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道中书所见”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金城停留了十天,城里照旧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
出金城城门一看人民的生活,凄惨得使人满怀愁苦。
去年夏秋两季是大旱,七月才吐出一点禾穗。
自从蒙古军开来,一夜工夫就村舍变废墟,农田成荒土。
官府征兵急如星火,追逼租税严刑鞭打。
野蛮的统治残酷的法令正像网罗高悬,安乐的地方果真在哪里?
蚕食禾苗的害虫无数,择肉而食的吃人野兽也不只是老虎。
呼天天不应,用诗歌讽刺时政去感化讽喻统治者又有什么用?
衣着单薄的那些人,为买粮去远走南路诸府。
尽一身力量只谋求一饱,难道是乐意去远道做商贩?
雁门道路弯弯曲曲,雪掩涧深又险又阻。
路上遇到那赶着牛车往外地买粮的人,人和牛在雁门山岭深雪中艰难行走是多么的辛苦!
注释
雁门:山名,又名句注山、陉(xíng)岭、西陉岭,在今山西代县北,形势险要。唐代时于山上设置雁门关,后为历代兵家之要地。
金城:应州属县,在今山西应县。旬浃(jiā):整十天。浃,本为遍、透之意。古以干支记日,自甲日至癸日共十日,周而复始,因而称一旬为“浃日”,又称“浃旬”。
兀(wù)兀:昏昏沉沉的样子。
出门:出金城城门。民风:民间习俗,人民的生活情况。
黍(shǔ)穟(suì):谷穗。穟,通“穗”,禾科植物聚生的花实。
一昔:一夜。昔,通“夕”。营幕:军队的帐篷。这里指张柔等率领的侵宋蒙古兵。蒙古太宗窝阔台十二年(1240)秋,下令攻宋。张柔等率兵越雁门关南下,沿途虏掠,并肆意践踏农田,以致该年颗粒无收。
但:只,仅。
调度:征调赋税。急星火:急于星火,比星火还紧急。
逋(bū)负:拖欠赋税。捶楚:用木杖或木板打,指杖刑。
网罗:本指捕鱼和捕鸟的工具。这里用来比喻捆缚压迫人民的各种制度。
乐国:意同乐土,安乐的地方。果:副词,究竟。此句化用《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百螣(tè):形容食禾苗的害虫种类众多。螣,同“蟘(tè)”,食苗叶的害虫。这里用来比喻残害人民的蒙古统治者。
择肉:择人而食。择,择取,掠取。
感讽:用诗歌讽刺时政,希望以之感动统治者,称为感讽。何补:无补于事。
谁子:就是谁的意思。子,尾词。
贩籴(dí):贩卖粮食。籴,买进粮食,与“粜(tiào)”相对。就:前往,去到。南府:指雁门南方的州府,如太原等。
倾身:竭尽全身力气。营:谋求。
服贾(gǔ):从事商业买卖。
盘盘:曲折回环的样子。
以:连词,同“而”。阻:险阻。
逢驱车:指遇到那些赶着牛车往外地买粮的人。
一何:多么,何等。
“雁门道中书所见”鉴赏
赏析
该诗记述了诗人雁门途中所见,写出元朝统治下,兵役繁急,剥削惨重,官吏贪残,法令严酷,北方人民呼天不应,走投无路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憎恨。全诗描写具体,语言苍劲,有高度的真实性和概括力。
开篇四句,入手擒题,笼盖全篇。诗人在金城,被朋友款待,沉醉在欢歌乐舞之中,出门体察人民的生活状况,心中陡起无限的哀伤。“金城”交代地点,紧扣诗题“雁门”,“出门览民风”,交代事由,紧扣诗题“所见”。“惨惨愁肺腑”,则写出了诗人心绪,定下了全诗基调。“兀兀醉歌舞”与“惨惨愁肺腑”相对照,以有钱人的奢侈享乐与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老杜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着同样的用意。
“去年”以下八句,写诗人“所思”。“出门览民风”以下,似应写诗人出门所见,但诗人在此却宕开一笔,通过翩翩思绪来回溯去年以来人民的惨愁景象。先写兵祸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无尽灾难。“去年夏秋旱”,旱象连连,愁情绵绵;“七月黍穗吐”,秋禾吐穗,希望顿生;“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一夕之间,被连营军队,踏成平地,希望又成灰。在曲折跌宕中把人民饱受的战乱之苦表现了出来。再写严酷的赋税对人民的掠夺。以“急星火”状“调度”,写出了赋税催交的急迫;以“捶楚”来示“逋负”的后果,写出了催交赋税手段的残酷。丰收在望的庄稼已被“营幕”踏成平土,农民们颗粒无收,而“调度”之急,依然如故,“逋负”即受“捶楚”,残暴的统治确像“网罗方高悬”。即使想要“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但“乐国果何所?”用“网罗”比喻残害、掠夺人民的反动统治,见出其无所不在;用“果何所”说明“乐国”的虚幻,表现了人民无路可走,无处逃生的惨绝境况。
“食禾”四句,写诗人“所慨”。该四句是诗人对“去年夏秋旱”之后,人民所遭惨祸的根源所在经过理性思考后向统治者发出的义愤填膺的控诉与抨击。食人民禾的有百千害虫,吃人民肉的不止一只老虎。“有百螣”“非一虎”,写出了残害人民的祸害之多,“食禾”“择肉”写出了残害之烈、之酷。禾未秀即“食”,“肉”已无还“择”,其贪婪、残暴,令人发指。“食禾”之“螣”、“择肉”之“虎”的像中之意,透过诗人刻画,端倪已现,诗人把抨击的矛头,直指暴政黩武的蒙古统治者。人间“螣”“虎”为害,乐国无所,而天也在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呼天天不闻”,把诗人的极度愤慨和人民呼告无门、愁绝无助的悲惨境遇表现的凄切生动。叫地不灵,呼天不应,一篇感慨讽喻的诗篇,又于事何补。诗人只有徒唤奈何,感叹自己无力救民了。
