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孑遗


拼音jié yí
注音ㄐㄧㄝˊ ㄧˊ

繁体孑遺
港台殘餘 殘留 殘存 殘跡


词语解释

孑遗jié yí

  1. 残存者;遗民。

    三陷之后,城中无孑遗。——《明史》

    survivor;

引证解释

  1. 遗留;残存。

    《诗·大雅·云汉》:“周 餘黎民,靡有孑遗。”
    毛 传:“孑然遗失也。”
    陈奂 传疏:“《方言》《广雅》皆云:孑,餘也。靡孑遗,即无餘遗。”
    《后汉书·应劭传》:“逆臣 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
    唐•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明史·黄凤翔传》:“与其要福於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於孑遗之赤子。”
    郭沫若 《星空·洪水时代》诗:“那时节,鱼在山腰游戏,树在水中飘摇,孑遗的人类全都逃避在山椒。”

  2. 残存者;遗民。

    《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三陷之后,城中几无孑遗。”
    清•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顾 贼嗣是拥众数十万,驰骋蹫躪於 浙 东西千里中,陷城无虚月,势益张, 江 浙 孑遗,无不趋 上海 洋涇之上。”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

  3. 指遗迹。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二:“那三两个堆积在一段高地上的庞大的顽石,说不定会是冰河时代的孑遗。”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 中国 文字的起源,或者 中国 原始文字的孑遗。”

国语辞典

孑遗jié yí

  1. 残留、独存。

    《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清史稿·卷一二〇·食货志一》:「四川经张献忠之乱,孑遗者百无一二,耕种皆三江、湖广流寓之人。」

    余存

网络解释

孑遗

孑遗,汉语词汇。

拼音:jié yí

释义:1、遗留;残存。2、残存者;遗民。3、指遗迹。

孑遗物种亦称古特有种或“残遗种”。是指过去分布比较广泛,而现在仅存在于某些局限地区的古老动植物种,如新西兰的楔齿蜥和中国的银杏及水杉等。

分字解释


※ "孑遗"的意思解释、孑遗是什么意思由资料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孑遗造句


  • 1.于是东周迁洛,诸侯不轨,鲁宣初税亩,郑产为丘赋,先王之制,靡有孑遗。

    2.至清初,重庆森林的覆盖率达80%以上,为华南虎的繁殖提供了条件,清代重庆府志以“靡有孑遗”来表述当时人口的极度稀少。

    3.宝卷昏狂,日月滋甚,虐遍宰辅,暴加戚属,淫刑既逞,朝无孑遗。

    4.久之,王之诸孙有为僧者,居坟之西,为其废坏,庙与寺靡有孑遗,天台僧可观以诉于官。

    5.这里有属于古生代残遗植物的狭叶瓶尔小草;产于二迭纪的银杉、水杉;繁盛于中生代的桫椤、蓖子三尖杉;作为第三纪孑遗树种的珙桐、连香树等。

    6.如何还好姑息!小金川受过大恩,这回叛乱,偏是他起发,朕恨不得草剃禽猕,杀他个靡有孑遗。

    7.本次地震的伤亡人数,因灾害严重,《元史》和诸多历史文献以“不可胜计”、“靡有孑遗”来描述,或概略为数万、数十万。

    8.徐司空匪躬王室,遭罹凶祸,质与之少长,亲交兼常,曾无抚孤之仁,惟闻陵侮之酷,尺田寸宝,靡有孑遗。

    9.公元785年,“蝗尤甚,自东海西尽河、陇,群蔽天,旬日不息,经行之处,草木牛畜毛,靡有孑遗……饿馑枕道”,“民蒸蝗,……去翅足而食之”。

    10.槭叶铁线莲表现出比较孤立的系统位置,表明该种可能是本属中分布于北温带古老类群的孑遗。

    11.“她这一死,”鄂榭闷闷不乐地说道,“就将把我,鄂榭家族的末代孑遗,独自撇在这世界上了。”。

    12.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

    13.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

    14.喜至荆州,公私殷富,钱物无复孑遗。

    15.然益士荒残,野无青草,成都之内,殆无孑遗。

    16.“一旦而败于蕞尔,且靡有孑遗,浸至赔饷巨万万,割全台以求成,言之真可谓为痛哭流涕者矣”。

    17.卢龙节度使赵德钧邀击契丹,北走者殆无孑遗。

    18.古生代的动物现今已鲜有孑遗.

    19.银杏,又名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

    20.银杏为银杏科落叶乔木,其叶、果实、种子均有较高药用价值,且为我国特有孑遗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