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东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jiǎo jīn dōng lù角巾东路 |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 |
dōng chuāng shì fàn东窗事犯 | 见“东窗事发”。 |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
dōng zhāng xī wàng东张西望 | 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dōng míng xī yīng东鸣西应 | 谓各方面互有联系,互相影响。 | 蔡元培《欧美国学会丛刊发刊词》:“海通以来……自一缕一针之细故,以至政治风俗之大端,无不东鸣西应,速于邮命。” |
dōng chuáng zé duì东床择对 | 谓择婿。 | 明·吴承恩《寿胡母牛老夫人秩障词》:“东床择对,得凤举之名英;中遘冓宣劳,励鸡鸣之至诚。” |
liáo dōng bái shǐ辽东白豕 | 比喻少见多怪。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
dōng zǒu xī zhuàng东走西撞 | 同“东奔西撞”。 | 《四游记·华光闹东岳庙》:“闻你不是好人,东走西撞,无事不为,今来我东岳庙则甚。” |
fù zhī dōng liú付之东流 | 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 唐 高适《封丘县》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
dōng kuāng xī piàn东诓西骗 | 指到处说谎诈骗。 | 《孤本元明杂剧 东篱赏菊》第二折:“若论我,半个字也不识,若说道抵换官物,盗使印信,东诓西骗,天下绝魁。” |
jīn wū xī zhuì,yù tù dōng shēng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 金乌:太阳;坠:落下;玉兔:月亮。太阳落山,月亮升起。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一路说,一路行,不多时,早已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
dōng liú xī luò东流西落 | 见“东播西流”。 | 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再从东京失业下来,只好成为放浪奴隶,东流西落地随着工做的地方向四处的乡下移动。” |
xī pín dōng xiào西颦东效 | 西施捧心、东施效颦。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 | 清 无名氏《少年登场》:“西颦东效,没来由把国民价值扫地尽了。” |
dōng hǎi shì bō东海逝波 | 东逝大海的波涛。比喻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纵有真心为国、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难鸣也。东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
dōng tù xī wū东兔西乌 |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 宋 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
nán zhēng běi zhàn,dōng dàng xī shā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
dōng dàng xī chú东荡西除 | 指四处征伐。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昔日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非容易得此天下。” |
dōng shǎn xī duǒ东闪西躲 | 闪:侧身急避;躲:躲避。形容四处躲避。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卢俊义挺着朴刀,随后赶去,李逵在林木丛中东闪西躲。” |
tǎn fù dōng chuáng坦腹东床 | 旧作女婿的美称。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
dōng chuāng jì东窗计 | 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 《剪灯新话 天台访隐录》:“建炎南渡多翻覆,泥马逃来御黄屋……东窗计就通和好,鄂王赐死蕲王老。” |
dōng tóu xī cuàn东投西窜 | 同“东奔西走”。 | |
dōng shān gāo wò东山高卧 |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 《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
dōng yáng dà hǎi东洋大海 | 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
dōng xī jì jià东曦既驾 | 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 |
shuō dōng dào xī说东道西 |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
lā dōng bǔ xī拉东补西 | 多指欠债,借东家还西家,左支右绌。 | |
shí wǔ dōng xī什伍东西 | 什伍:纵横错杂。原指南斗六星,牵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 | 唐·韩愈《三星行》诗:“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余。三星各在天,什伍东西陈。” |
dōng kǎn xī zhuó东砍西斫 | 谓四面激战。 | |
dōng yǎn xī zhē东掩西遮 | 谓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别件事,或者有些东扯西拽,东掩西遮,东三西四,不容易说话。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
dōng qiān xī xǐ东迁西徙 | 谓四处迁移,居止不定。 | 《明史西域传二·沙州卫》:“尔居沙州三十年……但当循分守职,保境睦邻,自无外患。何必东迁西徙,徒取劳瘁。” |
shēng dōng jī xī声东击西 |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
tuī dōng zhǔ xī推东主西 | 犹言推三阻四。 |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你休推东主西,可甚么‘三从四德’,那些个‘家有贤妻’。” |
fù zhū dōng liú付诸东流 | 付:交给;诸:之于;东流:向东流的江河。投入滚滚东流的江河中;一去再不回来。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 清 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而前此勤劳贮蓄所得之结果,遂付诸东流。” |
zǐ qì dōng lái紫气东来 |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 汉 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
