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文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uò dì chéng wén唾地成文 | 形容文思敏捷。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 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
bù tōng wén mò不通文墨 | 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
pī fà wén shēn被发文身 |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
yán wén kè shēn言文刻深 | ||
hòu zhòng shǎo wén厚重少文 | 厚重:敦厚稳重;文:文采。形容人稳重敦厚,质朴平实。 | 《余嘉锡论文学杂著·释伧楚》:“机云入洛,厌北人厚重少文,嗜羊枣而啖酥酪,不如南方之莼羹鱼脍,辄目之为伧父。” |
jīng wǔ wěi wén经武纬文 | 经:丝织品的直线;武:武功;纬:丝织品的横线;文:文治。以武功和文德治理国家。 | 南朝·梁·沈约《棋品序》:“若夫入神造极之灵,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 |
měi yán bù wén美言不文 | 文:饰。美善的言辞,不需要修饰。 | 汉·扬雄《法言·寡见》:“良玉不雕,美言不文。” |
wén wǔ zhī dào文武之道 |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
nòng fǎ wǔ wén弄法舞文 | 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条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 《史记 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
kuí wén fèn wǔ揆文奋武 | 施行文教,振奋武事。语本《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 语出《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
dà zuò wén zhāng大做文章 | 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前回的一封信,我见过几次转载,有些人还因此大做文章,或毁或誉。” |
wén jīng wǔ wěi文经武纬 | ①谓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种。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九花山子》。 | 唐·颜真卿《郭公庙碑铭》:“文经武纬,训徒陟步。” |
fán wén mò jié繁文末节 |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
gāo wén yǎ diǎn高文雅典 | 雅:雅正;典:典籍。高深的文章,雅正的典籍。 | 恽代英《致沈葆秀书》:“自然之情中所发自然之文,较高文雅典尤有价值多多也。” |
fēn wén bù zhí分文不值 | 形容毫无价值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有人赞叹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轻毁此事分文不值。” |
wén wú diǎn yì文无点易 | 点:涂改;易:改动。形容作文一气呵成,不加改动。 | 《南史·谢脁传》:“时荆州信去倚待,脁执笔便成,文无点易。” |
wěi wǔ jīng wén纬武经文 |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 《晋书 文六王传赞》:“彼美齐献,卓尔不群,自家刑国,纬武经文。” |
cū tōng wén mò粗通文墨 |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
héng sāi bù wén横僿不文 | 粗鄙没有文化。 |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当太平之世,地地相等,无有都会、乡邑之殊……无据乱世,学校全聚京都,而乡邑则皆横僿不文之俗。” |
wén wǔ shuāng quán文武双全 |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 《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
hóng tóu wén jiàn红头文件 | 党、政机关下发的文件,刊头的名称常印成红字。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四章:“这是中央的‘红头文件’,还是田专员的信口开河?” |
wén rén yǎ shì文人雅士 | 有学问和处事修养的孤高的人。 | |
wén ruò shū shēng文弱书生 |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
shàn wén néng wǔ善文能武 | 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 |
yǎo wén niè zì咬文齧字 |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 |
wǔ wén wǎng fǎ舞文枉法 | 玩弄文辞,巧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6回:“稽查书办,没有一个不舞文枉法。” |
yī wén mò míng一文莫名 |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 巴金《谈<憩园>》:“不过我虽然一文莫名靠稿费生活,却不能不说自己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我会由五叔的死想出了一个杨老三的故事。” |
wén shān huì hǎi文山会海 |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 《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
qí wén guī jù奇文瑰句 | 瑰:珍奇。优美的文章。 | 《元史·胡长孺传》:“卓行危论,奇文瑰句。” |
wén qī jiǔ huì文期酒会 | 定期举行的文酒之会。 | 宋·柳永《玉蝴蝶》:“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
sàng yán bù wén丧言不文 | 文:文体,辞采。指居丧其间言辞要质朴。 | 《孝经·丧亲篇》:“子曰:‘孝子之丧亲也……礼无容,言不文。’” |
qiú wén zhuàng jié遒文壮节 | 遒:强劲有力。形容文辞强劲有力,节奏雄壮。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子美》:“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裘文壮节,抑扬哀怨。” |
jiào wǔ lùn wén较武论文 | 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此书讲道学,筹经济谈天测地,较武论文,无不原原本本,穷极要妙,此其本领之大也。” |
wén rén mò shì文人墨士 | 泛指文人、文士。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那知百花仙子忽然命他把那泣红亭的碑记付给文人墨士去做稗官野史;他捧了这碑记日日寻访,何能凑巧?” |
fú wén qiǎo yǔ浮文巧语 |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
shì mín wén xué市民文学 |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 |
xiū wén yǎn wǔ修文演武 | 演:演习。操演兵马,修明文教。指文武并重。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5回:“终日修文演武,讲论兵机战法。” |
