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元好问的诗 > 喜春来·携将玉友寻花寨

喜春来·携将玉友寻花寨

[元代]:元好问

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且唱喜春来。


“喜春来·携将玉友寻花寨”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宴会后,携带美酒步出楼台找寻美景,看红梅褪妆,又看杏花初开。不要跟随刘晨、阮肇到天台。天台山的仙洞那么狭窄,难以尽兴,还不如先唱一曲《喜春来》。

注释

玉友:酒名,这里泛指美酒。

花寨:指有美景的地方。

梅妆:即梅花妆。据唐代韩鄂《岁华纪丽》记载,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有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之花,拂拭不去,皇后留之,遂有梅花妆。这里指梅花落办。

杏腮:杏花像美人的香腮一样红润。

刘阮到天台:刘是刘晨,阮是阮肇。相传永平年间,刘、阮二人同入天台山釆药,路遇两个女子,邀他二人到家中作客,留住半年之久。后因思乡,还归故里,到家后始知子孙已历七世。事见南朝刘义庆《幽明录》和《艺文类聚》。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北,景色秀丽。

“喜春来·携将玉友寻花寨”鉴赏

创作背景

根据题名“春宴”,可知这四首小令是在春天招待客人的宴会上所写的咏春曲。从内容看,这组散曲当为在金亡后作者退隐故乡时所作。本首是其第四首。

赏析

这首曲子描述宴会后赏花的逸兴。

春宴过后,携扶友人带着美酒步出楼台观花,看过褪妆的红梅,又观刚刚开放的杏花,面对此情此景,作者诗情满怀,联系自己的身世,发出了感慨:“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在这里作者表示,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但又要高出刘、阮一筹,决不隐逸避世,而是要担当起编撰金史的历史重任。这一句点题,说明了全曲的主旨。

元好问自金亡后,一直不仕,在故乡构筑野史亭,专心致志,纂修金史,修成《壬辰杂编》《中州集》,保存了金代的作品和史料。作者在饮宴赏春时,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实在难能可贵。

元好问简介

元代·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的诗(100篇)

猜你喜欢

喜春来·携将玉友寻花寨

元代元好问

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且唱喜春来。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一

魏晋陶渊明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锦堂春·半壁横江矗起

明代归庄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

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


北芒客舍诗

魏晋刘伶

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

寒鸡思天曙,振翅吹长音。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

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

缊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

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

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


雨后丹凤门登眺

金朝元好问

绛阙遥天霁景开,金明高树晚风回。

长虹下饮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劫火有时归变灭,神嵩何计得飞来。

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


菩萨蛮·月华如水笼香砌

五代孙光宪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虞美人·杜鹃千里啼春晚

清代王国维

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折。海门空阔月皑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须臾误。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行香子·舟宿兰湾

宋代蒋捷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和宿硖石寺下

宋代赵抃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

松关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


游媚笔泉记

清代姚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