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文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én sī bù dòng文丝不动 | 一点儿也不动。 | 杨朔《三千里江山》:“路边几棵见了风,最爱噪嘴的小叶杨也那么安生,文丝不动。” |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wǔ wén wǎng fǎ舞文枉法 | 玩弄文辞,巧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6回:“稽查书办,没有一个不舞文枉法。” |
wén yuán zhì fāng文圆质方 | 谓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 | |
wén wǔ quán cái文武全才 | 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能文能武。文:文才;武:武艺。 | 《旧五代史 和凝传》:“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 |
tóng wén gòng guǐ同文共轨 |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
tōng wén diào wǔ通文调武 | 谓卖弄文才和武艺。 | 明·无名氏《精忠记·严刑》:“我这里是甚麽衙门?谁许你通文调武,可恶!” |
yì wén bǐ shì异文鄙事 | 奇字僻典和庸俗浅陋之事。 | |
fēn wén wèi qǔ分文未取 | 见“分文不取”。 | |
xī dǐng guī wén犀顶龟文 | 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 | 语出《后汉书 李固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
fēi wén rǎn hàn飞文染翰 | 挥笔疾书。 | 《旧五代史 唐书 卢程传》:“承业之曰:公称文士,即合飞文染翰,以济霸国,尝命草辞,自陈短拙,及留职务,又以为辞,公所能者何也。” |
xiū wén dì xià修文地下 | 修文:修明文教。指文人死亡。 | 唐·杜甫《哭李常侍郎》诗:“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
tiān wén dì lǐ天文地理 | 泛指知识、学问。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某乃是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理,善会阴阳,识得六甲风云,辨别三光气色,九流三教,无所不通。” |
diǎn zhāng wén wù典章文物 |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 《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
wén bù duì tí文不对题 | 文章的内容跟题目对不上。亦指言谈离开了主旨或答非所问。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名人和名言》:“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实是文不对题的。” |
fēn wén bù zhí分文不直 | 直:同“值”。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任何价值。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八:“有人赞叹此事,如虎带角;有人轻毁此事,一文不值,一等是恁么事,因什么毁赞不是。” |
dào dé wén zhāng道德文章 |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 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
rén wén huì cuì人文荟萃 | 人才和文物众多,并聚集在一地。 | |
qiáo wén jiǎ cù乔文假醋 | 假斯文;假道学。 |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兄弟,我见这会稽城市中的人,有穿着那宽衫大袖的乔文假醋,诗云子曰,可不知他读书也不曾。” |
wén zhāng jù gōng文章巨公 | 亦作“文章钜公”。文章大家。 | 唐·李贺《高轩过》:“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
wén rén mò kè文人墨客 | 见“文人墨士”。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而那些封建旧文化培养出来的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置国事于不问,整天吃花酒,作艳诗。” |
sàng yán bù wén丧言不文 | 文:文体,辞采。指居丧其间言辞要质朴。 | 《孝经·丧亲篇》:“子曰:‘孝子之丧亲也……礼无容,言不文。’” |
fú wén qiǎo yǔ浮文巧语 |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
jū wén qiān sú拘文牵俗 | 拘:拘束;牵:牵制,束缚。受到繁文陋俗的束缚。 |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踟,拘文牵俗,修诵习传,当世取悦云尔哉!” |
zhǔ wén jué jiàn主文谲谏 | 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 《毛诗序》:“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mài wén wéi shēn卖文为生 | 指以出卖诗文所得来维持生计。 | 唐 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故人南郡去,云索作碑钱。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
tiān wén shù zì天文数字 | 表示极大的数字。 | 张爱玲《小艾》:“物价已经涨成天文数字,到了天尽头了,还是涨。” |
yǐ wén hài cí以文害辞 | 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
wǔ wén qiǎo dǐ舞文巧诋 | 玩弄文字,诋毁构陷。 |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 |
bǐng wén jīng wǔ秉文经武 | 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 南朝 梁 沈约《王亮等封侯诏》:“秉文经武,任惟腹心。” |
bù lì wén zì不立文字 |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wén ruò shū shēng文弱书生 |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
wǔ wén qiǎo fǎ舞文巧法 | 玩弄文辞,巧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 | 汉·王充《论衡·程材》:“长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为己,勉赴权利。” |
wén lǐ jù qiè文理俱惬 | 文、理: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惬:满足、满意。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 | 《旧唐书 陆扆传》:“扆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 |
shū tóng wén,chē tóng guǐ书同文,车同轨 |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
wén jūn zǎo guǎ文君早寡 | 文君:汉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死了丈夫就与司马相如私奔。指年轻女子丧夫寡居。 | 清·洪昇《长生殿·幸恩》:“奴家杨氏,幼适裴门,琴断朱弦,不幸文君早寡,香含青琐,肯容韩椽轻偷?” |