wén xīng gāo zhào文星高照 | 比喻文运亨通。 | 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 |
kàn wén lǎo yǎn看文老眼 | 形容评论文章的高手。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如品论讹错,以后再不敢自居看文老眼。” |
duàn fà wén shēn断发文身 |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 左丘明《左传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
zhì fēi wén shì质非文是 | 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 汉 扬雄《法言 吾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
wén bù jiā diǎn文不加点 |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 汉 张衡《文士传》:“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
wén zhì bīn bīn文质彬彬 |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shēn wén qǔ shé深文曲折 | 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 | 《宦海》第六回:“他却要卖弄自己的精明,张大自家的势焰,深文曲折的送了这个人的脑袋,方才觉得心中舒服。” |
nǎi wǔ nǎi wén乃武乃文 | 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指其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 | 语出《书经 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
bù zhí yī wén不直一文 | 见“不直一钱”。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爱一文,不直一文。” |
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 《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掌上观文 | 见“掌上观纹”。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
lín wén bù huì临文不讳 | 临:及;讳:避讳。作文时不须避讳。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 |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ú dì wáng jiā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 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 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必然见俺二人学业成就,着俺下山,进取功名。” |
hòu mào shēn wén厚貌深文 | 见“厚貌深情”。 | 清·陈梦雷《绝交书》:“指天誓日,厚貌深文,足以动人。” |
fán wén rù lǐ烦文缛礼 | 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 | 《朱子语类》卷二四:“秦之所谓损益,亦见得周末许多烦文缛礼如此,故直要损其太过,益其欠处,只是损益得太甚。” |
wēi wén shēn dǐ微文深诋 |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使治主父偃及治淮南反狱,所以微文深诋,杀者甚众。” |
fèi wén rèn wǔ废文任武 |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 | 《战国策·秦策》:“仍废文任武,缀甲历兵,效胜于战场。” |
yī wén qián bī sǐ yīng xióng hàn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 文:一个铜钱。指钱的作用很重要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相公年幼,休要妄费了。有时,看这东西不难;没有时,便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
tōng wén diào wǔ通文调武 | 谓卖弄文才和武艺。 | 明·无名氏《精忠记·严刑》:“我这里是甚麽衙门?谁许你通文调武,可恶!” |
wén zhāng zōng jiàng文章宗匠 | 为人宗仰的文章巨匠。 | 明·胡应麟《诗薮·五代》:“而独称王仁裕、和凝为文章宗匠,以饶著作故。” |
wén cǎi fēng liú文采风流 | ①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②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清·恽敬《同游海幢寺记》:“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
wén fáng sì yì文房四艺 | 指琴、棋、书、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自古书、画、琴、棋,谓之文房四艺。” |
yǎo wén niè zì咬文啮字 | 见“咬文嚼字”。 | 胡适《<水浒传>考证》:“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但我却又有点‘考据癖’。” |
wén tāo wǔ lüè文韬武略 | 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韬、略:《六韬》、《三略》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策略叫韬略。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
wén xiū wǔ bèi文修武备 | 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 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一折:“见如今大开学校,文修武备显英豪。” |
wén jūn xīn guǎ文君新寡 | 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
qì wǔ xiū wén弃武修文 | 修文:修明文教。放弃武事改习文教。 | 老舍《离婚》:“吴先生的‘先生’永远不离口,仿佛是拿这个字证明自己已弃武修文了。” |
piàn wén zhī shì片文只事 | 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轶事。 | 《宋书·志序》:“司马迁制一家之言,始区别名题,至乎礼仪刑政,有所不尽,乃于纪传之外,创立八书,片文只事,鸿纤备举。” |
wén bǐ liú chàng文笔流畅 | 文字通顺,读起来不费力。 | |
zì shùn wén cóng字顺文从 | 用词行文自然妥贴,表达清楚。 | 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序》:“其间独照之匠,若荆川、遵岩、震川,变秦汉为欧曾,易诘屈謷牙为字顺文从。” |
néng wén shàn wǔ能文善武 | 能:能够,信任。指人文武双全。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凭着我能文善武才人敌,俺父亲将我来许。” |
diǎn cè gāo wén典册高文 | 原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后指典雅高深的文章或经典性著作。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二卷:“《五代史》:‘黄……。’则典册高文亦用之矣。” |