“单衣者谁子”遥承“览民风”,“书”“雁门道中”“所见”之事。一般说,诗歌的人物描写,往往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求其神而不袭其貌,甚至是一个侧面,一个镜头,或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就可以了。此处“单衣”,即是如此。虽未见人物形体、外貌,以及其他方面,但透过“单衣”的“剪影”,想到了人物为生计奔波的劳碌的面容,看到了人物贫困的处境。时届秋冬,远行人还穿单衣,生活之贫困宛然若见。“贩籴就南府”,写人物的行动。家无粮,不去贩籴又何以活命。“就南府”,从侧面证实了雁门一带的颗粒无收,人民的生计无着,无奈中只有向“南府”贩籴了。“倾身”两句写事因。“倾身”状其用力之大,“远”写其行程之遥,行人不顾路远而倾身前行的原因,只是为了“营一饱”。“营一饱”与“倾身”“远”相衬,表现了人物为饥寒所迫,而不得不远行的苦痛。“盘盘”二句写山道难行。“盘盘”已写出了山道的曲折回旋,再加上“雪”积、“涧深”,更见出了山路的险陡难行。结尾两句,在路弯弯、雪皑皑的背景上,推出了一个特写镜头:半山中,一辆破车,人拖、牛拽,不胜苦累。面对此景,诗人喊出了心中的郁积:“人牛一何苦?”险峻的山道与半岭驱车的意象对举,显示了与老杜的“不为贫困宁如此”相近的意蕴,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的同情。此段诗人极写行人衣着之单薄,行程之遥远,道路之险阻,与“食禾有百媵,择肉非一虎”在诗意上遥相对应,写出了人民铤而历险的原因,揭示了“苛政猛于虎”的主旨。
在艺术上,该诗一是采用了以赋为主,兼用比兴的手法。诗人在雁门道中的所思、所慨、所见,全用动态的诗法叙述出来,语言朴实,诗意淳厚。同时也用了比兴手法。“调度急星火”,“网罗方高悬”,“食禾有百腾,择肉非一虎”就是用的比兴手法:二是时空交织,诗境开阔。诗把无限的时空中发生的事都和在雁门道中所见的事交织在一起,织得天衣无缝。诗人在雁门道上只看到一个单衣青年在大雪茫茫、山路崎岖的半岭赶着牛车南下贩籴,却在这个背景上摄入了去年夏秋大旱的天灾,又摄入了七月禾苗吐穗时又被元军在一夜间踏成平土的兵祸,“去年”,今日,时空不断拉长;诗不仅写了雁门道中“人牛一何苦”的惨象,而且还摄入了“调度急星火”,写了处处“罗网方高悬”,处处无“乐国”,空间不断扩大。写了处处,时时,有许多“食禾的媵”,有“择肉”而食的“虎”。时空的交织,创造了一个广阔辽远的意境,使诗的主题具有了普遍的意义。三是诗意层层递进。诗表现人民苦难,采用了层层递进的叙述方法。禾穗方吐,一昔成土;充军催租,急如星火;鞭扑捶楚,网罗高悬。一层进一层地表现了人民的无以复加的悲苦情状。与层层递进的诗意相应,诗采用了层层进逼的古调仄韵:“但平土。”“果何所?”“复何补?”“一何苦?”把诗人“惨惨愁肺腑”的情感和人民愁绝无助、悲惨凄苦,表现得酣畅淋漓。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窝阔台十三年(公元1241年),诗人北游应州(今山西应县)等地,归途中过雁门关,看到人民在蒙古人的野蛮统治下,生活悲惨,愁绝无助,不由得心情沉重,写下了这首诗歌。
元好问简介
金朝·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的诗(100篇)〕猜你喜欢
贺新凉·再赠柳敬亭
咄汝青衫叟。阅浮生、繁华萧索,白衣苍狗。六代风流归扺掌,舌下涛飞山走。似易水、歌声听久。试问于今真姓字,但回头笑指芜城柳。休暂住,谭天口。
当年处仲东来后。断江流、楼船铁锁,落星如斗。七十九年尘土梦,才向青门沽酒。更谁是、嘉荣旧友。天宝琵琶宫监在,诉江潭憔悴人知否。今昔恨,一搔首。
捉船行
官差捉船为载兵,大船买脱中船行。
中船芦港且潜避,小船无知唱歌去。
郡符昨下吏如虎,快桨追风摇急橹。
村人露肘捉头来,背似土牛耐鞭苦。
苦辞船小要何用,争执汹汹路人拥。
前头船见不敢行,晓事篙题敛钱送。
船户家家坏十千,官司查点侯如年。
发回仍索常行费,另派门摊云雇船。
君不见,官舫嵬峨无用处,打彭插旗马头住。
咏三良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
出则陪文舆,人必侍丹帷。
箴规响已从,计议初无亏。
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
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
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
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
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寒地百姓吟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