tōng wén dá yì通文达艺 | 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 《西游补》第一回:“我们老和尚是个通文达艺之人,却又慈悲太过。” |
wén zhāng jīng jì文章经济 | 文章和经世济民之才。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世兄是锦衣玉衾,无不遂心的,必是文章经济,高出人上。” |
wén bǐng diāo lóng文炳雕龙 | 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 | 《魏书·高允传》:“质侔和璧,文炳雕龙,耀天邑,衣锦旧邦。” |
yǐ wén huì yǒu以文会友 | 通过文字结交朋友。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páng wén shèng yì旁文剩义 | 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 |
wén shēn jiǎn fā文身翦发 | 见“文身断发”。 | |
shèng shén wén wǔ圣神文武 | 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 《书 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
wén wǔ jiān jì文武兼济 | 兼:并。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 | 明·无名氏《桃园结义》第一折:“平生正直刚强,文武兼济,喜看《春秋左传》。” |
wén xiū wǔ bèi文修武备 | 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 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一折:“见如今大开学校,文修武备显英豪。” |
gāo wén dà cè高文大册 | 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 | 宋 汪藻《<苏魏公集>序》一时高文大册,悉出其手。” |
yuán wén shēng yì缘文生义 | 文:文字,指字面。只根据字面理解内容,牵强附会,不求甚解。亦作“望文生义”。 | 宋·朱熹《答吕子约·论语》:“读书穷理,须认正意,切忌如此缘文生义,附会穿穴。” |
wén zì yù文字狱 | 统治者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而造成的冤狱。 | 清·龚自珍《咏史》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
shí wén duàn zì识文断字 | 知晓文字。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
wǔ nòng wén mò舞弄文墨 | 亦作“舞文弄墨”。①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辞;耍笔杆子。 | 《隋书·王世充传》:“善敷奏,明习法律,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 |
yǎn wǔ xiū wén演武修文 | 指演练武艺,修习文章。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那其间教训成人,演武修文,重掌三军。” |
wén chí wǔ wán文弛武玩 | 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 清·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成庙暮年,深见承平日久,文弛武玩,禁烟之令稍以操切治之,辄启边衅。” |
wén lǐ bù tōng文理不通 | 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 《旧五代史·选举志》:“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 |
fēn wén bù zhí分文不值 | 形容毫无价值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有人赞叹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轻毁此事分文不值。” |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知:晓得,知道。形容学问渊博,无所不至。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
wén xiū wǔ yǎn文修武偃 | 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谓天下太平。 | 唐·王起《鼋鼍为梁赋》:“我皇仁治道丰,文修武偃,要荒毕服。” |
néng wén néng wǔ能文能武 | 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汉。” |
tōng wén dá lǐ通文达理 | 谓有学问懂道理。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周员外,依你这许多通文达理,我道为些什么,不过要我替丈夫娶妾么!” |
qì wén cún zhì弃文存质 | 指不加文饰,保留本旨。 |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他们首创了弃文存质,保存经意,照原本直译的方法,因而为后来译家所遵守。” |
chuān wén záo jù穿文凿句 | 穿:凿。指推敲文字,雕琢词句。写文章牵强附会。 |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君年少,何以轻穿文凿句,而妄讥诮老子耶?” |
yī wén qián bī sǐ yīng xióng hàn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 文:一个铜钱。指钱的作用很重要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相公年幼,休要妄费了。有时,看这东西不难;没有时,便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
jīng wǔ wěi wén经武纬文 | 经:丝织品的直线;武:武功;纬:丝织品的横线;文:文治。以武功和文德治理国家。 | 南朝·梁·沈约《棋品序》:“若夫入神造极之灵,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 |
xiū wén yǎn wǔ修文偃武 | 提倡文教,停息武备。 | 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 |
wén lán wǔ xī文婪武嬉 | 谓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 | 清·魏源《圣武记》第八卷:“黄殿、李勇、吴外等,因民弗忍,又窥台吏文婪武嬉,遂谋变也。” |
wén zhì wǔ lì文治武力 | 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 | 西汉·戴圣《礼记·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 |
wén xīng gāo zhào文星高照 | 比喻文运亨通。 | 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 |
huì yè wén rén慧业文人 |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 《宋书 谢灵运传》:“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 |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 《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
zhòng hòu shǎo wén重厚少文 | 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饰。 | 《史记·高祖本纪》:“已而吕后问:‘阶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