dōng lái zǐ qì东来紫气 |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 唐·杜甫《秋兴》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
yí dōng jiù xī移东就西 | 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唐 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yí dōng bǔ xī移东补西 | 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zhāo dōng mù xī朝东暮西 | 朝:早晨。早晨在东,晚上在西。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 明·徐霖《绣襦记·闻信增悲》:“如今他在那里,朝东暮西,那有踪迹。” |
dōng xī nán shuò东西南朔 | 指居处无定之人。同“东西南北”。 | |
dōng fēng guò ěr东风过耳 | 见“东风射马耳”。 |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学生在美国……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 |
zhǐ dōng mà xī指东骂西 | 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8回:“这一丈青气忿忿的走到后边厨下,指东骂西。” |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 《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dōng pǎo xī diān东跑西颠 | 比喻到处奔走。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他和他的那个组,打地,评等级,品好赖,劈青苗,东跑西颠,整整地忙了五天。” |
dōng bǔ xī còu东补西凑 | 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同“东挪西凑”。 | 朱自清《哀互生》:“他东补西凑地为立达筹款子,还得跑北京,跑南京。” |
qiū shōu dōng cáng秋收东藏 | 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 《荀子 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
dōng dàng xī chí东荡西驰 | 犹言东征西讨。 |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汉王乘那项王火咸阳,弑义帝,降子婴,东荡西驰的时候,早暗地里间道入关,进位称王。” |
dōng chuáng jiāo xù东床娇婿 | 对女婿的美称。 | 《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东床娇婿实堪怜,况过青春美少年。” |
dōng líng xī sàn东零西散 | 形容零落分散。 | 明·袁宏道《致萧允升庶子》:“曾未几何,而东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继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会合,何可常也!” |
dōng shǎn xī nuó东闪西挪 | 形容有所畏惧,躲躲闪闪。 |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他的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
dōng liè xī yú东猎西渔 | 谓处处涉猎而不专精。 | 唐·孙樵《骂僮志》:“凡为读书,东猎西渔,粗知首尾,则为有余。” |
hé dōng shī zǐ hǒu河东狮子吼 | 河东:古郡名。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对丈夫大吵大闹。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 | 宋 洪迈《容斋三笔 陈季常》:“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
dōng hǎi lāo zhēn东海捞针 | 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 | 元 柯丹丘《荆钗记 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
dōng dǎo xī wāi东倒西歪 |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 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
dōng fāng jiāng bái东方将白 | 天将破晓。 | |
jué mù dōng mén抉目东门 | 见“抉目吴门”。 |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
dōng yóu xī dàng东游西荡 | 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 |
dōng lín xī zhǎo东鳞西爪 | 原指画在云中的龙这里露一片鳞;那里露一只爪;不见全貌。现比喻零碎散乱、不全面。 | 清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二节:“以上所引,虽东鳞西爪,语焉不详。” |
dōng jiā xī shě东家西舍 | 犹言左邻右舍。 | 唐·李白《江夏行》:“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
xī xué dōng jiàn西学东渐 |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 《尚书·禹贡》:“东渐于海。” |
dōng chuāng shì fā东窗事发 | 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
zhǐ dōng huá xī指东划西 | 亦作“指东画西”。①谓说话东拉西扯。②比喻说话时以手势比画动作。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说青道黄,指东划西。” |
dōng zǒu xī gù东走西顾 | 比喻顾虑多。 | 《古诗源》卷三:“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
xī shí dōng mián西食东眠 | 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 曾朴《孽海花》第31回:“别人知道是性命交关的事,又谁敢多嘴,倒放骥东兼收并蓄,西食东眠,安享一年多的艳福了。” |
dōng tǎo xī fá东讨西伐 | 同“东征西讨”。 |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伐,运之无旁,按之无下。” |
fù yǔ dōng liú付与东流 | 付:交给;东流:向东的河流。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 唐·高适《封丘县》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
dōng chuáng zhī xuǎn东床之选 | 谓佳婿的人选。 | 五代·危德兴《寻阳长公主墓志》:“潜应坦腹之姿,妙契东床之选。” |
wén dōng wǔ xī文东武西 | 汉初叔孙通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官位西。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 | 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列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