yú fēng yí wén余风遗文 | 传留下来的习气和文章。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故杨赐号为驩兜,蔡邕比之俳优,其馀风遗文,盖蔑如也。” |
zhù fā wén shēn祝发文身 |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 《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
yī wén qián nán dǎo yīng xióng hàn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 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无法完成。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天下事只怕没得银钱,便是俗语说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
qí wén gòng shǎng奇文共赏 |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 晋 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shēn wén zhōu nà深文周纳 | 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把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给人硬加罪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 |
wén rén xué shì文人学士 | 泛指文人、文士。 |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昔之文人学士,平生精力,咸萃兹途。” |
duō wén wéi fù多文为富 | 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 《礼记·儒行》:“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孔子家语·儒行》:“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 |
qiáo wén jiǎ cù乔文假醋 | 假斯文;假道学。 |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兄弟,我见这会稽城市中的人,有穿着那宽衫大袖的乔文假醋,诗云子曰,可不知他读书也不曾。” |
wén sōu dīng jiǎ文搜丁甲 | 文章精妙感动神灵。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 | 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诗泣鬼神,宝气腾吴练;文搜丁甲,精芒全烁秦金。” |
wén shàn diāo lóng文擅雕龙 | 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 | 《北史·薛橙传论》:“橙并学称该博,文擅雕龙,或挥翰凤池,或著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 |
wén fáng sì hòu文房四侯 | 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 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
jié wēi fǎn wén节威反文 | 节:节制;威:威力,威风;反:同“返”,归还。节抑威强,复用文理。 | 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节威反文。案用夫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 |
bù lì wén zì不立文字 |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xióng wén dà shǒu雄文大手 | 擅长写作宏伟诗文的高手。 |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 |
yǎn wǔ xíng wén偃武行文 | 同“偃武修文”。 | 《史记·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
gū wén duàn jù孤文断句 | 指片断、孤立的文句。 | 鲁迅《〈古小说钩沉〉序》:“《庄子》举宋鈃之言,孤文断句,更不能推见其旨。” |
wén zǐ wén sūn文子文孙 | 指周文王的子孙。《书·立政》:“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孔传:“文子文孙,文王之子孙。”一说为守文之子孙。见孙星衍疏。后泛用为称美帝王的子孙。 | 《书·立政》:“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孔传:“文子文孙,文王之子孙。”一说为守文之子孙。见孙星衍疏。 |
cái jiān wén wǔ才兼文武 |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
wǔ bǐ nòng wén舞笔弄文 | 犹舞文弄墨。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 |
xī dǐng guī wén犀顶龟文 | 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 | 语出《后汉书 李固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
páng wén shèng yì旁文剩义 | 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 |
shēn wén jùn fǎ深文峻法 | 犹言严刑峻法。 | 《北齐书·李维廉传》:“显祖尝召见,问以治方,语及政刑宽猛,帝意深文峻法,稚廉固以为非,帝意不悦。” |
xī lǜ wǔ wén析律舞文 | 指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 | 宋苏舜钦《论五事 景佑四年五月七日阁门下》:“臣窃见州县之吏,多是狡恶之人……清白者必多方以误之,贪婪者则啖利以制之,然后析律舞文,鬻狱市令,上下其手,轻重厥刑。” |
sī wén sǎo dì斯文扫地 |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完全丧失;比喻破坏无余。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那位少爷话也收了;接过卷子来,倒给人家斯文扫地的请了个安。” |
bīn bīn wén zhì彬彬文质 | 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绣襦记·催子赵试>》:“知本末,重纲常,彬彬文质好行藏。” |
wén zhì bīn bīn文质斌斌 | 见“文质彬彬”。 | 《南史·庾杲之刘怀珍等传论》:“怀珍宗族文质斌斌,自宋至梁,时移三代,或从隐节取高。” |
wén dú zhǔ yì文牍主义 |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 |
wén zì yù文字狱 | 统治者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而造成的冤狱。 | 清·龚自珍《咏史》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
kǔ xué lì wén苦学力文 | 力:务。刻苦学习,努力著文。 | 《旧唐书·白居易传》:“蓦然为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苦学力文所致。” |
shēn wén fù huì深文傅会 | 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 《明史·仁宗纪》:“吏或深文傅会,以致冤滥。” |
wǔ wén nòng fǎ舞文弄法 |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