dà kuài wén zhāng大块文章 | 大块:大地;大自然;文章:错综的花纹;华美的色彩。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后用来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 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
wén jīng wǔ wěi文经武纬 | ①谓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种。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九花山子》。 | 唐·颜真卿《郭公庙碑铭》:“文经武纬,训徒陟步。” |
yǒu wén wú xíng有文无行 | 虽有文才而人品不好。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文无行,久而秽迹恶声,使人不屑齿录者,其势亦可以乞食。” |
wén zǐ wén sūn文子文孙 | 指周文王的子孙。《书·立政》:“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孔传:“文子文孙,文王之子孙。”一说为守文之子孙。见孙星衍疏。后泛用为称美帝王的子孙。 | 《书·立政》:“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孔传:“文子文孙,文王之子孙。”一说为守文之子孙。见孙星衍疏。 |
wén zōng xué fǔ文宗学府 | 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比喻学问渊博的人。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文宗学府。腾斑马而孤上;英规胜范,凌、许、郭而独高。” |
héng sāi bù wén横僿不文 | 粗鄙没有文化。 |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当太平之世,地地相等,无有都会、乡邑之殊……无据乱世,学校全聚京都,而乡邑则皆横僿不文之俗。” |
xīng wén yǎn wǔ兴文匽武 | 崇尚文治,偃息兵戎。 | 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清和六合,制数以五。海内安宁,兴文匽武。” |
yǎn wǔ xíng wén偃武行文 | 同“偃武修文”。 | 《史记·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
zhī wén dá lǐ知文达礼 | 达:懂得。有才学,懂礼仪。 | 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你既这等知文达礼,晓得敬重我……便饶你性命。” |
wén zhāng kuí shǒu文章魁首 | 魁首:为首的,这里指名列第一。形容文章写得最好,文才极高。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通晓描鸾刺绣。” |
wén wǔ jiān zī文武兼资 | 兼:并。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 | 唐·韩愈《举马楤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累更方镇皆有功,若以代臣实为至当。” |
duō wén qiáng jì多文强记 |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台韶国师法嗣》:“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人推为杰出。” |
yǎn gé shàng wén偃革尚文 | 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 《新唐书·萧俛传》:“穆宗初,两河底定,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遂议太平事,以为武不可黩,劝帝偃革尚文。” |
yù yòng wén rén御用文人 | 御用:帝王所用。为帝王所豢养只知道歌功颂德的无聊文人。比喻投靠有势力的集团或有势力的人物而为之吹嘘的文人。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原来请他去编撰县志的,偏又不肯歌功颂德,当一名乖乖的御用文人,得罪了有头有脸的人家。” |
shēn wén dà yì深文大义 | 深奥的大道理。 | 叶圣陶《四三集·招魂》:“谈话不敷衍,不散慢,即使并没有什么深文大义谈出来,但灵魂与灵魂对面,总觉有古人诗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乐趣。” |
fǔ fú wén zhāng黼黻文章 | 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色彩绚丽的花纹。泛指华美鲜艳的色彩。 | 《荀子非相》:“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 |
yí wén yì jù遗文逸句 | 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沿途隐显,方土可验。” |
diāo wén kè lòu雕文刻镂 | 谓在器物上刻镂花纹图案,以为文饰。 | 东汉·班固《汉书·景帝纪》:“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
tóng wén gòng guī同文共规 | 见“同文共轨”。 | 南朝·梁·江淹《恨赋》:“削平天下,同文共规。” |
qí wén gòng shǎng奇文共赏 |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 晋 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wén wǔ jiān bèi文武兼备 | 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文武兼备,惟所施设。” |
zhù fā wén shēn祝发文身 |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 《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
wén cǎi fēng liú文采风流 | ①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②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清·恽敬《同游海幢寺记》:“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
jiào wǔ lùn wén较武论文 | 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此书讲道学,筹经济谈天测地,较武论文,无不原原本本,穷极要妙,此其本领之大也。” |
wén jūn sī mǎ文君司马 | 后指相爱的情人或夫妻。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与之结为夫妇。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文君当炉卖酒,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孙感到耻 |
suì fēi wén guò遂非文过 | 饰非文过。掩饰错误和过错。 | 汉荀悦《汉纪 昭帝纪》:“遂非文过,知而不改。”《孟子 公孙丑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
wén qí fú bù qí文齐福不齐 | 文:文采;齐:全。文才足够崭露头角,可是命运不济。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
wén cǎi sì yì文彩四溢 | 形容作品典雅。 | |
shēn wú fēn wén身无分文 | 形容非常贫穷。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
wàng wén shēng xùn望文生训 | 见“望文生义”。 |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左襄二十六传》……按即‘潜’字之变,杜望文生训耳。” |
wén xiàn zhī jiā文献之家 | 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