dōng nuó xī còu东挪西辏 | 挪:挪借;辏:通“凑”,聚合。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 明·沈受先《三元记·归妹》:“我命运乖,粮运折,家私都准折,东挪西辏犹还缺,一女多娇,将他来抛撇。” |
dōng bēn xī pǎo东奔西跑 | 指到处奔波。 | 杨朔《雪浪花》:“苦人哪,自小东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营生多,经历的也古怪。” |
hé dōng shī zǐ河东狮子 | 旧指妒悍的妇女。 | 明·梅鼎祚《玉合记·砥节》:“吼动河东狮子,惊回海底鸥儿。” |
xù rì dōng shēng旭日东升 |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旭日:早晨刚出来的太阳。 | 《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
dōng fāng bù liàng xī fāng liàng东方不亮西方亮 | 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
dōng ái xī wèn东捱西问 | 谓四处探问、打听。 | 《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捱西问,那有消息。” |
fú rú dōng hǎi福如东海 | 福气象东海之水浩瀚无边;旧时祝颂用语。 |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
dōng lái xī qù东来西去 | 谓行人来来往往。 | 唐·李商隐《关门柳》诗:“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
dōng chí xī chěng东驰西骋 | 同“东奔西走”。 | 清·贯公《拒约须急设“机关日报”议》:“电传消息,或两国议和,交涉问题,而调查员东驰西骋,察其人心舆论,以知其彼此方针。” |
dōng xián xī là东挦西撦 | 谓到处张罗。 | |
dōng chě xī lā东扯西拉 | 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 | 《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制台问了几句话,亏他东扯西拉,居然没有露出马脚。” |
dōng chuāng xiāo xī东窗消息 | 见“东窗计”。 | 明·无名氏《精忠计·东窗》:“心事难凭枉致疑,夫人其实好心机,凭此黄柑无后患,东窗消息少人知。” |
dōng jiàn nán jīn东箭南金 |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 唐 罗隐《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空羡良朋尽高价,可怜东箭与南金。” |
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东一下西一下 | 指做事无计划。比喻行动漂忽无定。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使木板子东一下,西一下,撺这一二百下子。” |
dōng fēng rén miàn东风人面 | 指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不得重见。 | |
dōng xián xī chě东挦西扯 | 指到处张罗。 |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以大不逮之财而日行勉强支持之事,东挦西扯,忧苦莫当。” |
dōng fēng shè mǎ ěr东风射马耳 | 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dōng líng xī luò东零西落 | 零散稀疏。形容衰败。 |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出车站空场上,远远就看见东零西落的房屋,战争时烧毁的建筑,残石剩础,凄然的哀诉资本主义的破产呢。” |
dōng cāi xī yí东猜西疑 | 谓胡乱猜疑。 | 沙汀《柳永慧》:“当我正在东猜西疑的时候,拖拉机忽然停在我的身旁,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 |
dào dōng shuō xī道东说西 | 见“道西说东”。 | 《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自入舍做女婿,觑俺咱似儿戏,使着后,道东说西畅憋气。” |
dōng zhī xī wú东支西吾 | 谓说话办事含糊敷衍。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下第三局时,频频以目送情。小道人会意,仍旧东支西吾,让他过去。” |
dōng nán zhī měi东南之美 | 谓东南人物中之佼佼者。 | 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东南之美,曩惟延州;显允陆生,于今鲜俦。” |
wú dào dōng yǐ吾道东矣 | 道:主张。自己的学术主张得人继承和推广。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玄传》:“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
dōng wán xī quē东完西缺 | 谓短缺,不完备。 | |
dōng yāng xī měi东央西浼 | 谓到处恳求请托。 | 《歧路灯》第八四回:“王象荩承主母之命,遵依程公条例,东央西浼,托产行寻售主。” |
shǔ dōng guā,dào qié zǐ数东瓜,道茄子 | 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那珍哥狂荡了一日回来,正要数东瓜,道茄子,讲说打围的故事。” |
dōng pīn xī còu东拼西凑 | 东一点;西一点零零碎碎地拼凑起来。也形容经济小为应急需到处挪借。 | 清 曹雪芹《红楼梦》:“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
xī wāi dōng dǎo西歪东倒 | 歪:偏斜。指身不由己,倾斜不稳。也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刘郎中<粉蝶儿一套>》:“柱肚撑肠酒力催,西歪东倒脚高低。” |
nǐ dōng wǒ xī你东我西 | 指分手离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谁想当面一番错过,便如此你东我西,料想那还有再会的日子!” |
dōng chuáng tǎn fù东床坦腹 | 露出肚皮睡在东床;喻指做女婿。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
dōng zhāng xī qù东张西觑 | 同“东张西望”。 |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只见前面一个人摇摆将来,见张贡生带了一伙家人东张西觑,料他是个要嫖的勤儿没个帮的人,所以迟疑。” |
tóng shān xī bēng,luò zhōng dōng yìng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
dōng kuáng xī piàn东诳西骗 | 诳:欺骗,迷惑。形容到处说谎欺骗。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应二哥,银子便与他,只不叫他打着我的旗儿,在外边东诳西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