出身,何尝知道甚么新名词,何尝知道甚么种族界。”
冯其庸 《曹雪芹的时代、家世和创作》:“曹雪芹 的家庭,是一个贵族官僚家庭,但又是一个奴才家世,因为他的上世很早就入了旗籍,属正白旗包衣。”药剂学术语。指包裹丸剂的一层糖质或胶质外皮。
引胡长鸿 《我国古代药剂学的成就》:“在丸剂制备上,各种炼和剂的选用和包衣的发明,都和现代药剂学操作原理完全相同。”
国语辞典
包衣
奴隶、奴仆。译自满州语。清末入关前,凡所获各部落俘虏,均编为包衣,分属八旗。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隶属内务府,充骁骑、护军、前锋等营兵卒。属下五旗则分隶王府,为私家的世仆。
分字解释
※ "包衣"的意思解释、包衣是什么意思由资料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包衣造句
1.方法:以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等为主要辅料,以湿法制粒压片,用滚转包衣法包衣。
2.摘要目的对乌鸡白凤丸包衣材料进行改进.
3.设计和优化包衣片的工艺放大程序,包括高剪切制粒、流化床制粒、流化床干燥、直压和薄膜包衣。
4.而且产品薄膜包衣也不够理想.
5.包衣:颗粒、丸剂保护层、备色、缓释、薄膜、肠溶包衣等。
6.采用胃溶薄膜包衣片剂型,口感好,服用时有淡淡的松籽香味。
7.包衣种子是将药、种子按一定的比例,将杀虫剂、杀菌剂和成膜剂等在种子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药膜。
8.对薄膜包衣技术及其在制剂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9.方法:用挤出滚圆造粒机及流化床包衣设备制备感冒清微丸。
10.此外,旱田化学除草、玉米种子包衣、玉米大双覆种植等项技术的覆盖面积也得到进一步扩展。
11.用人工快速老化测定种子的耐藏性表明,人工老化处理不仅不降低包衣种子发芽,反而极明显地加速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
12.种衣剂作为良种包衣专用产品,对提高种子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3.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包衣纳米脂质体的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
14.2005年采用自行研制的水稻丸化种衣剂包衣直播稻种子,在汉寿和浏阳进行了试验研究。
15.目的探讨了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薄膜包衣工艺。
16.研究甘薯淀粉基高吸水树脂作为种衣剂,在模拟干旱条件下,不同药种比包衣对棉花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
17.执法部门将浏阳养殖户家的包衣种子进行焚烧。
18.大蒜甘草片含有大蒜的关键成分,产品是包衣片装,包含令人舒心的薄荷油。
19.并选用盐酸黄连素为模型药物进行包衣片剂的体外释放试验.
20.包衣种子贮藏时间不应超过一个种植年度。
相关词语
- yī bāo zài nèi一包在内
- yī róng yī一戎衣
- yī shǒu bāo bàn一手包办
- yī shǒu bāo lǎn一手包揽
- yī lǎn bāo shōu一揽包收
- yī sè yī一色衣
- yī yī dài shuǐ一衣带水
- qī cì liáng yī yī cì cái七次量衣一次裁
- sān bāo三包
- sān jiào bù yī三教布衣
- sān liǔ shū tóu,liǎng jié chuān yī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 sān zì yī bāo三自一包
- sān yī三衣
- shàng yī上衣
- xià yī下衣
- bù gēng ér shí,bù zhī ér yī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 bù gēng ér shí,bù cán ér yī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bù shèng yī不胜衣
- bù jiě yī不解衣
- dōng shì cháo yī东市朝衣
- sī bāo xiàn丝包线
- sī yī丝衣
- diū bāo丢包
- zhōng yī中衣
- fēng yī丰衣
- fēng yī zú shí丰衣足食
- dān tú bù yī丹徒布衣
- wèi tā rén zuò jià yī shang为他人作嫁衣裳
- wèi tā rén zuò jià yī shang为他人做嫁衣裳
- zhǔ yī主衣
- wū yī乌衣
- wū yī guó乌衣国
- wū yī xiàng乌衣巷
- wū yī zhū láng乌衣诸郎
- chéng féi yì qīng乘肥衣轻
- jiǔ zhāng yī九章衣
- shū bāo书包
- shū yī书衣
- èr bāo二包
- yún shān yī云山衣
- yún yī云衣
- wǔ shí yī五时衣
- wǔ sè yī五色衣
- wǔ zhū yī五铢衣
- wǔ xǐ yī五铣衣
- xiè yī亵衣
- yōu mèng yī guān优孟衣冠
- chuán yī传衣
- chuán yī bō传衣钵
- gù yī估衣
- yú yī余衣
- 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 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 fó yī佛衣
- chǐ yī měi shí侈衣美食
- biàn yī便衣
- xìn yī信衣
- dǎo yī倒衣
- piān yī偏衣
- sēng yī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